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海域,风紧云急?

2009-06-29 09:57冯昭奎
世界知识 2009年6期
关键词:麻生诸岛领土

冯昭奎

领土争端总是国家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而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所具有的经济、战略价值加上历史问题。则使得钓鱼岛争端与一般领土争端相比具有更加敏感、复杂的性质。随着近年来日本国内政局动荡,钓鱼岛问题在日本国内的“政治利用价值”也有所上升。

去年年底以来,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再起波澜:

2008年12月8日,中国两艘海洋调查船进入我钓鱼岛海域。日本反诬我方“入侵其领海”,随即加强了对这一海域的警戒。

当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的。

与此同时,在东京,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指责中国海洋调查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是“明显的领海侵犯。甚为遗憾”。

12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再次表示。中国船只是在中方拥有主权的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至于何时再派出船。这是中方的事情。

2009年2月1日,日本海上保安厅首次派遣可搭载直升机的PLH型巡视船常驻钓鱼岛海域。自称其目的是“防范中国海洋调查船的入侵”。

2月10日。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奉命就日本在钓鱼岛海域常驻可搭载直升机巡视船一事,向日本驻华使馆提出严正交涉,并表示如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升级举动。中方将不得不做出强烈反应。日方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2月26日,在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召开的关于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集中审议会上,日本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副代表前原诚司质询麻生说,“主张对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拥有主权的中国在尖阁诸岛周边的活动愈发频繁,美国是否有协防尖阁诸岛的义务”,麻生太郎称。“尖阁诸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日美间没有单独就尖阁诸岛问题正式谈过,但近期会与美国进行进一步确认”。

对于麻生的上述发言,中方表示了强烈不满。与此同时,外交部发言人再次强调,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任何加强对该岛实际控制的举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是非法和无效的,应立即停止。

日本为什么如此垂涎钓鱼岛

日本是一个岛国,夹在世界最大陆地即欧亚大陆与世界最大最深海洋即太平洋之间。其形状像一张弓。

日本的国土面积约为3718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美国1/25,然而,日本的海岸线却相当于美国的1.5倍!其原因是日本拥有众多岛屿,除了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外,还有6852个小岛(统计对象为海岸线长度在100米以上的岛屿),其中面积在55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有48个,有人岛超过400个。

被日方划入日本版图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上述6400多个无人岛屿之中的八个无人岛礁。早在中国的明、清时代,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名称已载人中国的文献。而日方直到1900年才给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起了日本名字“尖阁诸岛”,这个名称还是从英语。Pinnacle Islands翻成日文的。

那么,拥有近7000个岛屿的日本为何对钓鱼岛等八个无人岛礁如此感兴趣呢?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196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钓鱼岛周围海域可能蕴藏着石油。与此同时,这里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再者,将钓鱼岛等收为日本的领土,还可以扩大日本在东海的专属经济区范围。显然,对于日本来说,将钓鱼岛据为己有,可望获得巨大经济利益。

钓鱼岛位于台湾和冲绳之间,处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中段,对于日方来说。它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军事价值。如果在钓鱼岛设置一系列军事设施,它可望成为日本实施“海上歼敌”战略的重要据点,将会大大延伸日本军事防御的纵深,并成为防止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一道屏障。从中国方面来看,日本染指和霸占钓鱼岛,将十分不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

日本国内“拼政治”的一张牌

除了经济、战略价值之外,在日本国内。钓鱼岛问题还具有被某些政治家在必要时加以运用的“政治利用价值”。

如前所述,麻生首相与民主党头面人物前原诚司围绕钓鱼岛问题的攻防问答都有失冷静,虽然这种。不冷静与几个月来钓鱼岛海域的形势有关,却不能否认在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自民党与民主党之间日趋白热化的党派之争。众所周知,领土争端最容易被政治家用作刺激国民感情、转移国民对国内问题的视线的手段。麻生上台以来,在政治和外交上败笔连连,加之日本经济严重衰退,政府受到众多指责。麻生的支持率甚至跌破10%。在此背景下,麻生出于政治需要在钓鱼岛问题上表现得硬气一些,既可望将部分民众的厌华情绪转化为民众对其支持的推力,也可通过要求美国确认“协防钓鱼岛”来“测试”一下日本在美国新政权心目中的份量,甚至可能对显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的中美关系施加负面影响,可谓“一箭双雕”。

但是,麻生的“一箭双雕”如意算盘显然未能如愿。从国内反应看,在前原与麻生就钓鱼岛问题展开攻防问答后。日本主流媒体仅热炒了两三天,其后钓鱼岛问题在日本骤然降温,主流媒体的注意力很快转向与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朝核问题进行合作方面。共同社还批评日本朝野对决“让尖阁诸岛问题破坏日中友好气氛”,从而使某些政治家借钓鱼岛问题谋取政治私利的企图落空。而从美国方面的反应看,奥巴马对此并没有明确表态。致使麻生也未能得到他所希望的“确认”,他想借机展示其“外交能力”的企图也未能实现。

但是,麻生的这次表演也提醒我们,如果在日本有非常多的人不喜欢中国(不久前的一项调查表明,75.6%的日本受访者表示对中国印象不好),是很危险的,因为它可能给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提供机会,使他们得以利用民间的情绪来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从钓鱼岛问题看日本外交界的反思

合作与摩擦并存是当今中日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中日间的问题主要有:历史认识问题、台湾问题、东海海域划界及油气田开发问题、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军事上的相互不信任与相互刺激问题、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问题等。多年来,在中日之间,上述问题呈现为“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状态。

