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做中梵理解的桥梁

2009-06-27 08:45吴婷
凤凰周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主教天主教神父

吴婷

2009年4月30日20时,香港教区为汤汉举行祈福弥撒。已经退休的天主教香港教区第7任主教陈日君引领着汤汉进堂,登上主教座位。

此前的4月15日,梵蒂冈罗马教廷宣布,教皇本笃十六世正式接受前主教陈日君的退休请辞,汤汉被任命为天主教香港地区主教。4月16日,新任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汤汉举行首次记者会。而香港特区政府特首办公室也在记者会当天祝贺汤汉接任主教,并祝他工作顺利。

“一件喜事”

2008年2月10日,汤汉(前排左三)任助理主教时与时任主教陈日君在一起。

与其前任陈日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公众对汤汉的评价为“为人低调温和”。陈日君在过去几年中,常因发表争取民主和宗教自由方面的言论而招致来自北京的批评,使得介于中国与梵蒂冈关系之间的天主教香港教区处境尴尬。

正因如此,对于汤汉的继任,内地与香港的官方与民间均寄予汤汉很高的期待,认为他的上任,是改善内地与香港教会关系及中梵关系的契机。

而大陆方面早在2008年侗30日就曾经表达出对汤汉任香港教区主教的赞许。

2008年1月30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免除汤汉波沙教区主教及香港教区辅理主教一职,并同时委任其为香港教区助理主教。根据《天主教法典》409条第1项规定,当现任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卸任主教一职后,汤汉将自动就任香港教区主教。而此前的2007年1月,陈日君已经提出辞呈。

就在汤汉成为香港教区助理主教当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在向媒体发表关于此事的评论时称,汤汉荣升香港教区助理主教对香港教区是“一件喜事”。刘柏年希望汤汉能“带领香港教友爱国、爱教、爱港,为基督的福音事业和香港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对香港教区前任主教陈日君素无好感,指责其在中梵关系中“挑拨”和“作梗”的刘柏年称自己曾与汤汉有数面之缘,汤汉曾到内地“友好交流”,亦曾与他一起访问美国。

早前,汤汉曾表示,在1996年时他就曾与陈日君协议,陈负起先知角色,对社会的一切问题发言:而他则负起桥梁的角色,相互合作。但在其4月16日的记者招待会后,台湾《苹果日报》以《汤汉向北京透底线:争取普选》为题,报道香港新任主教的政治立场。

最近,汤汉主教透过香港天主教社会传播处回应《凤凰周刊》再度表明自身立场时称:“愿做桥梁,推动内地与香港教会的融合,并致力改善国内与国际天主教会间的关系。”

“左派神父”?

汤汉1939年7月生于香港,但其童年时代则在广州度过。时值第二次国共内战,汤汉的儿时记忆中,常有伤兵及南逃的难民,而当时神父对伤兵及难民的帮助,亦使汤汉深受感动,并立志成为神父。中共建政之后。受制于意识形态之压,大量天主教神职人员离开中国大陆,此时的汤汉则进入澳门圣若瑟修院,开始了他的神学之路。1966年初,时任教宗保禄六世为其晋铎。

此后,汤汉一直供职于天主教香港教区。1996年1明,汤汉被任命为领衔波沙教区主教及天主教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并于同年12月晋牧。2008年1月,成为陈日君的继承人。

1980年,本着“香港可以在中国天主教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精神,在“沉睡的大中华正在崛起之际”,香港教区时任主教胡振中枢机创建了圣神研究中心。自该中心成立以来,汤汉一直任圣神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一职,专事研究和记录中国教会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大陆刚刚改革开放,虽然身为圣神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但汤汉对当时内地的天主教会情况还是处于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当中。汤汉经由基督教牧师介绍与内地教会人员相识,并由此进一步接触到内地官方教会人士,但此一原本属于他工作的份内之事,却为其招来轩然大波。

由于汤汉与内地官方教会人士的接触,在香港,汤汉一度被冠以“爱国神父”和“左派神父”的头衔。甚至有愤怒人士半夜打电话给汤汉,以讽刺的口吻恭喜汤神父做了“北京主教”之后,便挂掉电话。

之后的汤汉,似乎对这一头衔极为警惕,在早前接受媒体访问时,他更表明,虽然教会爱所有人,但他不会接受内地爱国会及主教团的邀请,亦不会与这些组织对话,即使碰巧见面,也只会出于礼貌打招呼。

汤汉甚至通过媒体称,这些组织与教义相违背,希望梵蒂冈发出强烈指引,不允许内地主教出席内地官方举行的爱国会主席及主教团选举。

对这一风波,汤汉在记者招待会上亦作出解释:“当年只是出于关心中国、服务宗教之意,但却遭人误解。”他表示,此事令他有所警惕,并开始熟读教会历史,全面认识内地的复杂情况。

