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如何提高学生耐力素质

2009-08-01 04:48姚芳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耐力素质农村中学学生

姚芳华

[摘要]: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精神,学校体育的发展思想应是立足现实,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国家发布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指出:“学生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我校在每周一早晨的升国旗仪式时,在不到30分钟的讲话仪式里(学生站立),每次都有近10位同学呕吐头晕、中暑、脸色发白不能再坚持,说明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耐力素质,成为摆在学校及体育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 耐力素质 学生

目前,各个学校不同程度地跟着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转,应试教育仍在各校占有一席之地,学校往往忽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育意识、能力及体育习惯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评价。根据我校历年体育达标率的统计,从中看出,尚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近三年我校初二年级学生体育达标情况,来分析一下学生的耐力素质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看出,每年的体育达标率虽以1.27~2%的趋势上升,但耐力跑成绩不合格的人数却逐年增加。2005年,耐力跑成绩不合格占总人数的5.07%,占不合格总人数的41.67%;2006年,耐力跑成绩不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6.23%,占不合格总人数的57.14%;2007年,耐力跑成绩不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6.84%,占不合格总人数的76.92%,其他年级情况相仿。由此,要想提高全校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达标合格率,应重点提高学生耐力素质。

一、原因分析

1.独生子女增多。从小娇生惯养,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得到家长的溺爱,心理素质较差,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比较薄弱,对耐力跑从心理上有所畏惧。

2.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营养过剩,“肥胖”学生明显增加,从调查资料显示,我校肥胖学生呈上升趋势,我校初二(8)班,共60名学生,肥胖学生就有6人,平均每10人就有一名是肥胖学生,由于体重的原因,肥胖学生耐力素质就较差。

3.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就想方设法提高升学率,而目前各校提高升学率的措施主要是加大学生的学业负担,要求学生苦读苦练,多考试,使学生天天围着书本转,围着考试转,根本保证不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4.现行教材枯燥,趣味性不强。我国目前中小学的体育教材比较单一、死板,重复较多,无法适应体育课的快乐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也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当代学生的需求。

5.教师教法简单,艺术性不强。耐力跑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往往采用简单强迫的办法要求学生完成耐力跑任务,学生从内心就害怕耐力跑,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耐力跑毕竟需要学生有勇气去克服身体的不良反应。教师应在耐力跑教学中,增强趣味性和教法的情感性。

6.体育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原因。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差,泥沙飞扬,体育器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严重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不同程度受到了制约。

二、对策研究

要想正确处理好耐力素质下降问题,必须了解它的特点:第一,是体力因素。耐力跑是一项持续时间多、体能消耗大的活动。如果教师教法简单、练习方式单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害怕和厌倦的心理。第二,是非体力性心理因素。我们观察到,学生如果自发组织玩捕鱼游戏,玩半小时也不觉得累和苦,但如果在田径场上跑步,5分钟不到就坚持不了。可见,学生的非体力性的心理因素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第三,它是一项易于开展的项目,它不受场地器材限制,能短时间见效。第四,它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

根据我校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原因和耐力素质固有的特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加以改进,提高学生耐力素质。

1.加强教育,加深认识。要提高耐力素质,必须从学生的思想深处去教育他、感化他。首先,讲清耐力跑练习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预防现代文明病。同时,对长跑运动员和一般同学的肺活量进行测试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长跑的益处,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耐力跑的自觉性。其次,从运动生理角度去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极限”是人在耐力跑中,由于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是一种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无须害怕。

2.爱生乐教,调动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法单调,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影响练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寓音乐于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让教与玩相结合,通过形体语言和教师的口语及时与学生沟通,运用奖励使学生相互竞争以达到教学目的。

3.转换环境,磨练意志。教学中为防止学生重复跑圈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可以转换环境练习,带学生到大自然去进行越野跑、自然地形跑、爬山等,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注意力转移,心情愉快投入耐久跑练习中。

4.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在进行耐久跑教学中,学生的耐力素质相差较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耐力素质情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各个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全体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仅靠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组成锻炼小组,把平时兴趣相同,自发组合成“小群体”,使他们在课外活动中加深友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5.交叉锻炼,提高效益。由于耐力跑比较枯燥,在教学中,让学生选择项目与之搭配。例如,学生喜欢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爬山和远足等与耐力跑结合起来,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凡完成好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经过实践,这种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也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三、结论

要想加强和改善学生耐力素质,学校必须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并能够做到常抓不懈。在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区别对待,运用运动生理、心理学、总结经验,寓教于乐,提高上课艺术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参考文献:

[1]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新华文摘,1995,(11).

[2]李翅鹏.汗与笑的结晶.浙江体育科学出版社,1998.9.

[3]杨旭东.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中国学校体育,1996,(2).

猜你喜欢
耐力素质农村中学学生
学生写话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高中学生耐力素质状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