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009-06-21 01:48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要求双师措施

侯 颖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教师就首先应该具备这种能力,因此,要求教师成为“双师”型也就迫在眉睫。本文将对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和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 “双师” 目标 要求 措施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其特点在于适用性。职业院校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就要教育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这些操作应用能力在书本里和黑板上是无法学到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来实现。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能力,即成为“双师”型(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的教师。尤其目前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更要求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以适应职业教育培训的需要。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而进行“良好职业技术教育”,“良好职业培训”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的教育。这就要求任职的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为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求其任职的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与一般教师不同,“双师型”教师是拥有双重身份或职称的教师。他们既要求有从教的资格,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又要有职业经历,能够及时掌握企业信息,了解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熟悉和精通相应专业的技术和业务。他们有的是企业的工程师或技师,又兼任职业院校的教师;有的是学校的讲师或教授,又具有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其他行业的职称与技能。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将越来越快,人才市场和就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终生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将会越来越少;每个人都面临多次择业,多次转岗。此外,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职业任职资格证书制度的全面实施,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全面实行“多证书”制度。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好办法。而“双师”型教师是顺利实行“多证书”制度的关键。因此,国家教委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重,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少于60%,3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业课教师至少应经历过两年以上的专业实践锻炼,并普遍接受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这里不仅有量的规定,又有质的要求,特别强调了“专业实践锻炼”。广义地讲,无论是公共基础课、理论课教师,还是专业实践技能课教师,都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技能面,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双师”型的内核,应是使教师成为既有扎实的本学科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又有相应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现阶段,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人人都成为“双师”型(既是讲师或副教授、教授,又是工程师或技师、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或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等)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人人都向“双师”型目标迈进却是不容懈怠的。如何建立竞争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每个高职院校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也可以说,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培养“双师”型教师

1.重视教师学识的增长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前提

“双师”型教师首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理论水平,这是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前提。“学高为师”。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理论不能称其为教师。面临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也迫切需要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理念。为此,学校应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鼓励教师自学。学校主要为教师在信息上、资料上提供方便条件,如上网学习、选择资料图书。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二是采取业余或脱产的学习方式选送教师去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依托有关高等院校,尽快建立、健全师资培训与进修网络。学校可划拨专款作为教师的培训费用,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将师资的学历培训与专业培训、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有机结合,努力使培训工作逐步趋于科学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学到新知识掌握新信息。

2.重视教师实践的锻炼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

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更要具有较娴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必备本领,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效果。

高职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另外一种类型教育,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而不是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较高超的职业技能。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是:高职教育更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无论是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师、专门课教师还是公共课教师,其教学任务都必须紧紧围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职业动手能力,这是对全体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公共课教师要熟悉本校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将其揉入课程教学内容;专门课、实训课教师更应成为某专业职业技能的行家里手。简言之,“双师”型教师的业务要求既要“宽”又要“专”。为促使教师向“双师”型过渡,弥补其实践经验的不足,应该让教师去实践中、社会中学习,安排他们在寒暑假到生产企业第一线跟班顶岗,熟悉生产流程、经营过程,了解岗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使教师首先具有社会生产实践的亲身经历,掌握专业操作技能,这是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

3.重视教师的实践技能比赛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手段

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技能和素质,推动高职院校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学校及学校主管部门应定期举办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比赛。这种比赛要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操作技能并举,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特点。比赛要在有关学校选拔并在组织预赛的基础上逐级进行;比赛内容尽量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如计算机、服装、营销员、烹饪等专业的比赛应与劳动部门负责的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挂钩,会计电算化、财会、审计专业的比赛与财政部门负责考核颁发的会计资格从业证书考试挂钩,等等。对于成绩优秀者给予命名教学能手等称号,并在评聘职称时优先考虑。这样能促进教师自身苦练基本功,提高他们的技能操作水平,以便在教学中能示范操作,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技能,以有利于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鼓励教师考取“专业任职资格证书”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鉴证方法

当前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全国盎然兴起,日趋完善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为国家发现拔尖专业人才提供了鉴证条件,也为有志之士创造了展示评价自己专业水平的大好机会。学校应充分重视鼓励教师积极报考相关专业任职资格考试,创造方便条件,制定相应政策。如在时间上、学习费用方面等给予适当的照顾,也可以要求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任职资格。如教经济法的教师可考取“律师”的任职资格,教市场营销的教师可考取“营销师”,教会计的教师应考取“会计师”、“审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参加各种专业任职资格考试本身就是一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练兵的最好机会,它能以考促学,同时也是对每位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的一次鉴证。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有赖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绝非易事,制约因素很多。如将学历达标与“双师”型目标对立起来;教学工作超负荷,无精力向“双师”型冲击;不注重内部培训提高,一心只想靠人才市场引进;缺乏可保持密切联系的产业组织;有关政策不配套等。这些问题和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直面严峻现实的挑战,认真研究对策,加大建设力度,就会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2000,(6).

[2]姜大源.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脉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

[3]马树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走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7).

[4]王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

[5]岳苓水.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09).

本文属齐齐哈尔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注册会计师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060108。

猜你喜欢
要求双师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