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回顾

2009-06-23 04:28
中国新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危机经济企业

我的1979(2009年1月号)

1979年,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开始运行,这一年,在深圳、包括蛇口试办经济特区的伟大创意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这一年,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开始启动: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7部法律得到审议和执行,这一年,保险行业,民航业等经济领域重新焕发生机……

这是新中国翻天覆地的一年,更是人民破除思想禁锢,看到改革机遇的一年!

在这百废待兴的一年里,他们在哪里?他们在思考什么,做什么7他们正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与机遇?……

本期的封面故事聚焦于那个特殊时代的特定产物——红顶商人和后来的知名的企业家,经济学者,社会名人,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生动讲述,我们为读者记录了关于1979年的那些精彩故事。中国商人之年(2009年2月号)

本刊自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关注“老板过年”,旨在以轻松,有趣、有益的文字,描绘中国经济的前沿人物在商场打拼一年之后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力图以人文的情怀和人情的目光,展示中国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形象。事实证明,我们的努力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许。

在对2009年的期待之中,我们一如既往地推出了同一主题的封面策划:“中国商人之年”,目的除了继承并发扬我们一贯的风格一坚持以人文的情怀口人情的目光为中国商人作素描,打造自己的栏目品牌,更有对2008和2009的时代焦点——全球经济危机的特别关注。

我们希望通过对老板过年的叙述,揭示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商人乃至全体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而经济危机到底离我们有多近或者有多远7相信,通过对全体国人的盛事过年的关注,人们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

中企海外“抄底”盛宴(2009年3月号)

次贷危机深化之后,一些中国企业突然发现原来很多遥不可及的并购目标忽然触手可及,收购价格变得越来越有诱惑力。这些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冲动再次被激活。今年2月,甚至有企业家建议,应该将海外“抄底”上升为国家战略。

然而,研究发现,近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的投机心态,二是后期整合困难,并购方和被并购方无法克服文化、法律等方面的障碍,以至于无法形成合力。

本刊通过对近期发生的并购案例或至今仍然存在变化的著名并购案例的报道,结台专家点评,解读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难点和重点,分析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的得与失,希望能够帮助试图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树立起更为合理的并购思路和心态。

企业家代表解密危&机(2009年4月号)

在全球日益深化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严峻考验的时候,今年的两会”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大难当头,中国能否顺利完成“十一五”的规划目标7能否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7能否最先走出当前这场世界性的大灾难?

人们在拭目以待。2009年,危机的概念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深入人心。它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冷,感到了痛。可是“危机”到底是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思辨视角预示着危机,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它既包含着危险,危难,也包含着机会,机遇。因此,遭遇危机,其结局不是只有毁灭,还应该有涅磐。

参加今年“两会”的部分企业家代表,以他们的“御冬之术”或者“过冬之道”,为我们揭开了中国经济战胜危难,抓住机会的“冰山一角”。

中国民营航空边走边叹(2009年5,El号)

2008年,欠费,停飞,“改嫁”、破产……这些关键词如同笼罩在民营航空公司头上的阴霾,挥之不去。实际上,国内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都难以为继。此前,三大国有航空公司都已经预告了2008年业绩亏损。民航业发展的历程说明,能飞起来,只是民营航空的第一步,关键还有一个哺乳期,如果市场环境好,哺乳期就短,民营航空公司就可以尽快度过这一时期,实现自力更生,否则,就需要母体不断“输血”,以补充资金。如果母体实力不济,就会出现生存危机。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局势下,认清局势并掌控方向,对中国民营航空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中国民营航空的长远发展,还是对民营航空业的破局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跨国公司非常时期的非常建议(2009年6月号)

每当经济危机来袭,裁员往往被企业视为最为快速、有效的收缩方式。但面对裁员可能带来的人才流失,大笔的善后费以及“后遗症”,比如后续能力衰减,公司美誉度受损等问题,使得跨国公司在是否裁员的问题上相比年轻的本土企业有着较为成熟的考量。

风雨飘摇之中是否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缩减成本、韬光养晦呢?即便是裁员,如何把裁员变成一个优“剩”劣汰,苦练内功的好机会?如何做到精细化裁员,以避免人才流失?如何在裁员时避免劳资纠纷?重要的是如何在经济低迷期为公司储备足够的人才,以备经济复苏时有能力迅速起跑?

