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富贵菜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2009-08-11 04:24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野菜防治病虫害

梁 萍

摘要:富贵菜是近年人工栽培的保健野菜,为了解其生产中病虫害危害情况,保证富贵菜的栽培产量和商品品质,作者于2003年至2008年在广西3个种植区对其病虫害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危害富贵菜的病虫害共21种,其中病害7种,害虫、害螨与软体动物共14种。文中记述了病害症状、害虫为害特点等。

关键词:富贵菜;野菜;病虫害;防治

富贵菜[Gynuradivaricata(L.)DC.]是菊科三七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1],俗名多种,如白子菜、白背三七、鸡菜等,全草消热解毒,活血化淤,民间用于治疗乳腺炎、关节炎、气管炎等各种炎症[2]。富贵菜营养丰富,并有降血糖、抗肿瘤作用,因而很快被开发成为食用兼药用的保健蔬菜[3-6]。这种蔬菜原为野生种,主产华南,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从自然野生发展成为人工栽培,先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驯化种植,后在浙江、四川等省引种栽培成功[7-8],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全国各地陆续推广种植。目前其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关注的热点集中于栽培技术[9-12],保鲜技术、药理与毒理成分也有许多学者作了探讨[13-18],但其病虫害研究相对滞后,据作者在中国知网检索,文献报道仅见2篇 [19-20]。掌握富贵菜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与危害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控制,对保证其健康生长有积极意义。为此,笔者近年在广西3个种植区对其病虫

害作了初步调查,并对病虫害防控提出意见,供种植者及其病虫害研究者参考。

1 调查方法

调查地点3个: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广西蔬菜研究所和广西药用植物园。采用重点调查与踏查相结合的方法,每10~30天调查1次,拍摄并记录田间被害情况,同时采集病虫害标本进行室内鉴定。对病害除常规镜检外,有的还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与接种试验,确定病菌分类。对某些害虫必要时进行室内饲养,羽化为成虫后对照文献资料[21]鉴定种类。

2 调查结果

2.1病害

2.1.1黑斑病。富贵菜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下部叶片发病重。叶片发病,先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褪绿斑点,小斑点逐渐变黄变褐,病斑边缘绿色浅化。病部进一步发展扩大为黑褐色的近圆形大病斑,发病叶片长势衰退,单个病斑直径1~28mm。嫩叶发病,叶片不能正常伸展,叶片僵硬,易扭曲变形,枯死斑易被风雨冲刷而破裂。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易长出霉状物,即病原物的菌丝、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霉状物多见于叶背面,严重时叶面也有少量出现。近地面的病叶霉状物较明显,湿度大时病斑霉状物更多。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霉状物少。病斑有时形成若干个同心轮纹,病健交界处出现黄晕圈。同一叶片出现多个病斑时,病斑可互相连合,形成不规则大斑,造成叶片大面积枯死。田间潮湿、雨水多时,叶片极易因病腐烂。茎部发病,初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后病斑不断扩大,梭形,黑褐色,中间凹陷,病斑连片时茎部萎缩枯死。病斑可密布全株,不断变褐腐烂甚至整株枯死。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的1种。

广西种植区有的年份发病普遍,局部可暴发成灾。

2.1.2菌核病。通常发生于种植过密的植株。发病一般多从植株近地面的叶片开始,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迅速蔓延至茎,病斑绕茎后全株死亡。湿度大时病叶背面常有黄色透明的水珠,病部很快长出白色菌丝,菌丝扭结成团进而形成菌核。发病植株常连片发生,全部伏地糜烂。温暖多雨的季节发病重。病原物为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广西几个种植区总体发病不重,一般多发生在4~5月,管理不善的种植区局部出现病症。

2.1.3灰霉病。茎、叶均会受害。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开始,沿支脉之间成楔形发展,由外及里,初为水浸状,病斑后期呈黄褐色,不规则,病健组织界限分明。茎部发病,初见水渍状病斑,后变褐色至灰白色,病斑可向上下左右延伸,环绕茎1周后,其上端枝叶迅速枯死,病部表面密生一层灰色霉状物。干燥时,茎部缢缩变细,叶片干枯;湿度大时,产生鼠灰色的绒状霉层。染病株生长明显受抑,梢叶腐烂,品质变劣,产量下降。该病遇温暖潮湿的天气易发生。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Botryotinia sp. ]的1种。

