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09-08-01 04:48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情感

余 艳

[摘要]:历史上,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文化艺术以及人类在创造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尚精神行为都闪耀着美的光芒。所以,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感受美,使学生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在理性上得到升华,从而从心灵上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探讨利用情感教学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情感 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将价值界定为:“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1.情感教育的内在价值

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其中,个体情感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动机系统,同时,更是其重要因子。个体情感社会化,也正是情感教育的首要目标。情感教育在个体生存方面的价值表现为,情感教育能有助于个体生存所必需的情感、心理以及受它们所影响的身体方面的健康。情感教育还可以使个体同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情感教育在这一方面的价值无疑是较明显的。同时,情感教育不仅通过培养、发展人的情感直接推动健全人格的达成,亦能通过对其它要素的促进作用而有助于健全人格的教育理想逐步成为教育现实。缺失了情感教育,健全人格的塑造是难以想象的。反之,缺失了对健全人格的追求,情感教育也难以真正体现其价值。

2.情感教育的外在价值

情感教育更多的是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能够克制冲动、焦躁等不良情感,能善待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情感教育可以作为文化创新的“催化剂”。对现有文化的不满足,发展文化的责任感和强烈愿望,可以推动文化的不断创新。此外,情感教育的实施需要较高的创造性,同时,还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这本身就是文化创新的一种表现。

二、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内容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也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并且不断影响着活动的进行。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生的,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人与事物,人与人之间的爱或憎,喜或悲等情感。心理学角度而言,情感教育目前内容可分为三大类: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

1.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以是否符合社会道德为准则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言行并因此产生的情感。通过对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屈原及其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顾宪成及其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实现道德修养自励的榜样和座右铭。

2.理智情感

理智情感,是指人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人获得知识或追求真理方面的意识能否得到满足的情感。它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和素材,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战胜困难、为真理而献身的理智情感。

3.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指对事物美的领会,是人在欣赏自然、艺术作品以及社会和谐时产生的具有愉快和美的倾向性的体验。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陶养。

三、情感教育的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必须以情感教育目标为教学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细节化,既对教学实践有导向功能,又是教学评价的客观依据。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历史学科情感目标是落实历史教学任务的首要举措,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目前,历史教育界重视历史认知目标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而情感教育目标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往往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描述,如“培养……观点”,“树立……精神”,“具有……真挚感情”。这样的表述,既没有目标分类与水平层次,也缺乏可操作实践的步骤。由于情感教育目标确定的含糊笼统,给其评价也带来极大困难,往往只能以认知目标来代替情感目标的评价,使情感教育难以落到实处,也直接影响着情感教育的质量。因此,历史教师应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历史知识的特点为基础,依据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并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来构建适合我国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正确指导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实施和情感教育效果的评价。

四、构建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目标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指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等是否符合道德行为标准和社会价值并对此产生的内心情感体验。道德感应包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合乎民情民意的时代感;公正不阿、态度鲜明的是非感;不畏强暴、敢于果敢直言的正义感;以天下为己任、献身社会与事业的责任感;千金一诺、关心他人和勇于助人的友谊感;救死扶伤、济贫解危的人道主义感,等等。

2.理智感

理智感指人在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它和人的认知活动,求知欲望、认知兴趣的满足及对真理的探求等相联系,它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历史理智感包括:勤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攀登的精神;意志坚定、不屈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维护正义、信奉真理、敢于斗争、绝不妥协的精神;实事求是、出以公心、在事实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精神;矢志忠诚于正义事业、绝不半途而废的精神等。

3.审美感

审美感指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对人的道德行为加以评价时,内心所具有愉快和美的倾向性的体验。历史审美感包括:对自然界壮丽的河山和优美的环境加以讴歌的情感,对人类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热爱和欣赏的情感,对历史人物的名言嘉行和崇高道德境界加以赞颂的情感等。

4.爱国主义情感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爱国主义情感包括:当祖国危难之际,表现为敢于挺身而出,保土安民,奋起抵抗,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勇挑重担,不辱使命的高风亮节。当国家处于和平安定时期,表现为为国争光,造福于民,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勇攀高峰的志向;为建设祖国,舍小“家”顾大“家”,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等。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