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军人墓地现状调查

2009-08-06 10:03董晓军何丰伦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烈士陵园公墓墓地

于 冬 董晓军 何丰伦

抗日将士忠骨散落东南亚

2008年12月,一位名为“天竺道”的大陆网友在网上转述了从澳大利亚一位朋友那里听到的消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拉包尔西北方向十几里处,一座荒凉的山坡上埋葬着部分“八百壮士”的遗骸。

据介绍,澳大利亚政府近年多次派飞机搜索二战飞机残骸,一名飞行员意外发现密林中有几座刻着中文与中国军队标志的墓碑和墓地。当地华侨获悉后,出钱雇用了丛林土著人带路,在一处荒坡蔓草丛间找到了三座中国军人墓碑,其中就包括1937年10月在上海淞沪会战“四行仓库”死守不退而名震中外的“八百壮士”的部分遗骸。

“我们根据国内网友反馈的信息找到了三处荒芜的墓地,但后来证实那并不是‘八百壮士的墓地。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才找到了这里。”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了当地确有“八百壮士”遗骸,但不在媒体之前报道的三处地方。据使馆工作人员介绍,新发现的墓地“辨认难度很大,但墓地附近的野草却很特别。有的地方茂盛,有的地方却很稀疏”,后来发现野草稀疏的地方正是墓地,有乱石堆砌其上。

据当年战俘集中营的幸存者田际钿老人回忆,“八百壮士”当年在血战数天后被俘,其中一些被日军押解到这里为其修筑工事,大多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折磨下牺牲,直到1946年初盟军占领了拉包尔,幸存者和当地的华侨为死难者建造了墓地。

时隔60余载,热带地区长年的降水以及频发的火山地震活动,已经使这些墓地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毁坏。尤其是1994年9月的一次火山喷发几乎摧毁了整个拉包尔城,这些英烈的墓地再次遭劫。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也有不少中国英烈的墓地,上个世纪80年代还能找到一些残存的墓碑。”侨居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华人陈常一介绍说,但是,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战乱,这些英烈的墓地如今已踪迹全无。

据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资料记载,二战期间,先后有1600多名中国军人被押送到拉包尔战俘集中营当劳工,其中653人遇难。而在整个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有一千多名中国将士长眠在了这座荒凉的孤岛上。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今年3月24日,中国政府以隆重、庄严的方式纪念在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抗战将士,并迎接他们的遗骸归国。

老挝境内的烈士墓

分布在海外的中国军人公墓,除了埋葬二战时期牺牲的将士外,还有相当多的烈士牺牲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支援行动。

呈“S”形状的老挝和中国交界的大部分边界线,横亘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南端,每天都有许多人和车经这里往返中老两国之间。2004年以来,来自多国的建筑工人开始在这一地区联手修建一条国际公路。而在这条被称为“昆(明)曼(谷)公路”的沿途,还遗留着特别的中国烈士陵园——因修公路“援老抗美”而牺牲的200多名中国烈士,已在此静静躺了几十年。

2008年的一天,笔者在去采访昆曼公路“老挝段”开通的路上,发现了之前听闻过的中国援老抗美烈士陵园。尽管锈迹斑斑,但纪念碑上“坚决支持英雄的老挝人民把抗美救国战争进行到底!”的字样依然可以辨认出来。

可能很多今天的中国人都不太清楚这段历史:为了支援老挝抗美斗争,从1959年起,中国每年向老挝无偿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帮助老挝训练了大批部队和军事技术人员。1962~1978年,中国还派出11万人,无偿为老挝修筑公路,而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完成,中国又先后派出防空部队2.1万余人。

据史料记载,在援老抗美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有269人献出了生命,其中210人安葬在老挝孟赛和班南舍烈士陵园中。不过,今天这些墓地给人的印象是“没人管”,到处杂草重生,墓碑锈迹斑斑,显得有些凄凉。

越南的中国烈士陵园

走进越南的孟莱陵园,油然而生一股仰慕之情。两旁的红木棉郁郁葱葱,甬道从大门通向纪念碑主碑。主碑的两侧是花坛,地面上清晰可见五角星水泥雕刻。纪念碑顶部是五角星,正面从上而下刻写着“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52座烈士墓整齐排列在主碑后,碑身呈长方形,墓碑上用中文刻着烈士姓名、生前单位职务和牺牲时间等。

从墓碑上看,孟莱烈士陵园中牺牲的烈士分别来自安徽、福建、云南、湖北、贵州、广西、湖南、河北、山东等地,最年轻的徐展新烈士,广西苍梧县人,1947年出生,1966年10月牺牲,牺牲时还不到20岁。