通常3~4月发病,大棚栽培较露地严重,但损失不大。

2.1.4青枯病。该病的典型症状也是萎蔫,是维管束病害,病原菌侵染根部导管,阻碍水分运输,造成叶片枯萎,但叶片仍保持绿色,呈青枯状,叶片不脱落。田间调查发现,在富贵菜宿根植株上,发病初期个别枝梢顶部叶片失水、萎垂,叶色暗淡无光泽,一般中午明显,早晚恢复正常,随后不久下部叶片也出现萎蔫症状,但叶片始终不脱落而悬挂于枝条上,呈现典型青枯症状。如遇气温高,土壤干燥,枝梢经3~5天死亡,但叶片在短时间内仍保持绿色,以后逐渐扩展至整株,以致整株枯萎、死亡,最后根部变褐腐烂。有的植株部分枝梢萎蔫,部分枝梢在较长时间内仍然正常生长。扦插成活不久的植株被感染,3~7天便全株萎蔫。种植半年以上的植株从开始发病到全株死亡大约要经历10~20天。剖开病茎基部,可见维管束组织变褐色。横切病茎轻轻挤压,维管束部位有污白色粘液溢出。病原为细菌,是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Yabuuchi et al.]。

青枯病在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往往大面积连片发生,有的菜地病株率80%以上,损失惨重;其它栽培地则少见。

2.1.5根结线虫病。受害植株的须根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瘤状物,俗称根结。根结形成初期较坚实,黄白色,逐渐变褐变黑而腐烂。剖开根结,可见乳白色、半透明的梨形雌线虫。植株被根结线虫寄生后,根的正常机能受到阻碍,初发病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须根少,难发新根。严重者水分与养分输送困难,生长衰弱,亦可致整株死亡。该病为植物病原线虫引起的病害,是根结线虫属[Medoidogyne sp.]的一种。

局部种植区发生,为害较轻。

2.1.6 枯萎病、病毒病。枯萎病典型症状是萎蔫。病原物为真菌,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Fusarium sp.]的1种。一般每年6~7月见病株,近几年调查观察,田间零星发生,损失不大。病毒病叶片无光泽,皱缩不平,硬化。病原为病毒。广西3个种植区均零星发生,病株率小于1%,危害不重,不必专门防治。

2.2害虫

2.2.1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分布广,食性较杂,以幼虫咬食叶片。幼龄时群集叶背啃食,3龄后分散为害叶片、嫩芽。老龄时食量大,严重时可食光嫩茎叶,仅存主茎与根。

据查,各种植区受害轻重不一,幼虫一般18头/百株以下,局部达215头/百株。

2.2.2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 (Staudinger)]。幼虫啃食叶片,将叶蚕食成孔洞或缺刻,并排出粪便污染菜叶,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

各种植区零星发生。

2.2.3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übner)]。甜菜夜蛾又名贪夜蛾,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取食下表面和叶肉,老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把叶片吃光,残留叶脉与叶柄,局部可造成减产失收。

各种植区属轻发生。

2.2.4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mer]。以幼虫咬食叶片成缺刻状,与斜纹夜蛾为害状相似,但棉铃虫仅偶尔发现为害富贵菜。

多为轻发生或零星发生,为害远不及斜纹夜蛾普遍与严重。

2.2.5粉蝶灯蛾[Nyctemera plagifera Walker]。此虫为害富贵菜通常只啃食叶片下表皮与叶肉,叶片被害后残存上表皮,呈透明薄膜状,幼龄或老龄幼虫都不食害富贵菜叶片上表皮。

2006~2007年在局部田块见为害。其余年份未见。

2.2.6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成虫咬食叶片成密而小的孔眼,局部危害重者,叶片残缺不全。幼虫食害根,常把根表皮蛀成许多弯曲虫痕,并能咬断须根,使植株枯死。

叶片被害率一般3%以下。零星发生,不必专门防治。

2.2.7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以幼虫潜入叶组织取食叶肉,由细渐粗,形成弯弯曲曲的灰白色蛀道,蛀道内有黑色条状粪便。雌成虫刺破叶片吸食汁液或产卵,在叶片上造成许多粗糙的失绿点。幼龄幼虫白色,老龄幼虫黄色。成虫灰黑色,有许多黄色斑纹。湿度大,利于成虫的生活和产卵,发生严重;天气干旱,发生轻。