当今世界上,领土争端总是国家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而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所具有的经济、战略价值加上历史问题,则使得钓鱼岛争端与一般领土争端相比具有更加敏感、复杂的性质。随着近年来日本国内政局动荡,钓鱼岛问题在日本国内的“政治利用价值”也有所上升。

然而,中日两国领导人深知,不能听任上述任何一对矛盾日趋激化,导致两国关系走向对抗,偏离“和则两利”,陷入“斗则俱伤”。正是出于,

两国各自利益乃至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中日领导人经过非凡的、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达成了建立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并正在逐步将这个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日本,近年来展开的“国家利益大讨论”中,也涌现出一批明智的国际问题学者和外交官,对整个日本外交政策提出了比较理性的主张,这些理性主张将可能为日本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提供答案。

日本的外交蓝皮书曾把“国家利益”定义为“日本国家、国民的安全与繁荣”。对此,日本外务省亚洲太平洋局副局长、《日本走向何方》一书作者小原雅博认为,需要“明确地梳理什么是符合国家、国民的安全与繁荣的利益”。“对具体的国家利益设定优先顺序,也就是说,至少需要区分‘核心利益和‘二次性利益。并且需要谨慎防止后者因前者而被牺牲或忽视。”

小原雅博认为,当今日本的核心国家利益包含六个方面:(1)东亚的稳定;(2)防止日本周边出现敌对国家;(3)打击威胁日本国民生命财产的恐怖主义;(4)维持和加强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5)维护中东地区的稳定;(6)海上航线的安全。在第(1)方面,小原强调“保持东亚稳定的重点在于,防止国家间的对立、纷争升温,促进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在第(2)方面,小原强调在日中间的问题上。“首先日本方面不要点燃冲突的火种,这是最起码的政治姿态。”如果“靠鼓吹对外强硬论,煽动民族主义来‘垄断内政,那么它的外交必然僵化,国家利益则会因此遭遇危机。”“狭隘的民族主义或对外强硬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给国民带来一种愉悦。经济或社会发展越是停滞不前,政治或媒体就越是把国民不满的发泄口转向国外。可是,这样浅薄而情绪化的舆论会阻碍长期性的国家利益。”而且,搞排外的民族主义“也往往容易变为针对其煽动者的‘双刃剑。”

那么,在上述日本的核心国家利益当中,钓鱼岛问题究竟占有什么位置呢?的确。如果日本得到钓鱼岛,可望获取一大笔经济的和军事战略的利益。然而,“攫拿者亡,默默者存”(《汉书》)。如果日方企图凭借其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条件,独占钓鱼岛海域的资源。其后果只能是过犹不及,贪小失大,将从别国攫拿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其后果不仅不会带来本国利益的增进,反而可能使日本面临上述核心国家利益的六个方面丧失殆尽的危险。

推进共同开发,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争议

众所周知。关于钓鱼岛问题,邓小平早在1978年访日时提出了著名的八字方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邓小平提出的这个方针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充满智慧的设想。是解决紧迫的海洋资源开发需求与久拖不决的主权争端之间的矛盾的现实可行、互利双赢的途径。从经济上看,钓鱼岛的利益不在干岛屿本身,而在于岛屿周围大片海域及其蕴藏的资源,如果在双方因为岛屿争端而剑拔弩张的形势下。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安安稳稳地在相关海域进行资源开发。

至于领土争端问题的解决将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可以预见解决争端的途径将是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化解分歧,而不是诉诸战争。近来日本某些政治家在钓鱼岛问题上轻言“战争”。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倾向。因为如果日本采取诉诸战争的办法,将可能带来两个问题,其一是,即使它一时得势。也不可能像过去甲午战争那样,凭借海洋的阻隔,不受报复地、安安稳稳地享受“战胜”的成果,享用钓鱼岛海域的资源。因为当今的中国已不是过去那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中国,当今的军事技术也不再视海洋为不可逾越的阻隔。其二是。日方一旦采取首先“点燃冲突的火种”的做法,就很难控制事态发展,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国家间的战争,发生现实冲突给历史记忆“火上浇油”的险像。显然,中国人民决不会接受和容忍再次出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那样的结果,而对于日本来说,这意味着没有按照理性地“区分‘核心利益和‘二次性利益,并谨慎防止后者困前者而被牺牲或忽视”的忠告去做。正如小原雅博在其著书中指出。“国家利益界定的失误,必定导致国家衰退”。这句话很值得日本的那些高唱“国家利益”、喜欢张牙舞爪的鹰派政治家们深思。

总之,人们可以相信,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大局之下。中日两国业已达成的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不会因为钓鱼岛问题的升温而改变其大方向。

从世界地图上看。日本列岛虽小,其形状却令人产生遐想!它像一弯月?还是像一张弓?但愿它让人想像成一弯月。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钓鱼诸岛(中国历史上也叫钓鱼台列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钓鱼诸岛总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的面积最大,为4.3平方公里,海拔大约362米,钓鱼岛上长期无人居住。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中绳交由美国托管,对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对此,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日本对钓鱼岛的称呼)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

猜你喜欢
麻生诸岛领土
国防小课堂 领土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日防卫省欲向“西南诸岛” 增派登陆舰
琉球群岛地位未定,不能叫“日本冲绳”
《陌生领土》:考验还是幼稚
麻生被自家人“逼宫”
麻生秀英语,白宫没听懂
麻生遭遇 新一轮“打击潮”
麻生大秀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