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

2009-06-21 01:48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高职学生对策

洪 滔

[摘要] 高职学生厌学心理主要是由自我放弃心理、补偿心理、失落心理、差生综合症等几方面心理原因引发的。要消除高职学生厌学心理就要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培养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讲究方法,让学生自觉克服厌学心理。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厌学心理 教育 对策

学习过程是“有机体为了生存与适应,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经验积累而引起的行为倾向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在心理上调整自我以引起行为倾向变化的过程。而厌学(有时也叫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的主导需求发生转移。对学校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对与学习相关的行为持冷漠和放纵的态度,且通过不良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近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但有些学生却无所追求,浮躁不安,生活消极而颓废。主要表现为:迟到、旷课,上课讲话、听音乐或闷头睡觉,课下泡网吧、打牌,作业不认真、相互抄袭,厌学现象比较严重。那么,高职学生厌学心理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一、高职学生厌学心理成因

高职生产生厌学心理既有社会、家庭、学校带来的客观原因,也有自身存在的主观的心理原因。

1.自我放弃心理

进入高职的学生大多是高考的落榜生,他们是在心灰意冷的心理状态下迈进高职大门的。一方面,高职学生认为高考的失落让自己进入了高职生这个“无用”的群体,精神一蹶不振、自卑心理严重,学习意识缺乏、动机不强;另一方面,高职生对个人价值观的认识不足,认为在高职只要基础知识学一点、专业懂一点,能维持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即可,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一部分高职生来学校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因而有着“好日子先过”的思想,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考试以“60分万岁”为标准,他们的学习不是为自己,而是认为父母、学校、老师要我学。还有严重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将来个人生活质量高低主要靠父母、靠“后门”,只要有好的人际关系,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一个强健的体魄就行,不用学习同样可以赚大钱。因而学习不努力,吃不得苦,请吃饭完成作业,在网吧通宵达旦,玩手机,谈恋爱,白天在宿舍的床上“上课”,考试作弊,甚至打架斗殴现象屡见不鲜。

2.补偿心理

个别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高职生觉得自己过去埋头学习太苦太亏,在生活中有一种补偿心理,盲目地和别人比吃比穿比享受,当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和别人相比时,就会产生心理失衡,导致自卑和嫉妒,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由于过多的精力用于生活上的追求享受、攀比,从而无心顾及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失落心理

很多学生就读高职院校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而是无可奈何或出于应付家长的要求,对进入职业大学有一种失落感。因而,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动机不稳定。而且,由于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为主,部分学生片面理解为突出技能,忽略理论,学习追求实用,而致使理论课的学习情绪低迷,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难以扩展和提高自己,这就更加剧了其失落心理。

4.差生综合症

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接近定型阶段,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但由于他们思想尚未成熟,情感丰富而不稳定,造成了“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他们一受到鼓舞就大为振奋,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情绪反应延长,缺乏承受痛苦和挫折的能力,容易使自我意识处于一种软弱无力的状态,丧失改变自我地位的信心。久而久之,出现消极忍让、一蹶不振等现象,高职学生在一种不良心理状态下学习,理想迷茫,目标模糊,动力不足,应付第一。久而久之,形成了“差生综合症”,从而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消除高职学生厌学心理的教育对策

1.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

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可以逐渐消除其自我放弃与失落心理。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1)密切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爱;(2)改变家长观念,让家长给学生恰当的成长期待;(3)建立支持型的同伴关系;(4)教师或家长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产生成就感和价值感,逐渐将自尊恢复到常态水平。

2.加强心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大多数高职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失败的情结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其内在的自尊和自信。然而,无论是在智力、体力上,还是处事能力上,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缺少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观积极性。

对于因基础薄弱而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理解,即使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想法设法为他们提供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如教师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或通过班级学习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进步的机会。同时,要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每一个人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都是成功的表现,都给予鼓励。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挑战,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战胜自我,构筑强烈的自信心。

3.加强自律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涯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往往昭示着个体独立特性发展的开始。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此并没有足够的思想及心理准备,一旦面临着中成长的心理跨越,常常会出现迷失方向的茫然饭,而那些缺乏自律意识的学生则有可能陷入自我懈怠、松散不羁的状态。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学会真诚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深入了解并理解他们,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他们个性中所独具的优点。事实上,在与学生真诚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学生本性中所具有的许多值得欣赏的独特品质,同时,也发现了造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等表象背后的一些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的问题。诸如,教育体制、教学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4.强化人生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对自我信心的塑造以及自律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讲与人生理想、价值观等密切相关。学生只会树立了远大理想的人生目标,明确了今后的奋斗方向,体悟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责任等,才能调动其自身内在的潜力,激发出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动力,从而客观明确地为自身定位,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将高职生活作为锻炼自我、塑造自我的坚实基础,好好把握见天,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总之,厌学心理是高职学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往往会诱发其它问题。我们只有对学生厌学心理有准确的把握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才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

[2]袁东华.大学生厌学根源初探[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高职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克服 “厌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