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几点心得

2009-08-01 04:48苏惠英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自信初中政治心理学

苏惠英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中学所有科目中政治科最难教,要提高政治学科的成绩比其它任何一科都难。本文试以心理学为指导,浅议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自信 心理学 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情,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人要做好某件事情,要有自信,学生要把学习搞好也必须具备自信。可并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信的,特别是中下生,自信心早就随着种种的失败和打击而言荡然无存。政治科抽象、枯燥,失去学习信心就等于放弃。所以,笔者一向把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承认差异,培养自信

英国文学家培尔辛说:“除了人格之外,人生的最大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力。”任何人都不是生就自卑,中下生也一样。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在学习中被无数的失败打击得无可奈何时,才屈服于现实——己不如人,失掉自信,就“顺其自然”——放任自我。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帮助他们重拾自信。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导。”要学生有自信,首先,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这是建立自信的基础。每个学生的长处各异,尤其是学习方面的长处,需要老师仔细地观察,如谁的字写得好,谁能按时交作业,谁能积极举手发言,谁最能解决难题

当你发现这些闪光点后,就会打心眼儿里觉得他(她)还是蛮可爱的,称赞的话就成了你的肺腑之言。

犹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好学生来说,老师的赞扬只是锦上添花,对差生而言,老师的赞扬会让他们倍觉温暖,重新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感到自己再也不是被遗忘的角落的人,这对他们鼓起学习的勇气,重拾学习的信心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赞扬,使好学生更上一层楼,差生重见希望。当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时,课堂会变得更加精彩——不再是一面倒,课堂教学效果会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世界因差异而精彩。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性,心态才能摆正,再差的学生,你也能在他身上找到闪光点,而这些不显眼的闪光点和长处正是学生建立自信的基础。

二、确立目标,增进自信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朝夕之事,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确认自己的优势,找出差距,并以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督促其践行。

在践行计划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他们激励,或创造培养信心的机会,如适当地多提问或板演,即使最简单的问题也好,只要起作用就行。每当学生实现一个小目标,要及时肯定,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大胆迈向下一个目标。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勉励学生勇敢面对,增强耐挫力,将精神集中在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上,尽早走出失败的阴影。当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积累到一定量的时侯,学生的自信才能建立起来。

初中生的情绪很不稳定,他们随时都会挑战老师的耐性。因而,教师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有足够的耐性和充分的策略应对学生不断出现的反复,否则,学生自信还没有建立起来,老师就会首先因失去“双心”——对学生的耐心和信心而败下阵来。因为据笔者的经历,学生学习自信的建立,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年半载,个别甚至用了近3年的时间,其中,要经受来自包括自己在内的各种心理压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绝对不行的。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的过程就是考验老师耐心与信心的过程。

三、有教无类,增强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程度是与成功率成正比的,成功率越高,自信心就会越强。如果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的总是别人大量的否定性的评价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怕出错,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具体的知识水平,分层设置问题与提问。把朗读等最简单的问题留给成绩最差或较差的学生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则分成若干部分,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力求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能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我能行”。但对后进生的表扬与肯定要根据不同年级与学生回答的精彩程度与深度采用不同的方式。

初一绝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脱离稚气,简单的表扬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初二学生正处在初中三年逆反心理最明显时期,如果表扬失当,他们常用的抵触方式是——瞎起哄;对初三后进生的表扬更须谨慎,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廉价的表扬会使他们觉得丢脸,或是一种挖苦、嘲笑,甚至觉得是对自己智商的一种侮辱,态度稍好的不屑一顾,差的干脆跟老师“抬杠”,效果会适得其反,甚至全功尽弃。对那种因有点小聪明而自以为是,可又总是学不好的,在保护自尊心的前提下,要适当地挫挫他们的锐气。但无论怎样,对后进生的表扬如果做到恰如其分的话,那么,不管是赞许的目光、微笑的点头、赞美的词句,或是拍一下肩膀、一个手势,还是同学们的一次的掌声都能产生——“我能行”的效果。他们会在内心深处感谢到老师的关注,感到自己并非是多余人,在班上有着自己合适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慢慢地,他们学会肯定、欣赏自己,为自己点滴的进步喝彩加油,缺点就可以克服,胆怯就能化为勇气。长此以往,自信心会不断增强,学习成绩也能相应地提高。

四、及时鼓励,提高自信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驱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学生的自信来之不易,教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办法与手段加以巩固提高。如以下方法:

1.实力展示,增强信心

利用评讲作业、试卷之机,展示学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再次证明“我能行”。因为对学生来说,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有成绩才有自信,成绩越好就越自信。如西塞罗所说“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在成绩面前,学生的自信会得到强化,此时教师要及时勉励他们用实力撑起自信的风帆。

2.经验交流,共同分享

根据初中生表演欲较强的心理特点,让那些胆子大的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故事,或是出专题板报,让大家分享其中成功的经验,从中受到鼓舞;吸取失败的教训,正视自己的不足,避免重韬覆撤,在前进的路上少走弯路。

3.给予信任,增强内驱力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中下生更渴望得到自己老师的信任,这种信任一旦得到,就会在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驱动力,驱使他们几乎无条件地服从老师的要求。可他们的情绪又很不稳定,所以教师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允许他们的上课纪律、作业完成、缺点改正或是成绩提高等等都有一个过程,允许有反复。同时,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告诉学生——“你一定能行”,使学生在老师的信任和不断鼓励中,源源不断地把“我能行”从潜意识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行动,持久地保持学习信心。

总之,自信或自信心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也是每个人人格结构中的本质因素和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长期以来,笔者把培养中下生的学习自信心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有效地提高了中下生的学习信心,使政治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

[2]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3]朱永新我心中理想的学生.我的教育理想(增补本).漓江出版社.

[4]杨友根.浅淡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关键.

[5]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猜你喜欢
自信初中政治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