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初探

2009-07-03 03:02张艳彦高玉洁刘晨光杨海波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学生管理辅导员

张艳彦 高玉洁 刘晨光 杨海波

[摘 要]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高校辅导员作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中流力量,应树立发展理念增强工作针对性,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增强工作实效性,构建大教育格局,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科学发展;学生管理;辅导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学生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并善于深入总结工作中经验教训,不断推动学管工作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学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一、提高认识,必须树立发展理念,增强工作针对性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承担者,是学生从进入学校报到到毕业离校当中处理繁杂事务的指导者,是除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身心发展的育人活动组织者,是联系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主要桥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组织活动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工作也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辅导员职能,辅导员应及时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科学发展意识。

1、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以“管”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因此,辅导员必须顺应社会的变化,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经验,对自身的工作理念、方式、内容做出相应的修正。找寻一种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2、创新工作理念。学校在长期教学实践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以“使命、目标、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深入总结,为我们以新的视野、新的高度,分析高校学生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履行好教师这一神圣职责,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但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本领、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创新科学发展体制,切实做到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机制、丰富工作方法,这就必须准确把握学管工作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找准辅导员工作定位,融入高校总体格局,并牢牢把握“科学”这个关键,“发展”这个主题,积极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应对新挑战。

3、强化服务意识。辅导员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广泛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了解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的学习研究、角色定位、校园生活、家庭情感、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和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学校规范、时事政治、理想信念等的重要的思想教育,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和内心需求,增强大学生的认同和信任。帮助大学生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相结合进行自我设计,明确自我成才目标。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解除学生的精神苦闷和心结。认真思考如何回应广大学生新期待、新要求,破解学生管理工作的各种难题,使学管工作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4、重视自身学习。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已采用了按学生比例1∶200配备学生辅导员工作制,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都保持高度的关注,由此就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将学习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始末,完善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适应工作中不断发展的新要求。

二、以人为本,必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增强工作实效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这给我们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就是要立足于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科学构建学生管理内容,把工作做到心坎上,把问题讲到点子上,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追求在学校、系部、班级中的归属感、认同感、自尊感和成就感,做到既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又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为广大学生在学校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氛围。针对学生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我说你听、我讲你做”的现象,要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环境、特定背景来研究学生思想脉搏,加强沟能、理解,做到学生思想工作“十必谈”,其内容包括:当学生受到嘉奖时必须谈话;当学生受到批评处分时必须谈话;当学生家中发生急难险重要事情时必须谈话;当学生因意外事情影响,情绪低落时必须谈话;当学生生活规律明显反常时必须谈话;当学生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谈话;当学生在网上或同学中发表偏激言论时必须谈话;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滑坡时必须谈话;当学生生病或负伤时必须谈话;当有抽烟,酗酒,恋爱时必须谈话。对于学生中出现的特殊问题给予特殊关注,与此同时,还要深入到学生课堂、宿舍中,真正的了解、帮助其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有章法、有活力、有思路、有力度、有效果的目标,不断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积极拓展其内涵和外延,构建大教育格局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环环相扣,从新生入学报到至毕业分配,从每个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从每天起床到熄灯,每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牵一发动全身,必须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实行局部突破,整体推进,做到脑勤常想,即工作中还有哪些不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学生中有没有令人不放心的地方;眼勤常看,即工作都落实了没有,学生中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嘴勤常讲,即把教育做在前头,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用真诚的思想感情去教育感染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浅论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兰州学刊,2009,(6).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6).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学生管理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