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知识与能力问题浅探

2009-08-01 04:48孟建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语言知识教学环节语言能力

孟建生

[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把英语知识向英语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 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许多初中英语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如何向能力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等等。笔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念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高分低能”就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真实写照;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

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缺一不可,否则,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

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初中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1)职业道德不够高;(2)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3)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就能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教师一口流利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按克拉申的观点,只有大量可理解输入才能导致大量的输出。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了,才能开口说。同时,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

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或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做出全英文的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外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克服听说读写脱节问题的方法

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4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促进学生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

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4种技能得以实现。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尝试让学生领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关注英语句子,尤其是结构相对复杂的长句的主谓宾等构成成分的分析,在反复中形成学生迅速找到“句眼”,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将学生主动思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中,注意给学生预留思考时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要有“对话”。不能用英语对话,就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责其片面、不责其错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和意见,在思考中、辩论中,真正把握语句、段落、文章的内在含义。

2.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

教学中应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提倡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操练、认知和语言体验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可以放任自流,相反,学生在许多环节上需要教师的指导,也需要接受教师在总体范围上的组织和管理。当学生的活动出现不合总体目标的偏差时,教师应运用可行的管理手段予以纠正。特别是在小组和全班活动中,教师应起积极的主导作用,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既热烈活泼,又井然有序。教师为了获得驾驭课堂、管理好课堂的主动权,平时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明确这些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

3.增加阅读和写作的数量

教师可适当地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

做到以读带写,充分发挥范文对写作的指导作用,读为写引路,读为写创造条件。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引导学生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和表达手法。二是以课文为素材进行缩写、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练习。这些练习不仅使学生练了笔,还可以促使他们仔细研究原文,提高概括分析能力,学习原文中的某些写作特点。同时,做到读写结合。教学实践证明,学习一种方法,经过一两次练习不一定能掌握好,只有在读与写的反复交替训练的过程中,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并转化成能力。

四、结语

针对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客观情况,在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前提下,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从而使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2]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外语学刊,1990,(3).

[3]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6]程亚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常熟高专学报,2004,(1):125-127.

猜你喜欢
语言知识教学环节语言能力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构建框架,理清思路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