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事件看企业内部管理

2009-07-23 06:10王向华
会计之友 2009年30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

王向华

【摘要】“三鹿事件”在全国乃至全球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公众应对危机、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该事件已经成为内控失效的经典案例。如何引以为鉴,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三鹿奶粉事件;内部控制;风险策略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从最初单纯的内部牵制发展到今天的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五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是基础。本文就目前三鹿奶粉事件阐述了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对三鹿的影响。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情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而且,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

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对于三鹿集团的企业文化,对于他们履行的社会责任,对于他们取得的荣誉,没有谁会给予完全否定。但是,必须注意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通过其提供给社会的优质产品来实现的,提供优质产品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三鹿集团产品中含有大量三聚氰胺已经大白于天下,它给食用者造成的身心伤害、给中国奶业造成的恶劣影响,尤其是发现问题后的处理方式,都让其所取得的荣誉一文不值,更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在我国,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沽名钓誉式的承担、履行社会责任者比比皆是。三鹿集团的所作所为当属此类无疑。至于诚信,更是一块厚颜无耻的遮羞布。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开展风险评估,要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然后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还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我们知道,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事项进行设计的(如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面对例外事项(如添加三聚氰胺)则重视不足。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显然,食品加工企业除了对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存储储藏、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之外,还应该就最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设立应对措施。

食品法律法规很多。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也很多,但此次事件的发生,让人们看到了法规的尴尬和监管的不力、不作为、甚至是越位胡作非为。其实,类似情况在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正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一些问题企业面对危机时的第一反应和措施便是公关,是千方百计打通政府环节,平息事端。这种现状也培养了中国人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本分吃亏、奸猾得益。这种环境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往往潜伏着灭顶之灾。产品免检制度让一些企业从国家免检形象中获得利益,同时,也失却了最后一道安保屏障。国家免检并不是免死金牌,相反,它对企业的自律、自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是一旦拥有便可一劳永逸。所幸的是,产品免检制度已经成为历史。

二、内部管理松解,质量控制形同虚设

原料奶进门的质量控制是乳品企业的重要风险点。三鹿集团的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奶站——乳企”。散户奶农的牛奶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到三鹿集团的各家工厂。在我国,除三元股份(80%以上的奶源依赖自有牧场,虽然其扩张长期受到限制。但此次奶粉事件它是少数幸免企业之一。这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等少数乳品企业外,绝大多数乳品企业都是如此。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乳品企业不需要建立养殖场、不需要养殖奶牛。却可以迅速扩大奶源产量。缺点一是奶农、奶站都不属于乳企,乳企无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二是在牛奶离开奶牛母体后与乳企之间增加了中间商环节;三是随着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奶农、奶站愈来愈分散,控制难度愈来愈大。此次事件的发生,说明三鹿集团在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已经是形同虚设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所致,采购质控的放松无疑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松懈,管理因素成为此次问题的重要内部原因。

实践证明,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应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始。企业的一切决策和活动都应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下制定和执行,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于任何组织、任何单位,无论其规模大小、盈利与否,都至关重要。只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执行,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
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J电气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基于我国国情的COSO报告应用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角度的利润操纵行为探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