适合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创意型人才培养探讨——以江西为例

2009-06-21 01:48黄金发黄浩锋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创意产业区域经济

黄金发 黄浩锋

[摘要] 创意人才的培养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江西省创意产业布局与发展,分析探讨设计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人文素养、专业教学方式、实践建设的改革,为区域设计教育与创意产业发展寻求适合的途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创意产业 设计教育 人才培养

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香港、台湾地区、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大力建设创意产业园。深圳甚至提出了“设计之都”的建设目标。这将对中国的制造业、创新教育、市场经济起到促进作用,是中国“人力制造”向“智力创造”发展的重要媒介,创意产业成了发达地区经济转型、教育改革等重要的途径。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文化产业等,江西省重点发展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等IT软件类创意产业;即是传媒、广告、会展、美术、雕塑、影视制作等文化传媒会展类创意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广告设计等设计类创意产业。从设计教育的角度看,涉及到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广告影视等学科的建设,可以说和设计教育的密不可分的共生体,创意人才资源的保证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提。

一、江西创意产业发展的布局

江西发展创意产业必须结合区域经济文化,强化特色,发挥优势,分析劣势,扬长避短,以使江西的创意产业能健康快速的发展,构建合理的特色产业链。

围绕江西本土的文化资源,在不同的片区建立不同创意产业发展中心有利于资源的整合,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如南昌市与赣州市政府都在大力推行创意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基地,南昌高新创意产业中心,赣州创意大厦等。利用传统的文化资源和现今经济建设资源。可以在景德镇建立以陶瓷文化为中心的创意产业区,在赣南建立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采茶戏文化、堪舆文化、家具设计为中心的产业园区。把传统的文化精粹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将使创意产业的空间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九江、新余等地区建立以工业为主的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等,根据各区域不同的文化特质和经济分布确定渡符合自身发展创意产业经济。同时在各个不同的地区之间都建立设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赣州的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院等,南昌作为省会城市更不用愁没人才。但是事实却正好相反,江西创意经济比较弱,总体价值以及市场价值偏低外,而且缺乏创意型人才,主要由于高校培养的大量本土创意人才外流。另外,和一些企业不认同江西创意界具备的能力,也包括企业本身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意产业价值,有些公司推崇外地创意企业,把项目都外流到了北京、上海、深圳的一些品牌公司,宁可增加运作成本,也不愿给本地创意公司去设计制作。

二、创意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人才对人文素养、技术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创意人才培养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把一些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拓宽视野的知识贯穿到整个设计教育中。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考虑诸如世界设计史、中外美术史、中外建筑史,又要考虑到一些经济文化、知识版权、专利法规等课程。除了反映出本专业学科一些基础课程外,可以加入本土文化素养等课程,如客家文化课程、红色文化课程、甚至一些道教、堪舆文化等都可纳入到学生的设计教育中,这有助于构建适合不同学科发展和区域发展需要的设计专业教育,培养出的创意人才不但具备专业技能同时还掌握了颇具区域文化特色的知识结构。

三、创意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

专业素质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包括专业知识的与专业技能的掌握。设计教育需注重是学生技能表现和创新能力,在设计教学的训练中,强调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强调设计人员与工业设计相关人员的协作;强调培养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科学的使用设计方法与程序的能力;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与设计训练相结合。从设计教育的专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从“技能型”向“创造型”转变,从“知识积累型”向“知识创新性”转变。创意型人才要具有持久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就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注入一些具有开拓思维、强化能力的知识体系。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要建立个人能力、社会与文化影响基础之上的活动,在思维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在制订教学培养方案中可以考虑到创造性思维表现、创造学等课程的设置,突出地方特色的陶瓷产品设计、客家旅游工艺品设计等。

四、创意人才的实践能力

面对快速发展的创意产业,在培养创意人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实践环节的动手能力的表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得多、做得勤是其主要的内容。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接触到与市场接轨的设计课题,可以缓解与市场对人才需要的矛盾,同时也对创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实质性的作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设立专题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做到真题真做。这需要建立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平台,至少做到产学一体,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产品项目的开发与设计。可以在设立了设计专业的高校运行专业导师制或者工作室制,与高校所在周边地区的企业资源相互合作,甚至触及外围经济发达沿海城市的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参与到实际的产品开发项目中,真正的做到与市场接轨,能使学生逐步的适应市场对创意人才的需要。如在与南康的家具行业、景德镇的陶瓷企业、井冈山的旅游企业等合作开发产品、工艺品、纪念品等,成为创意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窗口。在建立实践平台过程中,除了参与市场项目外,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的各种赛事也是非常重要,获奖作品可以看作是被社会认可反映,并可以此来证明自身的专业竞争力。

在创意产业经济背景的催生下,创意人才的培养应发现设计教育中的弊端与优点,改变传统的设计教育观念,灵活的构建教学方式,探索适合现代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创意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本土高校的专业与科研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优秀的创意人才,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合理有效整合高校和企业的资源,推动江西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金发,易元明.以区域经济文化为主的创意产业发展探讨——以江西为例[J].市场现代化,2008,(12).

[2]王犹建,王洁,熊金汇.培养设计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04).

本文系省级课题名称——“江西省创意产业发展与设计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07YB030。

江西省赣州市市级社会科学研究百题立项项目“赣南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创意产业区域经济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艺术设计在赣州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体现
创意产业视阈下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