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付劲毫

2009-06-26 09:29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文人画人物画笔墨

王 镛

冯远是当代中国画名家,以擅长表现历史题材和当代生活的人物画著称。特别是他近年来创作的当代中国都市、农村和西部人物画系列,造型鲜活,逼真传神,笔力雄健,浑朴苍劲,借用张彦远的评语,堪称“天付劲毫”。

近年来,中国人物画创作已逐渐走出低谷,但尚未完全走出困境,仍然面临着各种问题,有些是世纪性难题,诸如理论匮乏,精神迷失,题材单一、风格雷同、造型薄弱、笔墨陈旧之类。冯远力图走出困境,他在尝试解决当代中国人物画理论与创作,题材与风格,造型与笔墨等相关范畴的问题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以他独特的创造,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和视觉经验。这对于存在类似问题的山水画,花鸟画创作也不无启示。

理论与创作

冯远属于典型的学者型画家,他酷爱文史,博览群书,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绘画评论,不仅文笔流畅,词采华茂,而且条理清晰,见解深刻。他的论文和评论甚至比我们一般理论家、批评家的文章更有可读性和思想深度,也更贴近画家的创作实际。

冯远的中国人物画理论与创作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他的理论指导着他的创作,他的创作印证了他的理论。他的理论也随着他的创作变化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冯远的中国人物画理论框架和创作取向大致可分为三条脉络:以学院写实(写意)绘画为主体,同时向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现代绘画两翼延伸。这三条脉络交错推进,互相渗透,形成了一种主线分明而又兼容吸纳不同绘画元素的综合性开放式结构。

冯远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宽博而精深。他不仅注重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而且注重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他也十分重视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技法,并归纳出文人画的审美趣味是“宁和,恬淡,含蓄、自然”。1999年调到北京以来,他历任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公务异常繁忙,没有整段时间作画,只好抓紧利用公务之余的片刻闲暇,画了不少文人遣兴式的小品,涵泳在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之中。通过这些古典诗词画意小品,他细心揣摩,玩味传统文人画的玄思诗意和笔情墨趣,也练习各种水墨人物造型和笔墨技法。

他这种文化官员兼职业画家的双重身份和他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以及“业余”作画的性质,倒非常符合传统文人画的定义。不过,他毕竟不是古代的文人士大夫,而是现代知识分子。他清醒地看到了文人画的明显缺憾:“作为文人画艺术灵魂的思想内核缺少一个热烈追求的宏大理想。”他在理智上倾向于学院写实绘画“摒弃传统文人画雅逸洒脱而求表达热情,雄肆,深刻,浩大等现代形式意味的精神内涵”,但他在情绪上却仍然无法摆脱水墨画的传统情结。因此,他的人物画创作往往兼容现代的精神内涵和传统的笔墨技法,尽管这两者难以兼容。

冯远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借鉴大胆而明智。他选择了“并非背叛的选择”;“既不是简单的传统继承,又不是泼水泼掉了孩子;既不可能全盘西化,也不再是老子天下第一。而是将传统中合理的内核提纯出来,注入现代东方人文化观的血清,以建构中国的现代绘画。”冯远追求的艺术理想是在古今中西融合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人物画体系,他特别注意对中西融合的“度”的把握。他一再重申“在东西方文化艺术互补互渗的交汇处有一个‘度。如果我们超越了‘度,便可能丧失了我们赖以存身和引为光荣的基石;但假若我们达不到相应的‘度,我们也就难以建立起新的现代传统。”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冯远的历史人物画创作始终没有中断。他创作的《秦隶筑城图》(1980)、《故乡》(1982)、《英雄交响曲》(1982),《保卫黄河》三部曲(1984)、《百年历史》(1987)、《星火》(1991)、《屈赋辞意》(1993),《孙中山与中国》(1996)、《世纪梦》(1997),《世纪智者》(1999)、《蹉跎岁月·邓小平在江西》(2004)等作品,都属于广义的历史题材,侧重于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他创作历史人物画的主旨是要为中华民族树立精神的丰碑。

冯远的当代都市人物画代表作有《都市百态系列》(1998),《都市一族系列》(2000)和《虚拟都市病症系列》(2002)等,真实地记录了当代都市社会的众生相,迅速拍摄了形形色色的都市人职业生涯和日常休闲生活的面容身影,其中沉思的女作曲家,用电脑的老先生和拿手机的女青年的神态尤其自然而生动。

他近年来创作的西部人物画以藏族同胞为主,标志着他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新的高峰。与其他画家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冯远的作品颇富力度,独具一格。《苍生·藏人组画系列》中的男女老少藏族人物,从服饰到相貌,从神态到气质,毫无程式化的痕迹。

而《我要读书》(1994),《远山·拉哈屯的父老乡亲》(2006),《乡童》(2006)等都是他心系农村,一直关心农民的疾苦特别是农村儿童的教育而满怀真情投入的农村人物画创作结晶。

冯远的中国人物画题材多种多样,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不同的题材往往采用不同的风格。不熟悉冯远画风的人,面对他多种题材多样风格的绘画,也许会觉得这些作品并非出自同一位画家之手。而稍微熟悉他的画风,就不难发现其多样风格的统一性,甚至不看署名就可以认出冯远的作品。

造型与笔墨

造型与笔墨是中国人物画艺术语言的两大要素,也是构成艺术风格的要素。

冯远接受过“徐蒋体系”和以他的恩师方增先为代表的浙派人物画体系严格的正规训练,具有极其扎实的学院写实素描造型功底,而且精通水墨人物画传统笔墨技法,因此他拥有融合中西的创新实力,对调和造型与笔墨的矛盾,进行了开拓多种可能性的尝试,对待人物画造型与笔墨的关系,冯远的基本理念是笔墨服从于造型,而不是造型服从于笔墨,造型与笔墨都服从于塑造人的形象,表现人的精神。

冯远的笔墨与他的造型互相匹配,契合无间。他既擅长白描工笔人物,又擅长水墨写意人物,工笔与写意的笔墨俱臻上乘,用笔尤为出色,他自称:“我喜欢用笔运线的舒展畅达和笔墨组合的朴茂强悍。”

冯远的中国人物画取得的成就,受惠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华文艺复兴的伟大时代。所谓“天付劲毫”,与其说是“上苍的眷顾”,毋宁说是时代的恩赐。艺术家是时代精神的产儿,代言人和创造者,我深信,以冯远的学养才情,雄心魄力和劲毫健笔,一定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黄钟大吕式震撼人心的力作。

冯远,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199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1999年任国家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2001年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2003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2005年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责编刘培龙

猜你喜欢
文人画人物画笔墨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