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犯错未必就成“千古恨”

2009-08-12 04:57李西梧
中华儿女 2009年7期
关键词:污点普斯千古

李西梧

“我要说,我错了!”6月8日,青年歌手满文军通过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节目,就自己的吸毒行为向公众表示真诚的道歉。在一连串的“对不起”之后,满文军对着镜头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所有关注的声音、所有批评的声音我都表示感谢!我会在你们的帮助中振作起来,更好地成长。先做好人,再唱好歌!”从满文军公开认错的态度中,我们联想到今年初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曝出的吸毒丑闻。由于真诚地认错,得到美国人民原谅。

大家注意到,昔日英姿勃发的满文军在电视上向公众道歉时,头发似乎一夜之间变成花白,表情显得深沉,以至于有观众怀疑是否找了替身。在游泳池上劈波斩浪、有着顽童般天性的菲尔普斯,从拘留所出来向公众认错时,完全变了一个模样,人们惊叹他“成熟了”。深沉了、成熟了的满文军和菲尔普斯不仅赢得了公众的谅解,而且寄予了更大的信任与期待。人们有理由相信满文军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好歌,相信菲尔普斯能够在泳池里不断创造新的世界记录。

不成熟,本来就是年轻人的基本特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一路坦途的很少,跌跌撞撞是常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跌倒了,再爬起来!”是自古以来对青年人成长的励志之语。年轻人犯了错误,认识错误,敢于认错,应该是成长中最基本的规律。可是,满文军要在白了头后才公开认错,菲尔普斯要牺牲了自己的顽皮才说道歉,说明敢于公开认错需要多大的勇气。两个年轻人犯的都是吸毒。可以肯定,他们并非瘾君子,也不是不知道吸毒是犯罪行为。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只有一个原因:好奇。好奇本来就是年轻人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对是非的判断和后果的估量。事情很“刺激”,后果很严重,于是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越是名人,包袱越重,焉能不一夜白了头?对于敢于认错的人来讲,可能得到一种解脱,重新振作起来;可对于没有勇气认错的人,没准会一蹶不振,就此沉沦,从此扭曲人生。

知错则改,本是真理。可在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那么简单。知错了就得认错,认错会得到大家的原谅,可能也会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在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中,虽有“人非圣贤”之说,可“一失足成千古恨”更加深入人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以圣贤作为榜样来推崇,无论文臣武将,还是市井百姓,打磨描绘得近乎完人、圣人。新时代的先进典型、英雄形象、公仆劳模,也都沿袭这样的模本,塑造得浑身闪光,形象高大,无一缺点。从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毕生所受教育。均向往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何谓“纯粹”?那就是在自己人生中,不要留下任何污点。如果有了污点,就会一辈子洗刷不掉。这样一种意识的灌输,已经代代相传,烙印深刻。因此,“无过”是难以做到的,可要自己承认“有过”,后果会很严重的:有可能成为影响一辈子的“污点”有可能毁掉自己一世英名,有可能在江东父老面前抬不起头,有可能前程由此完全断送……在这种沉重的思想压力下,为了保持自己的“完人”状态,能遮掩的遮掩,能否认的否认,能就轻的就轻。实在躲不过去了,提出最低要求,希望不要公开,不要进档案,不要通知家人,等等。总而言之,丢不起这个人!前几天,媒体爆出“误译门”事件,清华大学教授、历史系副主任所著的当代历史著作,把蒋介石翻译成“常凯申”。公众要求有关人士出面道歉,可校方和教授本人都拒绝作出回应。没有任何理由,就是把认错的面子看得太重了。

不敢认错,就会失去改正的机会,就会难以得到公众的谅解。这样的“失足”,才有可能演变为“千古恨”。笔者之所以不赞成向青年灌输“一失足成千古恨”,因为失足不仅会带来悔恨,更能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基本道理。年轻人正处于成长期,更需要将承认错误、接受批评作为自己成长的良机。要创造这样的良机,首先年轻人不要将承认错误当作包袱,视为“污点”,同时需要全社会形成允许犯错、宽容错误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当今时代,大批年轻干部走上各级岗位,更需要给他们提供良好自我反省与接受批评的好环境。

韩国前总统卢武炫背负贪腐恶名,为证明自身清白,捍卫自己的道德形象,跳崖自杀,令全世界惋惜,其根本原因就是民众认为总统是圣贤。总统不可犯错,卢武炫自己不敢认错,惟有走向绝路。韩国民众在悼念他时,许多人痛哭失声:“很抱歉,我们没能留住您!”大家幡然醒悟的是,對别人错误苛刻要求,更会形成“千古恨”。

猜你喜欢
污点普斯千古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一·秋
荏苒时光
黑蚂蚁
唤醒沉睡的心
污点
“克拉普斯”
一节生物课的课堂生成
菲尔普斯要秀新泳姿
纯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