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口语话题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2009-06-21 01:48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生态度道德教育

姜 红

[摘要] 本文把英语口语会话与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从英语教学的传统认识提高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层面,英语教师的作用从单纯的听说读写拓展到兼任思想课教师。

[关键词] 口语话题 人生态度 道德教育

英语教师的身份首先是教师,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教学这个“教”字是广义的,既教学生专业技能,同时又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从狭义理解“教”字,只能误认为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英语语言等专业知识。因此,我们应该从广义角度来理解教师和教学的含义,把英语课当作一堂集专业技术、思想教育于一体的课程。

英语口语会话就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非常好的机会。教师可以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2009年上半年,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一项调查。调查学生对以下话题的喜好程度。

43份调查表中,回收有效试卷38份。在38份调查表中,赞同以下话题类型的比率分别是:(1)人性思考 27%;(2)人生观 68%;(3)道德操守 65%;(4)近期发生的身边事 78%。

约有68%的学生选择人生观的话题,原因有:

(1)我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人生观,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观是什么?

(2)了解其他人的人生观有助于我的人生观形成。

(3)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深入思考,分析问题。

(4)我正在成长阶段,对人生理解浅,有时会有迷茫的感觉。

(5)大学是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希望接触对思考有启迪的东西。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助于进取、搏击人生,与人类社会的期望值相符合。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小故事,作为引子,例如,“一天,一个十岁的男孩走进一家冰淇淋店,他坐在桌前问女侍应生:“一筒冰淇淋多少钱?”她说:“75美分。”男孩开始数手中的硬币,接着他问一小杯冰淇淋多少钱。女侍应生不耐烦地回答:“65美分”。男孩说:“我要一小杯。”吃完冰淇淋后他付账离开了。当女侍应生来收空盘子的时候,被感动了,原来盘子下还压着10分钱作为给她的小费。”

之后,教师就这个小故事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听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这时,学生往往会积极思考故事的内涵。众多话题均围绕先考虑别人、善解人意等美好品德展开。学生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得到了道德教育。

还有一个话题故事“大卫和巨人”,是有关面对挫折的。教师先介绍背景:巨人哥利亚斯常常欺负村里的孩子们。一天,17岁的牧童大卫来到村里看望他的兄弟们,“你们为什么不站起来打倒巨人呢?”他问道。他的兄弟们害怕的说:“他那么大,我们怎么可能打倒他呢?”这时教师启发学生,问学生大卫会怎么说。学生各抒己见,猜测各异。教师给出答案。大卫说的是:“他那么大,不可能避开我们的攻击。”大卫用投石器杀死了巨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态度决定了我们如何去面对挫折。对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来说,挫折就是成功路上的踏脚石,而对于一个消极的人来说,它是一块绊脚石”。也就是说,在人生道路上要有乐观精神,要藐视困难,不被它吓倒或压垮。

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他们思考人生的过程。通过练习口语,强化了中学道德教育,继续了大学的思想课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人居社会不是一片纯净的天空,难免有各种污浊和杂质。学生毕业后终究要走向社会,经历人生的历练和洗礼。而刚毕业的年轻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充满了美好的希翼。但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处处布满鲜花,还可能有荆棘。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看到鲜花的同时对灰暗的方面有所了解。那么,在话题的选择上应注重另一面事情的思考。

例如,有一个口语话题“一个犹太人的非常求助”讲的是“在二战期间,纳粹分子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时,年迈的父亲贾迪•波德默为保住全家性命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在他们的帮助下逃离德国。应该向谁求助呢?小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金•奥尼尔以前只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他才拥有了现在的事业,他一定会努力营救的。然而,大儿子认为应该向木材商拉尔夫•本内特求助,他曾经给过波德默家族非常慷慨的帮助。虽然彼此很少往来,但贾迪•波德默每逢危难时刻最先想到的仍是这位老恩人。最后两个人分别去求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兄弟俩的分别竟然成了永别。”

教师介绍完故事前半段后,此时让学生思考并用英语表达出来。对于两兄弟的命运,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大儿子获得了救助,因为父亲的银行家朋友不会忘记从他们家得到的帮助,会知恩图报。有的说木材商会帮助他们,因为他为人热心。

热议之后,教师展现真正的结果:

“弟弟刚刚到银行家金•奥尼尔家中不到一刻钟,就被金•奥尼尔打电话叫来的纳粹分子抓走。在弟弟被捕的几天之后,家里的十口老小全部被抓,之后他们全部死于纳粹集中营中。而艾森•波德默在找到木材商拉尔夫•本内特之后,很快就被本内特藏到家中的地下室。由于形势危急,本内特只能帮助艾森•波德默和他的五个儿女逃到日本。”

本话题的启事是:“许多人认为,要赢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主动给过你恩惠的人。

有一个对幸福的感悟的话题,题目是“谁更幸福,铜牌得主还是银牌得主?”话题的背景是一篇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卫楠的报道。报道称:在奥运领奖台上,铜牌获得者往往比银牌获得者笑得更灿烂。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让学生讨论此话题。有的认为银牌得主更幸福,因为银牌比铜牌更表明成功。有的学生则认为铜牌获得者更幸福,因为铜牌得主会有懊悔心理,认为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点就会获得梦寐以求的金牌。

此刻教师要及时向同学们讲述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如何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积极进取、用不言退。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能事事争当第一。人要现实地看待自己和周围世界,要客观评价自己,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这对以后学生的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是个很好的警示,有助于他们保持健康的心态。

如果篇章教学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或生活化的话题上,那么,我们的英语教学只是为教而教,无多大现实意义,起不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积极影响。无需刻板的硬性说教,教师仅仅通过几个相关的课外故事,将思想教育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深挖主题,凝炼对人生有教育意义的东西,激起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的积极思考,它是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有效补充。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历来被认为是政治课的专利和辅导员的专项。在绝大多数英语课堂上,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基本上是个盲点。其实不然,每篇英语课文都可以上升到一定高度,与道德、人生观等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英语课上的人生观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彦.转型与跨越-北京大学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1-01.

猜你喜欢
人生态度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世界观(二)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懂得放弃
人生态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论伊拉斯谟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浅论王新想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