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席翻译官”费胜潮:让温总理的声音传达到世界

2009-06-25 08:42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9年6期
关键词:温总理招待会外交部

成 献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9年3月13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从容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声情并茂,文采飞扬。此时,温总理左边一位青年在纸上快速地记录着,每当总理话音甫落,他的英文翻译声便从话筒里传出,语音流畅,表述准确。

这名青年翻译名叫费胜潮,曾先后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过50多个国家,在一些国际重大事件中,常常能在中国领导人身边发现他的身影。这位70后青年才俊,是怎样一步步走进国家中枢机关,成为外交部的高级翻译的?在给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的岁月中,他又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经历呢?

一心为圆儿时梦,“黑马”闯进外交部

今年36岁的费胜潮出生于江城武汉,在家排行老二。父亲费蒲生是一名大学教师,十分注重对子女的塑造,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父亲悉心栽培下,费胜潮从小就是个积极分子,热衷于校内外举办的各项活动,有“小外交家”之称。

高中毕业时,发展全面、英语出众的费胜潮有望被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理科出身的父亲,自然主张儿子选择这样一所专业性很强的大学,将来成为一个实用型专业人才。但费胜潮却一心想报读学科体系更为齐全的武汉大学,他认为,每个人面前其实一直存在着多条发展轨道,比如自己非常崇拜的毛主席,既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无比豪迈的诗人,还是自创一派的书法家……就自己而言,在其他大学同样可以学好外语。费胜潮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父亲,开明的父亲觉得儿子说得有理,遂尊重了儿子的选择。

一进大学,费胜潮便选修了经济学的双学位,并先后加入学校多个社团。足球场上,肤色较深的他常常在对方的严密防守中找到空当,给对方制造危险,同学们都叫他“黑马”。

1996年初夏,当同学们正忙着看招聘广告时,出类拔萃的费胜潮已经拿到了某世界顶尖级外企的录用通知。但紧接着,外交部来到武汉大学招收翻译人才,费胜潮得知这一消息后,儿时的外交梦再次躁动起来:既然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干吗不去试一试?

费胜潮一路过关斩将,凭着极富磁性的嗓音、出色的口语、扎实的学科基础赢得考官的好感,顺利通过海选、初试。复试时,考官让费胜潮用英文谈谈对国企改革的看法。这时,平时对时事的关注发挥了作用,他滔滔不绝地道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面对这位谈吐不凡、镇定自若的年轻人,几位考官面带微笑,彼此会心地点了点头。

本以为大学期间的优异成绩能使自己在外交部大展宏图,谁知艰苦的军训结束后费胜潮才得知:每年像自己这样被招进外交部的名校尖子生有200多人,通过半年的“魔鬼训练”及层层考试,最终只有4~6人能进入翻译室英文处。

一天,一位前辈把大家带进一个房间,里面放着一台小电视,滚动播出英国BBC和美国CNN两个频道的新闻。就在大家疑惑不解为什么一个电视机要不断地换台时,前辈发话了:“你们先听着吧。”几分钟后,前辈再一次发话:“现在你们把原话记下来。”他们一愣,原来是变着法儿考试,当底气十足的新人们拿起笔时,立马傻了,刚才听到的一句也记不住,两个台的新闻在脑海里不断地滚动,根本分不清哪是哪。大家这才理解外交翻译的要求:不仅要翻译功底好,而且还要有超强的记忆力,能在第一时间把过去几分钟内听到的话一字不漏地翻译出来。而这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

经过近半年的训练,瘦了一圈的费胜潮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外交部英语翻译。

与领袖零距离接触,外交翻译风光并辛苦着

在工作初期,费胜潮曾随财政部代表团访美,并被派往欧盟翻译总司学习同声传译。学成归国后,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并担任国际会议的翻译。因为工作优秀,他多次在外交部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由于现任国家领导人大多有极强的工科背景,熟悉工业领域,提问非常专业,而外交部翻译们又多为纯语言或者文科出身,所以每次提前几天接到任务后,费胜潮便要立即展开准备工作。有一次,他得知温总理在行程中有可能会参观某光纤厂,便立即上网查看那家企业的概况,并且将所有专业词汇牢记于心。尽管费胜潮苦下工夫,结果在翻译时还是遇到了“拦路虎”,不知道一个新出现的词怎么翻译。情急之下,他只好询问身边的陪同人员,了解清楚后才根据意思翻译出来。事后,温总理并没责备费胜潮,而是温和地告诉他:“不会翻译不要紧,翻译错了可不行。”总理的严谨、宽容让费胜潮深为折服。

