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2009-06-30 09:07
中国绿色画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文明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由亚太环保协会、中美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中国生态学会以及北京石景山区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是在当前举国上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举行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七大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决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其核心是,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反对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倡导人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发展现代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今年6月22日至23日,党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对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明确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并明确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挥林业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特殊作用的重大战略意图。

发展现代林业对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生态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这“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保护和建设好这些生态系统,人类才能永久地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发展进步,而损害、破坏哪个系统,都会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如果失去森林和湿地,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根基,就会失去未来、失去一切,建设生态文明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发展现代林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经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木材与钢铁、水泥并称为三大传统原材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如何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其次,我国有43亿亩林业用地,还有8亿亩可治理的沙地和近6亿亩湿地。但是,目前,我国林地生产力和产出率都很低,潜力巨大。充分发挥林地的潜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其三,森林是一种战略性的能源资源。森林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优势。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我国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前景十分广阔。其四,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能够生产上万种绿色、无污染的林产品。专家研究表明,用木材替代水泥、砖等材料,1立方米木材可减排0.8吨二氧化碳,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发展现代林业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气候安全具有特殊作用。减缓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5000亿吨储存在湿地生态系统中。为维护全球气候安全,《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了两条减排途径,一是工业直接减排,二是通过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优点。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和行动。

发展现代林业对于繁荣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具有关键作用。世界著名生态和社会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于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这说明,只有从更深的思想文化层面解决问题,让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森林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悠久、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如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这些文化集中反映了人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发展现代林业,繁荣生态文化,可以引领全社会了解生态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可以引导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更加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有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

一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我国集体林地有25亿亩,涉及7亿农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也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动力。全面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极大地释放林地、农村劳动力和森林资源的巨大潜力,极大地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注入强大动力,为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挥根本性作用。

二要加快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确保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生态良好的国家。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是中央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今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13亿立方米。这就要求我们,重点抓好各项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特别要全面加强北方和沿海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努力构筑以三北防护林为主体的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屏障和以沿海防护林为主体的防风消浪绿色生态屏障,为全面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要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撑。要巩固壮大第一产业,全面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不断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要力争在森林经营、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经济、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森林旅游和林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出新贡献。

四要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进一步形成关注森林、热爱自然的良好风尚,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充分挖掘森林文化、湿地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的发展潜力,不断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形式,切实增强生态文化活力。

女士们、先生们,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文明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漫说文明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文明过春节
land produces
对不文明说“不”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