本期的封面故事围绕以上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他们在当下这种非常时期的人才策略或许会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镜子”。

悲情CEO(2009年7月号)

金融危机之下不仅造就了一批豪迈英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悲情英雄。

何谓悲情,是指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多多少少都具有悲剧的宿命色彩:他们无一不资质过人,能力超常,但他们——

要么生不逢时,还未及施展超人的“武功”,局面就已经完全失控,而且董事、股东以及场外的观众也已失去耐心,于四面楚歌之中“逼宫”出局;

要么功勋无数,辉煌一世,却因偶然的失误,一失足成千古恨;

要么辛苦奋斗一辈子,好不容易抵达幸福的彼岸,刚要开始过自己理想的生活,但大难突至,不得不老骥伏枥,白发上阵,再战江湖……

“壮志未酬身先死”也好,无奈白发再出征也罢,商海之争,成也英雄,败也英雄。因祸得福的豪迈CEO也好,因祸得“祸”的悲情CEO也罢,他们起伏跌宕的人生轨迹,都将是这场百年难遇之危机的精彩之处。

仰天长啸,扼腕唏嘘……业已远去的或者正在突围的悲情CEO们,一个个地走进我们的视野,伴随而至的是眼下这场经济恶战的滚滚硝烟……

互联网10年商业巨变(2009年8月号)

自1999年末起新浪,搜狐,网易等一批做内容的门户网站成为互联网明星企业,当年以王志东、张朝阳等为代表的“知识英雄”成为最流行的时代名词。

那一年,马云与另外17人在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同一年,从硅谷回到中关村的李彦宏创建了百度……

从一片喧嚣的网络泡沫中起步,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变革已经走过10年。历经2001年的风暴而洗尽铅华,到如今已成为中坚力量。中国互联网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在商业生存的考验中,已探索出适合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商业模式。

在眼下这场危机中,以新浪,搜狐及网易为首的门户网站依然坚挺,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网上贸易平台:百度目前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技术公司……

总结互联网十年的商业变革,以及企业与企业家的光荣与梦想,将是一项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工作,也是为中国商业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奠定基础。

一汽集团中国联通SOHO中国企稳三甲(2009年9月号)

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悸仍在,中国却一枝独秀地进入新一轮的市场盛宴。

支持当前企稳回暖的,是上半年7.37万亿元的新增贷款,更是其所代表的政策取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7月初表态,认为经济企稳但基础未牢,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核心目标是保增长、保就业。

2009年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更为乐观。GDP增速高达7.9%,比一季度高出1.8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增长率为7.1%。显然,经济增长已经形成强劲的势头。

经历了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的企业从中学到了什么?

本刊遴选了三家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表现卓越的中国公司,旨在从他们身上探寻可以共同分享的经验和教训。审视在这场危与机的较量中,他们如何脱颖而出?如何为明天布局?

60年60人6个特写(2009年10月号)

建国60年之际,我们跟随历史的足迹,缅怀中国商业史上那些曾经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们曾经怀着报效国家改变命运的商业理想和智慧,为推动中国商业的文明与进步而前赴后继……

奋进30年梦想新起点(2009年11月号)

外企服务集团的30年,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3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宏伟事业的历史篇章。1979年,FESC0派出了第一名员工,一切事业刚刚起步。截至目前,集团服务的外派员工达到35万人,30年来累计外派员工超过50万人,服务客户公司8770家,其中在京的“全球500强”企业中,90%以上选择了FESCO的服务。业务范围涵盖人力资源服务全领域,包括人事社保代理,员工派遣、招聘猎头、薪酬福利、教育培训,保险经纪、管理咨询等多个方面,拥有一支3000人左右的员工队伍。集团建立了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的业务网络,在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建立了投资公司,温州,无锡等46个城市建立了分公司,与全国10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08年集团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32Yo,进入北京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排名前十位。2007-2009年,集团连续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09年,集团入选北京最具影响力50强企业。FESCO已经成为中国人力资源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后危机时代(2009年12月号)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出现什么变化,我们面对的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已成为目前多方关注的问题。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不久前做了一次题为“危机之后”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指出,“危机之后”的一大特点,就是世界经济力量和经济增长模式需要重新平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作为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将目睹其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力量。他的这个判断基于第一,中国“强有力地”应对了这场危机,中国仍有继续执行当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空间;第二,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其他国家从中受益,这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佐利克还直言“事实上,今天,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的支稳定力量。”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新一轮大发展积极做准备,中国经济已领先步入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在4万亿投资计划和10万亿新增银行贷款的缓冲下,中国企业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正在从“保增长”向调结构过渡,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后危机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时代。

展望未来,专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前景仍不明朗,危机留下的创伤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深远影响,“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此可见,前路依然扑朔迷离。

事实表明,“后金融危机时代”还存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可谓“一切皆有可能”。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共同来解析这个似乎暂时还无解的问题,无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危机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危机”中的自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