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会试和殿试

2009-08-11 09:01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19期
关键词:贡院会试乡试

乡 试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的)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也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开考前,每名考生被分在贡院内一间独立考屋,称为“号舍”。开考时,考生提着考篮进入贡院,篮内放各种用品,经检查后对号入座。然后贡院大门关上,三天考期完结前不得离开,吃、喝、睡都得在号舍内。每次各省乡试录取的名额不一,按各地文风、人口而定。

乡试发的榜称为“乙榜”,又称“桂榜”。

会试和殿试

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于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

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

能中进士便是功名的尽头,不能重考以求获得更高的名次。能够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就是“连中三元”。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贡院会试乡试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明代乡会试贡院研究述评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明代《会试录序》的史料价值探析
明代乡试副榜及其成效研究
郴州出土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考析
从明朝会试看科举制
阆中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