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码拜物教

2009-07-30 07:37孙慕天
民主与科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世界

孙慕天

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仍然不妨问一下:倘若黛安娜不作王妃,而是平民百姓,现在如何?答案恐怕是肯定的,最大的可能是像芸芸众生一样,好好地活在世上。作为王室成员,而且因其独特的身份和行止而名声大噪,黛安娜这个名字使她成为狗仔队疯狂追逐的对象,弄得她食不甘味、寝不成眠,最终死于非命。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名字——符码,可以成为自己的杀手,符码致残,符码致命!当然,符码也可以带来利益,成为主体的经济附加值。明星企业,名牌产品,只因一个小小的符码,一块招牌,一枚商标,一幅图案,一个缩写,就会势压群雄,独占鳌头,赢得巨额利润。同样质量的商品,只要是索尼的,贴上SONY商标,在欧美市场上就比其它牌号的同样质量的货售价高出15%。今天,品牌战略已经成了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在我看来,企业性质经历了三次转变,可以称之为4个F的进步模式:第一次转变,从F1(Field,工场)—— F2(Factory,工厂);第二次转变,从F2——F3(Firm,厂商);第三次转变,从F3——F4(Fashion,名企)。岂止企业靠符码致富,个人也凭符码而显贵。君不见演艺明星,体坛名将,豪门贵胄,大腕巨擘,声名大噪,身价百倍。

汉语有成语曰“沽名钓誉”。沽名,出自范晔《后汉书·逸民传序》,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名誉,以谋求凭真才实学得不到的利益,可见以名取实,古已有之。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记载了原始印第安人萧尼部落的一个奇怪习俗,只要儿子获得了他父亲氏族的名称,就能够成为他父亲的继承者,而氏族的主妇有权最后决定应该取什么名字。这大概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必也,正名乎”,有名有实,有了名才能有实;名到了实也就随之而来,这是“名至实归”的别解。原始人对名称甚至抱有一种宗教性的敬畏之感,觉得名称有一种神秘的魔力。拉法格在《思想的起源》中对原始人的这种心理做过深刻的分析,他指出:“谁知道一个名字,他对这个人就握有一种魔力,因此野蛮人对生人总是隐讳自己的名字。”又说:“名字是野蛮人最宝贵的财产,当他想用无可估价的礼物来表达他的友情和力量时,他就同他的朋友交换名字。”这可以称作名字拜物教。中国古代一直有一个禁忌,对帝王、尊人的名字要避讳,说和写时要改音、改字或敬缺末笔,就是原始时代名字拜物教的遗风了。例如雍正本是康熙皇四子名胤禛,他的兄弟也以胤排行,如胤禔、胤礽、胤禟等等,但胤禛登基后,为避讳他的兄弟们都改叫允禔、允禟、允礽了,只有雍正自己仍叫胤禛。马克思也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借更名以改变事物,乃是人类天赋的诡辩法!”

当然,人们怎样理解一个名称,它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既不是由名称的主体决定的,也不是由名称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场决定的。用指号学(semiology)的观点说,指号(符码)与其指称的关系并不决定指号的意义,指号的意义是语境决定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世情益物,雷同一响,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世情者,语境也;益物,增义也。在这方面,社会的逆反心理效应起了作用:曹丕称帝,挟权自重,名声不佳,评价走低;曹植遭难,郁郁不得志,处境堪怜,声名鹊起,身价陡涨。

