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绿丛中它最红

2009-08-11 09:01周旺平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18期
关键词:浮雕语体名句

周旺平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也是评判一篇作文的重要因素。精彩的语言能使文章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能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那么,怎样使作文的语言亮起来呢?

一、改变色彩显幽默。

有些词语只能用于特定的语体,但有时突破语体的规则来使用词语,也会取得独特的表达效果。如:

老李和太太正式宣战,断绝了国交三天,谁也没理谁。——老舍《离婚》

例句中的“宣战”和“国交”本来是国际性词语,但这里用在丈夫与妻子之间,显得幽默风趣。

二、活化词性增活力。

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或者赋予一个词以新的含义、特殊的色彩,从而创造出新奇、形象、幽默风趣、含蓄凝练的表达效果。如:

一掌,把蚊子——/浮雕在墙上。

——桑恒昌《打蚊子》

例句中蚊子被打死后,尸体凸现在墙上。浮雕的画面,也是凸现在墙上的。因为“浮雕”的动化,使一个普通的画面生动起来。

三、借得名句缀华章。

中国古代诗文历史悠久,其中一些名句更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若能把古代诗文名句用在作文中,定会使文章文采飞扬。如:

五斗米不能令你折腰,你选择的是南山下的菊花;帝乡富贵不是你的心愿,你选择的是回乡种豆锄草;嫌宫廷太繁杂,你宁愿选择桃李萦绕的草庐;嫌案牍太劳形,你宁愿选择欲辩已忘言的独坐。——《面对选择》

例句是对古诗文名句的间接引用,或者为化用。这些句子映亮了全篇,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重弹琵琶谱新曲。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写作中心表达的需要,有时借助现成的形式换上新的内容亦能丰富文章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为文章增添光彩。如:

课本虽小,分数太重要。闻说清晨读书好,咿咿呀呀凑热闹。起初精神还好,逐渐口干舌燥。只盼时辰快到,出去吃得饱饱。——《晨读》

例句仿拟古代诗词中的名篇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可谓是别具情韵的妙文,虽说文中的诗词未讲究平仄,但仍给人一种“阳春白雪”的感受,使人耳目一新。

五、巧用修辞添文采。

修辞亮化语言,可使语言诙谐幽默,体现浓郁的生活气息,于轻松之中描摹人生百态,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如: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道小题都不简单。”邻座老兄真叫绝,“四面楚歌”还有闲心乱侃!佩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邻座老兄慷慨激昂,我摸了摸满头青丝,心中不免暗自庆幸,虽被物理老师搞得神经衰弱,但好在“秀发依旧闪烁黑珍珠般的柔亮光泽。”——《一节自习课》

例句中巧妙采用了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洗发水的广告词,具有很强的心灵辐射效果。

六、变换句式避呆板。

整句音节和谐,气势雄浑;散句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写作时整散结合,多用短句,避免单调呆板,也是亮化文章语言的一种重要手段。如:

思绪转回到两千多年以前,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仰天长问,掩涕叹息。楚王昏庸,佞臣当道。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主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跳进汨罗江……青青的竹叶包裹起千万人民的崇敬,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爱之回报》

例句中对称句式、长短句式穿插运用,文情并茂,节奏鲜明,既有整齐和谐之美,又有参差错落之致。

总之,作文语言“亮化”方法种种,只要同学们平时注重积累,相信在考场上一定能运用自如。

猜你喜欢
浮雕语体名句
浮雕圆圈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出错的浮雕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