相对于汤汉本人的反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美秀认为,汤汉其实对被贴上“左派神父”的标签并不以为然,因为从他一贯的言行可见,其天主教的传统和立场是非常坚定的。

据刘柏年介绍,胡振中任主教时,香港和大陆各教区之间曾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当时汤汉是胡振中枢机的助手在汤汉的协助下大陆开始组织神父到香港学习,交流;大陆神学院缺书,汤汉曾积极帮助捐书:当时大陆刚刚粉碎“四人帮”,经济上有待恢复,汤汉亦帮忙向国际请求经济援助和捐款:此外,他还协助中国教会和世界各国教会的友好交往,并陪同刘柏年一行到美国访问。

但是这种交流在陈日君担任主教之后就中断了。刘柏年希望汤汉主教能继承胡振中枢机时的做法。

绵里藏针

与陈日君在政治事务上的高调言论和行事作风颇受争议不同,汤汉不常对政治及内地政府发表公开批评,为人内敛沉稳,长期默默耕耘于神学教育及神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且国学基础深厚,是学者型神父。分析人士由此认为,天主教香港教区工作自汤汉开始,或将回归以宗教事务为重点的时期。

汤汉在记者会上公开发言表示,在社会事务上,他与陈日君枢机所秉持的原则一致,追求的目标亦相同。他强调,其前任陈日君枢机言论是出于教会训导。他将秉持其精神,承诺将继续跟随教宗的教导,鼓励教友了解教会的社会训导争取社会正义及参政,“因为我们的生活绝不可能与社会分离”。

台湾报章《汤汉向北京透底线》的报道,亦是根据其此番言论所作。汤汉表示,其在政治议题上坚持民主原则,亦希望内地官方知道他有他的底线。

但汤汉接下来的发言却展现出他的柔韧性。他强调自己不会参加游行等政治活动,不会出席纪念“六四事件”的烛光晚会,但称会在弥撒中为死者祈祷。他表示:“神职人士,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应厕身教会职务不宜被任何意识形态和政党所吸引。”

相比陈日君的锋芒毕露,汤汉“跟内地政府打交道,我想他一方面不会放弃自己的主张和立场,一方面态度温和,不会把关系搞僵,所谓绵里藏针应该就是他这种风格”,王美秀认为。

在谈及与中国政府关系时,汤汉坦言内地有关部门和官员常邀请他去交流意见,无论与中国政府,还是与中国政府在香港的代表,他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2008年北京还释出善意,邀请汤汉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时任主教陈日君并未获邀。最终,汤汉接受了邀请,但他却拒绝出席国家宗教事务局所设午宴。

王美秀认为,香港天主教热心政治有其特殊之处。在多数港人信仰基督教的情况下天主教需要争取权利,并且从天主教立场出发,他们认为要关心国内的教会,而关心劳工问题、关心穷人则是教会一贯的立场。“我想他们有自己的传统,所以他们在社会事务方面、在政治问题上肯定会有所表达。”

而刘柏年亦认为,宗教人士都离不开政治。尤其对中国来讲,宗教更需要参与政治,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理解的桥梁”

此前据路透社报道,中国约有800万到1200万天主教徒,分属于政府支持的地上教会和忠于罗马教宗的地下教会。

汤汉在16日的记者会上宣称,他将不遗余力促进中国各派天主教会的融合,推进各有关方面展开建设性的对话,而香港教区一直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他表示,中梵关系原属两国外交事务并非主教职务范畴,但他愿为中梵之间的桥梁,为教廷和中央政府传达讯息,且乐意出任教宗中国教会事务小组顾问一职,继续向教宗提供意见。

2005年本笃十六世继任教宗,此后一直致力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将此作为他在任时期的主要目标,中梵两国对话由此开始新的起点,2007年1月,梵蒂冈组建中国事务委员会。6月教皇发表致中国天主教徒的牧函,表示希望重建梵蒂冈与中国教会和中国政治领导层的关系。

汤汉被外界普遍认为相比其前任,会对北京更为顺从。有分析人士认为,对汤汉的人事安排可能出于教廷希望香港教区能为中梵关系正常化扮演积极角色的考量。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4月16日就汤汉接任香港教区主教一事接受问询时表示,希望汤汉就任主教后,多做有助于中梵关系改善的事情。

但王美秀认为,汤主教欲做中梵关系的桥梁,总的来说对中梵关系的影响不会很大。汤汉主教在促进双方相互理解方面可以发挥一些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还是取决于中梵双方愿意让他发挥多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来自于中国政府和罗马教廷的考量。但现在看来,中梵双方在许多政治原则问题上分歧很大,缺乏信任基础,所以双方关系的改善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编辑 陈磊 美编 黄静

猜你喜欢
主教天主教神父
不会祷告的土著人
中世纪英格兰主教档案及其史料价值
摔跟头
不会说谎的神父
沧州教会学校创建历史及其影响
抽烟与祈祷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冲突
创造与创生
康雍时期的天主教
神父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