看来,“名者,实之宾”的说法并不全面,名实不符,名实错位,真是所在多有。而到了今天的信息时代,名甚至独立出来,构成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与实物世界并存,符码化竟然成了后工业社会中人的一种生存方式。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和网络空间的出现,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是继蒸汽化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之后,现代文明的第三个形态。人开始在二元空间中生活,突破了现实空间的阈限。无纸办公,电子商务,远程教育,信息战争、网上恋情,诸如此类,人们开始把传统上在现实空间中从事的大量活动转移到虚拟空间中进行,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符码的生产、传递、交换、重组、处理来完成的。符码已经和它的指称物分离开来,成了独立的存在,具有了某种本体性。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三个世界的著名理论,认为物理世界是世界1,主观意识世界是世界2,而作为科学和文化等成果的客观知识世界则是世界3。现在,符码世界从世界3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本体论世界,我叫它作世界4。世界4有独特的本体论特性,它是表征性的,因为符码和它所指称的对象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两者不必有什么共同点,其关系是任意约定的。苏珊·朗格说:“一个符号,可以是任意一种偶然生成的事物……即一种可以通过某种不言而喻的或约定俗成的传统,或通过某种语言的法则去标示某种与它不同的另外的事物的事物。”而世界3则是反映性的,科学通过理论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文学艺术则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符码是对象物,而在市场经济中,它又是一种特殊资源,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符码的开发、生产和消费是后工业社会效益巨大的经济域。商标、品牌、样式、标识、名声、称呼、头衔、职称、色调、肖像、号码、排序,如此等等,都是竞相追逐的商业目标。且不说一个知名品牌的附加值,光是品牌本身的市值就令人瞠目结舌,在2002年世界品牌价值前20名的排行榜上,高居榜首的可口可乐的品牌市价高达838.45亿美元。试看歌星的出场费,足球明星的转会费,吉祥号码的附加费,就可以发现,符码产品的猎奇性、时髦性、刺激性具有多大的市场吸引力,符码取向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道眩目的景观。于是,不是因为某物的价值而认识它的符码,而是因为它的符码而称量某物的价值;不是因为人的真才实学而关注他的名号职衔,而是因为他的名号职衔评定人之高下。以符码量物取人是一种现代病,可以称之为“符码拜物教”。符码具有了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人们的眼里 ,它不仅是身份、地位、权力、财富的象征,而且是获取这些东西的手段。忘了在什么地方看到华德士的话:“21世纪工作生存的法则就是建立人的品牌,它能让你把名字变成钱。”人的智慧、能力、素质、学识都退居次要地位,只要贴上某种相应符码的标签,就好像祭起了神奇的法宝,立即就会循名得实。在一些人的眼里,符码已经成为现代的图腾和圣物。

名不副实始终困扰着人类社会,所以古圣先贤就倡导以名举实,但这始终只是一种理想。今天,当符码市场方兴未艾之际,名实相悖的现象愈演愈烈,连一向被视为净土的学界,也充满“吹嘘上天,绝倒于地,尊玞如壁,见肿为肥”(钱钟书《管锥篇》)的丑恶现象。浮名累人,所谓“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求名而亡”。但名利当前,有几人真能勘破世情?许多人求名不得,失望之余,或消极遁世,或醇酒妇人,如柳永的《鹤冲天》词所咏叹的那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是一种无奈,不是大解脱。天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际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被利己的功利和丑恶的私欲支配的时候,符码世界就扭曲、颠倒了现实,制造出光怪陆离的幻影,像海妖塞壬迷人的歌声一样,成为生命的陷阱。董说的《西游补》写孙悟空“进万镜楼,乃大颠倒,或见过去,或求未来,忽化美人,忽化阎罗”,此即“幻部”,也就是鲭鱼精所化的“青青世界”,孙悟空受其迷惑而忘其所本。董说在卷首破题说,要走出幻境,必须“见得情根之虚,然后走出情外认得道根之实”。就眼前的符码世界来说,“道根之实”就是正确认识并理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深刻的社会革命,而只有如此才能破除符码拜物教。马克思在谈到消灭商品拜物教时说:“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社会生活过程“才会把自己神秘的面纱揭掉”。揭掉神秘的面纱,使符码系统准确表征客观事实,人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自由。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世界
多么美好的世界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彩世界
给你一个甜蜜的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世界因创意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