工作人员武士振介绍说,这里的陵园保护得很好,烈士陵园一向是越南国家负责修缮的,国家、省和市每年都有一定的拨款下来。

曾多次带领援越老兵重返战友陵园的越南导游李氏庄说,在越南抗法、抗美救国战争中,1400多名中国援越人员为支援越南人民的正义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长眠在越南北部和中部的40处烈士陵园内。

在越南锦普港的另一处烈士陵园,有1965年在这里牺牲的中国士兵陵墓。锦普港被誉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北部湾中心的白龙尾岛近在咫尺,白龙尾岛恰恰是美军飞机前往中国援越交通生命线“胡志明小道”的必经之路。据当地一位年逾70岁的老人回忆,这里埋葬的中国烈士“最少有20多人,甚至更多。”

贾铁钢无疑是让当地群众记忆较为深刻的,他是中国援越船运大队在越南牺牲的第一个人。直到今天,贾铁钢烈士的事迹仍然被越南当地中小学校当做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教材。一些学校还保持着在清明时节前往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习惯,当地民政部门、部队的政府官员也会前往扫墓。

与此相同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阵亡的13万余名志愿军,他们被葬在朝鲜各地200多处烈士墓内,由当地政府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每年,中国驻朝大使馆也都会去祭奠。

在印度的远征军墓地

1969年,祖籍广东梅县的张其勇,在印度加尔克汉德省的兰济市开设中餐馆。4年后的1973年,他隐约得知距兰济市约一小时车程的兰伽,有一座埋葬着数百名中国抗日远征军将士遗骨的墓地。张其勇说,他是通过两个渠道知道这座墓地的。一是当年远征军因各种原因滞留的士兵,他亲眼见过的就有lO多个,可惜很多人都先后离世。另一个是当地的百姓和华侨,远征军当年驻扎在兰伽集训时有5万之众,印度华侨中有做小生意的,专门卖物品给驻军,不少人都知道那里有个中国军人公墓。

然而,第一次前去兰伽查勘拜祭时的情形,令身为华侨的张其勇感到十分痛心。“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但忠骸烈骨近乎湮没于荒野,令我这个后人深感无颜于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先烈。”于是,张其勇产生了重新整修墓地的念头。

兰伽公墓的整修工程首先需得到印度方面的准许。因为印度原是英国属地,英国方面之前已为墓地一个个编号,政府间应该有相关协定,但因疏于管理,墓地早已成为荒野。兰伽也是印度军营所在地,离公墓很近,于是,张其勇便与侨社人士亲往当地军营同军官交涉谈判,终于获准重修。

由于旅印华侨财力有限,张其勇便与台湾方面联系,表达重修抗日远征军烈士公墓的想法。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获得400多万印度卢比的资助。据张其勇介绍,兰伽公墓的整修工程款拨给印度华侨联合总会管理,工程则承包给当地印度人,雇几十名男女工人施工。由于他所在的兰济市距兰伽较近,同时因开餐馆也认识不少当地人和军营的军官,于是张其勇主动承担起整修工程的监工一职。尽管事情繁琐,但他分文未取。施工期间,张其勇几乎每天都要奔波往返兰济市和兰伽镇。

张其勇说,“没有烈士遗骨的移动,都是就地的修复。”经过8个多月的施工,工程于1982年完成,并在1983年2月14日举行隆重剪彩典礼。前远征军团长李定一前来主持公墓完工仪式时,一到墓园,便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兰伽公墓共有580座坟穴,但仅40余座墓碑列有姓名,大多为无名英雄。据一份资料介绍,他们大多死于疟疾等疾病。

殉国的唐铁成少将是公墓中官阶最高的。张其勇说,唐墓除依原式整修外,还在坟旁三面筑以短墙,并铺了水泥地。墓地内还专门新建一栋两层的中式建筑,一楼是祭奠堂,桌子上有插香的炉台,纪念灵牌上书“中国驻印军英烈将士灵位”。二楼是极乐殿,内有一尊佛像。

虽然1994年举家移民加拿大后,照料公墓事宜由台湾在当地“代表处”接手。但至今还令张其勇放心不下的是,印度的另一处中国远征军将士墓地——位于印度阿萨姆邦的小镇利多。张其勇说,那里的一条公路旁掩埋着大约600位殉国将士。

1982年冬,张其勇曾和印度的工程人员去现场勘察过,也想把灵骨迁葬到兰伽公墓。但由于阿萨姆邦处于“限制外国人行动的地区”,所以1983年他再去时,一行人在机场被扣留后不得不原路返回。

猜你喜欢
烈士陵园公墓墓地
神秘的恐龙公墓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包山底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谒赵县六市庄烈士陵园
赵祖昌
美国公墓像历史博物馆
神秘的恐龙公墓
最大坟场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