经历了这件事,费胜潮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涉及可能被参观的企业时,费胜潮不仅要求自己清楚该企业的运营情况、主要产品,还要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机器的工作原理,甚至向团队、教授请教。有时他提出的一些问题的专业程度,让教授都难以相信他是文科出身。

费胜潮力求不打无准备之仗,但因为事先不知道刁钻的记者们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知道领导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所以日常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辛苦——为了熟知政策,必须阅读中央有关会议文件、《人民日报》社论;为了补充信息,要关注媒体报道、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阅读外电、外报,上网浏览信息等,对一切可能在记者会上被涉及的内容都要做到未雨绸缪。

绝对挑战,连续四年担任总理的“两会”翻译

由于工作繁忙,结婚以来,费胜潮一直没有时间陪伴妻子和女儿。随着2009年春节的临近,费胜潮早早向妻子许下心愿:这个春节,一定抽空陪她跟女儿出去度一次假。然而就在春节前一周,曾在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担任温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现场翻译的费胜潮再次接到任务: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中担任总理的翻译。每年“两会”中的总理答记者问都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记者招待会之一,也是最受海内外媒体关注的记者招待会之一,全球有十多亿观众收看现场直播。在这个舞台上担任翻译,可是翻译人员毕生的追求啊!

为了全心投入准备工作,费胜潮放弃了度假的打算,他心疼地对妻子说:“佳佳,你看……”没等他把话说完,妻子俞佳抢先说道:“你就放心准备去吧,一定不能让总理的话打了折扣。至于度假,等你这次忙过了,我们再另作安排……”费胜潮搂着妻子,感激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费胜潮与俞佳是中学同学,两人直到大学才确立恋爱关系。虽然工作地点都在北京,费胜潮却不像其他人那样常常陪在女友身边,高峰的时候他一年当中有140多天都在世界各地飞。刚开始,俞佳对费胜潮有些小小的怨言,但后来两人的婚礼,让俞佳对丈夫理解了许多。

那一天,外交部有27对新人结婚。当天早晨,新人、嘉宾还有外交部各级领导都聚集在外交部驻通州的基地,等待主婚人唐家璇部长到来。可是左等右等,唐部长始终没有出现,等来的是王国章书记,还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刚刚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不过婚礼没有取消,照常进行,王书记主持了婚礼。当天下午,王书记作为特别行动小组的组长,乘专机飞往南斯拉夫,而费胜潮也积极投入到对美交涉索赔的谈判翻译工作中。

这次特殊而带有几分遗憾的婚礼,让小两口生平第一次意识到小家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全之间的联系竟是如此紧密,也因为亲身经历了这次不寻常的婚礼,俞佳对丈夫再也没有怨言。

得到妻子的体谅后,费胜潮马不停蹄地开始为记者招待会做准备。费胜潮说,虽然现场翻译只是他一人,但背后却是整个翻译室的人集体在支持。在他接到任务的同时,翻译室的其他40多人也都进入了高度紧张状态,帮他到处收集材料。此外,翻译室还为费胜潮召开了一次“模拟记者招待会”,让同事们扮演发言人和各国媒体记者,从刁钻的角度来设想问题,费胜潮现场翻译,大家再从专业的角度来挑翻译中的不足,商量什么情况用什么词可能会更好。那段时间,费胜潮几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为了节省车程时间,好几个晚上,他直接趴在办公桌上小睡一会儿,然后洗个脸继续“战斗”。

2009年3月13日,“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等一句句声情并茂、鼓舞人心的诗词古语从温总理口中脱口而出。当电视机前的观众欣赏温总理的妙语连珠时,台下有人为坐在总理身边的费胜潮捏了一把汗,别说是同声传译,就是私下翻译也得琢磨好几天啊。但每当温总理话音刚落,费胜潮流利的英文翻译声就已经从话筒里传出,记者招待会结束,中外记者如潮的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

如今,费胜潮虽然贵为外交部高级翻译,但他仍不忘日日进取,除了在专业领域不敢有半点松懈外,还一直注重业余爱好的培养,“过去是打篮球、听音乐,现在喜欢上了游泳,同时尽可能地多读一些书,试图跟上领导人的思路和语言”。不过也有“不由自主”的时候,一天凌晨,满世界飞的费胜潮突然从睡梦中惊醒,琢磨着这是在印度还是别的什么地方。一旁的妻子被吵醒,轻声告诉他:“你在家呢。”(本文谢绝转载、摘编及上网) ■

猜你喜欢
温总理招待会外交部
“非典型”外交辞令及其翻译——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蛇开记者招待会啦!
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引用的古诗文释义
我见到了温总理
英首相亲笔致信温总理
温总理答记者问精彩语录
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