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关系研究

2009-06-29 02:50陈冬冬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8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协整分析趋势分析

刘 强 陈冬冬

摘要利用四川省1986~2005年统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法分析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与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呈明显线性负相关,固定资产投资、GDP与耕地面积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和GDP 增长是耕地减少的显著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是GDP增长的显著原因。最后,提出四川省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耕地面积;平稳性检验;趋势分析;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229-02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又是土地的精华,全球范围内的耕地面积减少已成为普遍共识。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农地征用的低成本与建设用地出让金之间巨大的利益差距,从而使大量农用地被转换为建设用地,人地关系一度紧张。自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对建设用地实行严格控制,并将耕地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对待。四川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投资规模扩大,导致城镇扩展、道路交通用地增加,对耕地保护造成巨大冲击。

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概念模型,采用趋势分析、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以1986~2005年作为分析的主要时段,对四川省的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进行相关分析,找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四川省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建议。

1研究区域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现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181个县(市、区),列全国首位。总面积48.5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05%,耕地面积为390.6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是中国第5大省。以多山与高原为特色,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齐全,总体上分为东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2大部分,是西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衢。四川省是全国工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地,2005年GDP占全国总GDP的比重为4.05%,居全国第9位;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10%,居全国第8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 802.8元,居全国第19位。

2变量的选择

耕地变动的驱动因素较多,主要由自然驱动力和人文驱动力构成。其中,自然驱动力包括气候变化、土壤、生态退耕和灾毁等因素。人文驱动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衡量经济发展指标因素较多,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以GDP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个因素影响最大,并且此2项指标在实际中很易采集,故此次研究仅选择此2项指标作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反映指标因素。

3数据选取

采用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86~2005年。所收集的耕地面积(Y)、GDP(G)和固定资产投资(I)数据来自四川统计年鉴、四川土地资源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

为消除各个时期变量数据的不同量纲的影响,对各变量数据进行指数化处理,并分别用Y0、G0、I0表示,如表2所示。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性,对各分析指标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Y0、LnY0、LnI0表示取自然对数以后的耕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

4初步分析

1986年末,四川省实有耕地面积468.12万公顷,2005年末减少到390.60万公顷,20年间减少了77.52万公顷。对比之下,2005年四川省总GDP 为7 385.11亿元,约是1986 年458.23亿元的16倍,平均每年增长15.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最大,2005年投资量达到3 477.68亿元,是1986 年 112.76亿元的30.8倍,投资以年均117.1亿元的速度增加。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在1986~2005 年期间,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P增长趋势基本相同,《土地管理法》颁发及土地管理机构成立初期比较缓慢,20 世纪90年代中期后快速上升。与此同时,耕地数量增长趋势却持续急剧下降,面积不断减少。

5平稳性检验

运用 ADF检验法对变量LnY0、LnY0、LnI0以及它们的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如示。

由表3可知,各变量的水平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即均为一阶单整I(1)序列。

6协整分析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要求被检验的时间序列具有协整性。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要检验2个时间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对LnY0、LnG0和LnI0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

系数下面括号中的数值表示对应的t检验值,取显著性水平α为5%,F0.05=4.41、t0.05/2=2.101。经检验,F检验值均大于相应的F临界值,t检验值均大于相应的临界值,表明方程是显著的。模型的拟合度很高,且可以通过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检验。若变量序列LnY0、LnG0和LnI0存在协整关系,则上面的模型估计式的残差序列et应具有平稳性,对et作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残差序列et的ADF检验统计值为-2.843 26,小于10%显著水平的临界值-2.666 59,可知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这表明变量LnY0、LnY0和LnI0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是唯一的。

7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从协整检验和误差分析的结果得知,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和短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即是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和固定资产的增加)促使耕地面积的减少,还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带动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当取滞后阶数为4时,变量序列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检验结果表明:至少在显著性水平10%下,一方面,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加和GDP的增长是导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的Granger原因;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还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带动着经济的发展。

8结论

(1)从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图上可以看出,1986年颁布、1987年施行的《土地管理法》对耕地面积的减少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法颁布初期,固定资产投资得到控制,尤其减少了建设占地,使耕地面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2)尽管耕地面积、GDP、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是非稳定的,但从长期而言,耕地面积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速度指标即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率构成了长期稳定的均衡(下转第232页)

(上接第230页)

关系;GDP的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显著原因。

(3)四川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是GDP增长的显著原因,而GDP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必然会引起GDP的增加或减少,而GDP的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9对策与建议

针对四川省的土地资源现状和以上研究的结论,为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人文驱动因素在影响耕地面积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在耕地保护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重视人的作用。耕地能否可持续利用主要取决于“人”在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利用方式和方法、保护手段和措施,更取决于人们对待耕地资源的认知和态度。

(2)耕地面积的减少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而引发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为了阻止大量耕地被占用,就应该加大耕地占用成本,即提高耕地非农化的成本,迫使他们在占用耕地前就要算帐,如果觉得占用耕地成本过大,他们就会转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废弃地、进行内部拆迁改造等途径,这样就促进了土地的节约、合理利用。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抑制经济过热现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投资规模的大小是经济发展的启动条件,也是造成耕地数量大量减少的先决条件。四川的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减少的影响(系数为0.139 1)大于GDP(系数为0.114 2)的影响。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上还没有完全摆脱盲目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维模式,政府应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抑制经济过热现象,保护耕地。

10参考文献

[1]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年鉴(2006) [M] .北京:中国统计科学出版社,2006.

[2] 李元.中国土地资源[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

[3] 汤江龙,赵小敏.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4-58.

[4] 郭贯成.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5):440-447.

[5] 黄贤金,克江岭.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J].城市研究,1999(3):16-22.

[6] 张贤跃,李秋红.四川省经济增长因素协整分析和政策建议[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协整分析趋势分析
家畜养殖生产的环境效应研究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