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物理的金钥匙

2009-06-24 09:21
物理教学探讨·初中学生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密度例题物体

文 亮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学习物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浸泡在“题海”以及老师布置的多次重复而又效果不明显的作业中,整天学习到深夜,真可谓“废寝忘食”。再看成绩,唉!不理想啊,为何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死读书、读死书,学不得法。

一、课堂上科学听课的法宝

课堂是关键,听法是灵魂。

课堂是学生学好知识的主战场,非常重要。课堂上不听课,或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听课注意力平均分配、思维不活跃,或不跟随老师的讲课思路进行思考,这样是学不好物理的。这部分同学往往成绩不好,并且最终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对于每堂课或每节内容,要特别专注重点的知识内容,要特别专注问题的难点在何处。理论上讲,每堂课的注意力也存在分配问题,在重难点上要专注,而一般问题要关注,对常识性了解的问题不必高度专注,可以用“休息式”的方式听。听课时,要追随老师的思路,善于动脑,在听课过程中,思维要发散,多思考一些与本题相关的问题,可写在笔记本上,课上、课后可与老师交流。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坚持边听课边思考边做笔记的好习惯,注意力主要用在听和思考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动。不要用较多的注意力来做笔记,否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不能及时消化所学知识。若是上新课,重在听老师讲:(1)如何建立物理概念及对概念内涵、外延的理解。(2)物理规律的实验探究、规律的成立条件及结论。(3)物理实验的设计思路和规范表达。(4)对物理现象的解释。若是习题课,重在听老师如何分析题目,领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注意解题的规范表达及常见错题原因的分析,等等。

二、课外学习的先进方法

学法是捷径,创新定乾坤。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外学习有非常大的关系,学习的态度、程序、精神、方法、意志多数都体现在课外,故课外学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科学的学习模式

1. 科学的学习模式

在家首先是复习,然后关上书本和笔记,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再总结。

(1)先复习消化。

①若当天上的是新课,则应先看书和笔记,对当堂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对概念、公式、单位、条件、结论进行记忆和理解,达到会叙述的程度,对例题进行“看和做”,即坚持既看又做的方法,具体地说,简单的例题看一下,去做有一定难度的,体会过程。

②若当天上的是习题课、作业评讲课、综合运用专题课等,则应:A. 浏览与之相关的知识,加以记忆。坚持对课堂上老师分析的重点、难点例题采取背着解答认真做一遍,因为“听老师讲百遍,远不如自己做一遍”。采用“看和做”相结合的方法,即:对基础例题仍采用快看一遍,对重点且有一定难度的例题用心去做一遍,领会解题的依据及解题的推理过程。B. 对一题多解、多变的专题要认真进行思考,了解每种解法的入题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对比每一种解法的优劣,找出最具创新、最妙的解法。对于一题多变的题,要知道老师是如何变化此题的,每变化之后,解题方法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以及这一类题的解题依据又是什么?C. 对自己作业中曾做错过的且没有弄懂的题,一定要坚持三种消化方法相结合,即“浏览心解法”、“略做法”、“详做法”,具体地讲,就是:对一般的题快速浏览看一遍,对有一定难度的题采用写出主要思路和主要步骤的方法,对难度较大的题采用“详做法”,并且认真体会老师解题的思路及方法。

(2)关上书本和笔记后,独立、认真做好作业,利用答案进行“自通”,并且进行小结。

①由于做作业前事先复习、消化了基础知识和提高了基本技能,做作业时一定要关上书和笔记,把大脑中贮存的基础知识复制粘贴在作业中的填空、选择、实验等题目上,一气呵成完成作业。做题时,一定要坚持做题的依据(不要凭感觉),找到入题点,把关键字句(如匀速、光滑、平衡、增加等等)勾画出来,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不添加、不遗漏条件,认真发掘隐含条件。能画出图来的题,一般先画图,依据题目条件分析图及题意,建立等式或方程,切忌乱猜和凭感觉来做题。做作业时,对稍有难度的题要写出依据和主要步骤;对题目相似、条件稍有变化的一题多变的题要做透,并进行归类提升,探寻这类题的特点及解法依据。作业做完后,借助答案认真进行核对,以达“自通”的目的(答案就是很好的老师),有错之处用红笔进行订正。对没有弄懂的错题用红笔作出“?”,便于次日能专心听老师讲评,特别是老师对题意的理解、分析的过程及解题的依据。再对当日作业进行小结,了解哪些题是同类题,解题依据是什么;哪些题有特殊解法;哪些题是妙题;哪些题最有收获等等。

②“先复习后关书作业再小结”的学习方法,有下列好处:

提高了学习、作业的效率,若事先不复习消化,直接作业,由于对知识不熟悉,就会去翻书和查找,耽搁更多的时间,导致作业的效率低;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若事先不复习消化,就会凭头脑中的印象、感觉去做(往往这种感觉不对),每做一次就会把错误的知识在大脑里贮存一次,这对掌握知识相当不利;由于长期坚持先复习后关书再做作业,每做一次题,就相当于默写了基础知识点,长期坚持下去,记忆力就会大大提高。

(二)坚持一题“多解多变多果”的长期专题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

在学习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有一定难度的题不会解。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能力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下面论述的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促进同学们智力的发展。

例一艘汽船平行于河岸从甲码头匀速行驶到乙码头,然后立即匀速返回甲码头。设船在静水中完成这一航程需要t,在流动的河水中完成这一航程需要t,则()

A. t=t

B. t>t

C. t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设甲、乙码头的路程为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水流速度为v,则

t= (1)

t=+=(2)

解一t==(3)

比较(2)(3)得t

解二t=+=(4)

比较(1)(4)得t

解三(1)-(2)得:

t-t=-=<0

所以t

解四得,==<1,

所以t

解五设s=600 m,v=2 m/s,v=1 m/s

则t== s=600 s

t=+=+ s=800 s

所以t

解六假设船速等于水速,即v=v,则当在流动的河水中完成这一航程时,船会永远地停在乙码头,即返回的时间无限长,所以t

解一和解二都是变分子相等,比较分母大小,这是比较分式大小经常采用的方法;解三是用差值法比较两个量的大小;解四是用商除法比较两个量的大小;解五是用赋值法比较两个量的大小;解六是用极端法解决问题的。就本题而言,虽然只做了一个题,但学习了多种方法,并且在运算过程中,掌握了多种技巧。假如你只做了其中的一种,说明你只了解了部分知识与技巧,你的能力非常一般。相反,若你用了六种解法,则你就分析透了这个题的全部知识与技能,相当于做了六道题。其实,这时的收获远远大于做六道不同的题。在这六种解法中,各自的入题点以及解题的过程出现的差异,你都得到了比较,同时明确了最简单的解法是什么,最复杂的解法又是什么,妙解在哪里等等。总之,一题多解能打开思路,长期坚持下去,同学们每当题目读完以后,就会想出思路一、思路二、思路三……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强了,智商高了,再难的题都会踩在脚下。总之,理科一定要坚持一题“多解多变多果”的训练,最终达到培养自己创新能力、智力开发的目的。

(三)加强对物理概念和定律的理解

1. 加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学好物理,必须记牢物理概念等基础知识,但切忌死记硬背,必须在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记忆,一定要记准确。否则,就是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这是学不好物理的。如密度概念,应进行如下的理解:

(1)密度表示的是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一般不相等的性质。

(2)单位体积(1 m3、1 dm3、1 cm3、1 mm3)某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其定义式(数学表达式)为ρ=。

(4)更深刻的理解:如ρ=2.7 t/m3、ρ=8.9 t/m3、 ρ=19.3 t/m3,可理解为长、宽、高分别都为1 m的正方体铝柱、铜柱、金柱(想象一下,具体体积的大小)质量分别为2.7 t、8.9 t、19.3 t。若用5 t载重车运输,则铝没有满载,铜超载,而要运金块的话,则需4辆车运输。可见,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相同的,这就是密度的意义。

(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和物质的种类有关,同类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密度是相同的(不考虑温度的影响);不同类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密度一般(注意“一般”两字)是不相同的(少数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密度和质量、体积都没有关系。若能按上述观点理解密度,才真正把密度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解透了,相关的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2. 加强对物理规律(定律)的理解。

要成为物理优秀生,必须理解清楚物理规律,对物理规律的条件、结论等进行正确、全面的理解。如阿基米德定律,内容是:“浸入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定律告诉我们:

(1)产生浮力的条件必须是浸入(浸入就是渗透)。

(2)结论是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重力,“排开”不是“排出”,“重力”不是“质量”和“体积”。

(3)浮力大小计算公式F=G=ρgV,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液体的密度(不是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体积、物体形状、物体重力、物体浸没深度等都无关。

(4)公式仍适用于气体。

(5)注意和液体压强公式p=ρgh的区别。

(6)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用国际单位制。

(7)对V的理解:当物体浸没时,V=V;当物体部分浸没时,V=V

这就是对阿基米德定律的系统理解,只有把上述相关知识理解透了,才能灵活准确地运用定律来解决各个问题。

猜你喜欢
密度例题物体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