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科学发展观下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完善

2009-07-09 06:15赵乃军
学理论·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导向民主考核

赵乃军

任贤使能则事业兴,贬贤弃能则事业衰,这是古今通鉴。选何种人,怎样用人,实质上是思想政治路线的反映,也是一种风气导向。比如,起用像魏征、海瑞、王安石这样的人就导出反腐倡廉、革除旧弊、广开言路和从善如流的政风。反之,起用阳奉阴违、溜须拍马的小人和贪赃枉法的败类,就表明当局已经同流合污,政局岌岌可危。褒扬什么,贬斥什么,对政风乃至对整个社会风气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导向上出了问题,忠奸不分,黑白颠倒,贤能的人得不到选拔重用甚至受到压抑,无良的人身居要职,那党和国家的损失就大了,且不说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连党的执政地位都可能成问题。可以说干部的选拔任用,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就是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一、我党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积极探索与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正在经历由上级任命、“少数人选少数人”的方式向更科学民主的“制度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转变。1995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7月9日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

2006年7月3日,中央组织部印发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主要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与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的意见,巡视组巡视、重大事项跟踪考察、参加民主生活会等方面反映的意见,以及其他平时了解的情况相互补充印证,在全面掌握考核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考察组集体研究分析,客观公正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评价,目的是要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入了民意调查和实绩分析等新的方法和手段,政绩观也从GDP转向科学发展。近年来,各地组织部门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延伸考察、任前公示等方法,着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一些省市县等地方政府尝试更加民主公开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如公开比选、公推公选等。

这些积极探索也只是一个良好开端,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许多问题仍需要我们去解决。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单一,不分行业层次,大都实行自上而下的任命制,且有泛政治化倾向,造成许多干部养成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恶习,不利于人才和事业的健康发展;人事分离,选人者不用人,用人者不选人,工作不够协调;方法落后,缺乏一整套考察考核量化科学体系和完善的选拔任用操作系统;程序封闭,民主不足,透明不够;监督乏力,“一把手”一言九鼎,喜好影响公正。民主不够还是现行干部选用体制的主要缺陷,影响了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各地的公选还基本上属于在旧的干部机制上撕开了一点缺口,对于消除“人治”色彩,缩减“暗箱操作”的空间,重振党和政府的威信和提高执政能力有一定作用,但与我们建设政治文明目标所要求的民主化、公平化进程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公推公选”应当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仅仅是干部管理体制内的技术性调整。公推公选职数少且多为副职或非重要岗位就说明了这点。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1.树立正确的干部选拔任用导向。正确导向能产生正面激励,使优秀干部得以脱颖而出。2008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概括起来有六种: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

2.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党管干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党政干部辞职制等已经出台的制度,积极探索试行选举制度,缩小委任空间,扩大选举范围和比例,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继续探索用人失误追究制度。在拓宽扩大民主渠道同时,合理界定民主推荐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权重。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下岗、差额选举办法,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工作力度,扩大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范围,改进考试测评工作,降低选拔成本,提高选拔质量,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扩大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必须以民主为支撑,在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上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中探索扩大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着力扩大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评议权,提高干部考察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干部要实行延伸考察,即对考察对象均延伸到原工作岗位及“8小时以外”,确保全方位了解考察对象的德才素质和群众公认程度。在规范常委会票决领导干部任免制度的基础上,对重要部门党政正职的任免可实行全委会票决,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对新任、转任、新提名到重要岗位任职人选全面实行任前公示,并逐步扩大公示对象范围,直至报纸网络等媒体。

3.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科学实用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能发现和聚集人才。20世纪,全世界大量的人才涌入美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有一个科学公正的评审制度,是人才就会得到承认和发展机会。中国应该借鉴美国评审制度的经验,形成自己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科学实用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组织考察有充分依据、群众监督有明确标准。因此,有必要组建专家设计小组,分类分层制订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和操作办法。一是从定性评价为主向定量评价为主转变、从一般性指标考核为主向实质性指标考核为主转变、从总量考核评价为主向增量考核评价为主转变。通过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综合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二是建立完善选拔过程记实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开展有效的程序规范记实工作,防止出现干部任用不履行程序问题。三是建立完善干部任职鉴评制度。建立干部任职鉴评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干部选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质量。四是将考核评价变成流程化、报表化、软件化和可视化的管理工作。

4.建立全方位监督制约制度。在监督制约机制方面,坚持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通过对决策和执行等环节的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的决定程序。重点加强对负责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干部进行监督。从党组织监督、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行政监察、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方面,全方位地监督选拔任用干部。应尽快出台《新闻法》,划清新闻自由边界,只要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适度的新闻自由有利于加强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因为是党管干部,而且很多干部是党员,所以应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大程度地堵塞以权谋私的漏洞。充分发挥人大的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作用,约束政府正确行事用人。建议各地党政领导不能兼任人大领导,避免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软监督状况。严格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对不按政策规定办事,造成失察、失误或隐瞒歪曲事实真相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5.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激励和退出制度。以能力、实绩、公论为依据,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职务升降、福利待遇挂起钩来,使考核真正成为优胜劣汰、奖优罚劣的依据和重要手段,克服论资排辈、迁就照顾、职责不清、赏罚不明、效率低下,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等弊端。在把好干部入口的同时,也要疏通干部出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代谢机制。建立和完善干部考录制度、培训制度、巡视制度、交流制度、任期制度、任职回避制度、问责制度、离任制度、辞职制度、降职免职制度、辞退制度、罢免制度和退休制度,促进干部队伍优化。要做到这些,需要解放思想,跳出既得利益束缚,以科学求是和无私的精神真正为人民谋幸福。

6.加强公民民主意识教育。公民民主意识对于科学选拔任用干部至关重要。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的公民民主意识发展较之于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明显滞后,公民意识的缺乏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政治民主化进程。当公民民主意识淡薄,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则选举、公选、考察和监督干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如果多数群众不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地甘当看客,那扩大选拔任用干部民主就会事半功倍。增强公民民主意识,首先要健全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总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监督、晋升和退出制度,我们的干部队伍才能健康成长,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地方铁路局宝清分局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导向民主考核
中国式民主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尼日利亚 民主日
犬只导向炮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