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2009-08-07 01:51高建华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09年17期
关键词:周密计划经济智商

高建华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不搞计划经济,但是他们的企业却习惯做周密的计划,因为他们相信唯有掌控变化,才能掌握主动。

在过去30年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之所以能成功,大多靠的是“个体智商”,即企业家本人的聪明才智与个人魅力,独到的眼光与魄力,再加上勤奋努力,成就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企业家和1.0时代的佼佼者。但当整个社会在2008年开始进入2.0时代的时候,“个体智商”的作用开始削弱,决定下一代企业胜负的关键因素将是“组织智商”。

一个人聪明与否不是看他是否会做数学题,是否擅长做智力竞赛,亦或是不是脑筋急转弯的高手,这些技能充其量只能算是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一个人的大智慧体现在能够看多远,如果一个人能预见到5年后的很多事情,那么这个人就有5年的时间做准备,如果一个人能预见到3年后的很多事情,那么这个人就有3年的时间做准备,如果连1年后会发生什么都无法预见的话,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亦一样。

在中国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因为这个世界一直在变,但是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思维的误区,正是因为很多人无法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变化,无法根据可能发生的变化制订相应的预案、对策和措施,不具备分析变化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所以才给自己不做计划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俗话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企业不能预见到未来几年可能发生的变化,就必定失去主动权,只能随波逐流,大环境好的时候,大家还能赚钱,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很多人就困难重重。其实,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中国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但是我们的企业却不喜欢做周密的计划,更不相信计划的价值,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呈,他们从来没有搞过计划经济,但是企业却习惯做周密的计划,因为他们相信唯有掌控变化,才能掌握主动。

很多人都误以为企业的发展像是“爬坡”,不进则退,只要咬住牙不松懈即可。其实不然,我认为企业的发展更像是“上台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企业一旦上到某一个台阶上,就可以稳定一段时间,只要自己不折腾,就不会下滑。等在某个台阶上积蓄了一定能量和实力后,企业就可以向下一个台阶迈进,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壮大。为什么说企业的发展是上台阶呢?要实现业绩增长一倍的目标,不能简单地以为只要增加一倍的人手就能解决问题,粗放式的成长已经让很多企业尝到了苦头。所以,企业的业绩翻番后,一定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思路和规章制度等,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要知道,企业管理的复杂度会随着业绩的增加而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企业认识不到这种变化规律,认识不到台阶的存在,就很容易“摔跟头”,被台阶绊倒。

2008年是动荡的一年,旧的平衡打破了,需要寻找新的平衡点,需要认清2.0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比如整个市场将会从大众化消费转向小众化消费;主流消费群体将从温饱型转化为小康型:小康型消费者的关注点将从价格导向转化为价值导向,物美价廉不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市场话语权将逐渐从企业控制转变为客户控制: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方式将会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将会从明星转化为专家。可以说,2.0时代将给广大的中小企业带来商机,使他们有机会参与过去只有大企业才能玩的市场游戏,因为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将逐渐让位于柔性生产的“多品种,小批量”。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勇于否定自己过去的成功,从关注企业利益转化为关注客户利益,为消费者创造独到的价值,唯有这样才能实现“鹰的重生”。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下一代企业》以前瞻性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从经济、产业、企业、消费者四个维度向读者诠释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发人深思。在2.0时代,灌输和说教必将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启发与引导,而《下一代企业》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猜你喜欢
周密计划经济智商
当闺蜜变成姑嫂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照应周密,行文流畅
高冷,是因为智商太高
夏天的风秋天的雾
梅花绽放 满园春香
智商欠费的男友
亲,你的智商已下线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