广西南宁市各种植区发生高峰不甚明显,危害不重,但全年均见为害。叶片被害率一般2%以下。

2.2.8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成虫与若虫密集于富贵菜叶背刺吸汁液,使叶片褪色变黄、失水萎蔫,甚至枯死,其排出的蜜露污染叶片,易诱发煤污病。受害叶片生长不良,影响菜叶品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病。

每年6~7月略多,但无明显高峰,不必专门防治。

2.2.9蚜虫[Aphis sp.]。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富贵菜嫩芽、嫩茎、花穗等处吸食汁液,致使叶片卷曲、嫩叶形成皱褶、畸形。为害严重时,植株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蚜虫排出的蜜露导致煤污病发生,对富贵菜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同时可传播病毒病。

在广西,管理不善的种植地受害,一般凉爽或寒冷季节10月至翌年2月见被害,多为轻发生,其它月份未发现。

2.2.10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成虫与若虫为害叶片,刺吸汁液,使叶片褪色、早衰,严重时可致叶片畸形、卷缩,乃至全叶枯死。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全部栽培区轻发生,无需专门防治。

2.2.11康氏粉蚧[Pseudococcidae comstocki (Kuwana)]。成虫、若虫群集于枝条、叶背、叶腋等处吸食汁液,尤喜聚居在富贵菜的叶背为害,其排泄物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该虫还可为害柑桔、红薯、南瓜、豆角、野菊花、红桑、烟草等。

2005年秋季在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见为害,其余年份未见。

2.3螨类及软体动物

2.3.1叶螨[Tetranychus sp.]。成螨、若螨及幼螨集中在富贵菜的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叶最初呈现黄白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展,叶组织萎缩老化,相应的叶面部位出现变色斑点,叶片灰白无光泽,严重时整张叶片呈灰白色,并干枯脱落,不宜食用。

叶螨常零星发生,为害不重。

2.3.2灰巴蜗牛[Bradybena ravida Benson ]。以幼贝、成贝取食叶片为主。初孵幼贝仅食害叶肉和一层表皮留下另一层表皮,而成贝则利用齿舌刮食叶与茎,舐磨成小孔或将其咬断,形成不整齐缺刻或残留叶脉,严重时可将全株食光,幼苗期可将幼苗咬断造成缺苗断垄。蜗牛喜潮湿的环境,在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调查,多雨季节发生量大。

每年5~6月份为害较重,有时高达412头/百株。

2.3.3野蛞蝓[Agriolimav agrestis Linnaeus]。野蛞蝓又名鼻涕虫,啃食富贵菜嫩叶,使叶片成缺刻状,严重为害时成网眼状,爬行处留下白色分泌物的痕迹,排泄的粪便污染叶片。多雨阴湿的季节略重。

3个种植区发生都不重,局部有机质丰富且潮湿地可达5~12头/百株。

3 小结

富贵菜在广西种植区发生的病虫害有21种,其中真菌性病害4种,细菌病、病毒病与线虫病各1种,害虫11种,害螨1种,软体动物2种,它们分别是:黑斑病、菌核病、灰霉病、枯萎病、青枯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甜菜夜蛾、棉蛉虫、粉蝶灯蛾、黄曲条跳甲、美洲斑潜蝇、温室白粉虱、蚜虫、小绿叶蝉、康氏粉蚧、叶螨、灰巴蜗牛与野蛞蝓。比较严重的是青枯病、黑斑病与斜纹夜蛾,其余轻发生。富贵菜抗病虫害能力强,是值得推广种植的保健蔬菜。

(收稿:2009-02-17)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77卷第1分册,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17

[2]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49,756

[3]郑福玲. 温州加快开发野菜品种[J],市场与信息,2005,(3):7

[4]冯奕玺. 几种天然绿色野生蔬菜品种简介[J],广西园艺,2003,(1):加1

[5]贺东方. 名优特新品——富贵菜[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4,(29):47

作者简介:梁萍(1966-),女,广西南宁市人,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教学与野菜病虫害研究工作,E-mail liangpingwgt@126.com电话13807812505

猜你喜欢
野菜防治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挖野菜
野菜的盘中艺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