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更像“集体狂欢”

2009-07-10 18:37
环球时报 2009-07-10
关键词:大运会代表团运动员

本报赴塞尔维亚特派记者 薛 原

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自7月1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开幕以来,《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感受到“我参与”的气氛,在大运会上可比奥运会要浓得多,也自然得多。对于各国大学生运动员们来说,比赛很重要,“享受”大运会也很重要。

记者在大运村碰到一名来自越南,名叫阮贞香的田径选手,她是第一次来参加大运会,她说,能够见到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生选手,平时大家可以在大运村里或者赛场上交流,交换纪念品,觉得很开心,至于比赛,“反正我尽力就可以了,成绩不重要。”与奥运会相比,大学生运动会的竞争气氛确实淡了不少。爱玩是年轻人的天性,对于大学生选手来说更是如此。大运村里的广场上,每晚都有各种各样的晚会登场,最后变成集体狂欢的聚会。

中国大学生选手在本届大运会上的成绩不错,在跳水、体操、击剑、乒乓球等几个项目上都有所斩获,名列前茅。中国大运代表团中,有仲满、劳丽诗这样的奥运冠军,他们都是具备高校学籍的国家队运动员。比如仲满就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冠军研究生班读书,劳丽诗则被中山大学录取。当然,中国代表团中占大部分比例的还是“标准”的大学生选手。大运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05年土耳其伊兹密尔大运会开始,组建中国大学生代表团的任务就由体育总局交给了教育部。这次共有75所高校的学生运动员入选,像男女篮、男女排、乒乓球、游泳、网球等项目的选手,都是由大学选拔而出。对于高校的运动员来说,大运会更像是一次兴奋的新奇之旅,长见识、交朋友,对成绩则没有多少奢求。

参加大运会的各代表团运动员选拔情况不一。比如,美国的高校体育就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必然渠道。美国高校的体育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各大学在竞技场上较量的劲头不亚于在学术上的比拼,因此,美国大学生代表团就是清一色标准的大学生选手。韩国、日本等代表团则是专业队和高校结合的方式,他们国内也有很多运动队的训练选拔基地就设在高校。

大运会上,也会出现一些世界级选手的身影,如北京奥运会和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双料冠军,葡萄牙选手内尔松·埃沃拉,女子铅球也有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斯洛伐克姑娘哈拉索诺娃参加,比赛也因此成为世界级的较量。当然,和偶尔闪耀的星光相比,大运会更在乎为青年运动员们提供一个交流的舞台。正如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所说,“大运会不会与异化的竞技体育同流”。无论成绩如何,大学生选手们都会在这里获得欢乐。▲

猜你喜欢
大运会代表团运动员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大熊猫“芝麻” 获选成都大运会“真实版”吉祥物
大运会中国队收获颇丰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运动员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两则
中国大学生体育群英谱
思维擂台赛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