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视角看体育学法的动态结构(五)

2009-08-16 03:56于素梅
体育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学法动态结构

体育学法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其核心要素是什么?不同的学法其构成要素组合形式是否一样?体育学法的内部结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动态发展的?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体育学法的性质,从而把握促进有效学法形成的机制及动因。分析学法之间存在差异的缘由,以及关注起决定作用的核心要素和辅助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对学生有效学法的形成做好积极有效的指导工作。

1、体育学法动态结构及其缘由

体育学法的成分与层次构成了体育学法的结构。从体育学法所具有的特征和多层次分类体系中可以看出,体育学法的结构应是复杂的。经研究发现,体育学法的结构不但具有一定的组织性、逻辑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时空性。它的组织性体现在体育学法本身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上。逻辑性是体育学法所遵循的逻辑顺序,正如教学方法逻辑起点是教学目的和任务一样,学法的逻辑起点可以看作是学习目标的设置。层次性表明体育学法构成是有所分层的,尤其是体育学法的核心部分,既包括外显的行为方式,也包括内隐的认知策略。时空性表现在体育学法的结构随着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如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最初始阶段,也就是认知阶段,主要是以学为主的学法占据主导地位。在联结阶段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以学为主的学习形式逐渐向以练为主的学习形式转化。而前自动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集中在以练为主的方式占主导。总之,体育学法的结构应是一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结构。

2、从总体上看体育学法的动态结构

2.1体育学法的构成要素

学习和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而该方法应该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体育学法主要是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认知策略和行为方式等四个要素共同构成的动态结构。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标准和任务的确定化结果。学习目标经由学习者的内化而生成学习动机,因此具有强烈的动力效能。”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要首先设立有效的学习目标,体育学习的不同阶段目标设置是不同的,但是无论处于何种阶段的学习,目标的设置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没有目标指向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内容属于教学内容,但并非完全是教学内容,因为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另外,学习内容在具体的学习环节还有一定的区别,本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和访谈确定的体育课堂学习环节主要有听讲、观察、模仿、练习、提问、讨论、展示等七个,因此,体育学习既有总的等同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内容,又有各环节的学习内容,如听讲的内容、观察的内容、练习的内容等。

“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为达到认知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思维方法或技能,既包括具体的认知策略,也包括一般的认知策略。”由于体育学习记忆的呈现主要是一种表象过程。由此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可以看作是学生利用视、听、动觉等进行表象的策略。

对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方式来讲,主要集中体现在,认知策略(思维策略)支配下的外部活动方式。如当老师进行示范的时候,学生需要积极地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察策略,同时支配着不同的观察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的绩效又可以通过老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加以判断,从而指导学生能够调整其观察策略。

2.2体育学法双向动态结构表现

综合对构成体育学法的各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将体育学法的动态结构用图1表示。

该动态结构反映出了构成体育学法的主要要素和运动轨迹,或称为体育学法动力系统。体育学法的核心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认知策略和行为方式,不同个体,认知策略和行为方式不同,表现出学法不同,即个人学习方略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个体而言,认知策略与行为方式的表现是一致的,即有什么样的认知策略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方式表现,即认知策略决定行为方式,如图1中核心部分左侧箭头所示。如果所表现的行为方式与认知策略不相符时,会反作用于认知策略,并做进一步的策略调整,即图1中核心部分右侧箭头所示。因此,一方面认知策略与行为方式是密切相连的,另一方面二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外部行为方式的表现来推测其认知策略。值得说明的是,在非自主练习阶段,学生有什么样的学习行为主要受教法的支配。

从图中还反映出,体育学法的动态结构有两个运动轨迹:其一是目标引领式,该方式的动态运动轨迹是“学习目标设置一学习内容确定一认知策略选择一行为方式呈现一学习目标设置……”这是一个循环的回路。再一次到目标设置时,有两种情况,第一是原目标达成再设置新的目标,第二是原目标未达成,回到原点重新学习。该动态运动轨迹如图1中的从目标设置出发,经由内容确定等最后又回到目标设置的路线。

其二是内容引领式,该方式的动态运动轨迹是“学习内容确定一学习目标设置一认知策略选择一行为方式呈现一学习内容确定……”这同样是一个循环的回路。再一次到学习内容确定时,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原学习内容已掌握,再选择新的学习内容,第二是未掌握原来确定的学习内容,回到原点重新学习。该动态运动轨迹如图1中从内容确定出发,经由目标设置等最后又回到内容确定的路线。

图中还表示出,内圈以内部分为体育学法的核心结构,该核心结构是由外显行为方式和内隐的认知策略所构成。不同的学习者虽然可能会在学习目标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最关键的是学生的认知策略的选择和行为方式的表现上的差异性。同时,该图的核心结构还体现出了体育学法所具有的外显与内隐的统一性特征。

体育学法所呈现的运动轨迹,无论是从目标引领式开始还是从内容引领式开始,都分别构成了两个学习环路。无论是学习一项运动技能的学法还是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学法或某一阶段中的部分内容的学法而言,其学法结构应该是一致的,都应该符合该动态结构中的运动轨迹。

3、从具体学习某一项运动技能看体育学法的动态结构

体育学法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如果我们从运动技能的形成全过程来看,它是由诸多类型的学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类学法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几个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也就是说组合形式有所不同。从学习目标设置上来看,既有整个运动技能掌握总体目标的确立,又有不同阶段性目标的确立,还有某一单个技术环节目标的设立。从目标结构体系上来看,就是“学习单个技术环节目标一阶段性目标一总体目标”的一个逐步实现过程。从学习内容选择上来看,既有该项完整运动技能的掌握(如

学习跳远的完整技术),又有阶段性运动技术的学习(如助跑与起跳的组合技术等),还有某一单个环节内容的学习(如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某一单项技术)。不同的阶段内容选择是不同的,但内容的选择与所确立的目标是一致的。接下来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采取什么样的认知策略,对于总体目标的实现而言,认知策略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既有观察的策略也有听讲的策略,还有练习的策略等,但无论采取何种策略都能够通过可被感知的外显的学习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总之,对于掌握某一项运动技能的学法而言,该学法结构是“掌握运动技能的总目标设置一学习完整运动技能的内容确立一各个阶段的认知策略的选择(如听讲策略、观察策略、练习策略)一各个阶段的学习行为方式呈现(如观察中的边观察边模仿、练习中的边问边练等)一下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目标设置或回到原运动技能的学习目标……”

对于运动技能形成的某一阶段(如认知阶段)而言,其体育学法动态结构就可以表述为“设置认知阶段的目标一确定初步了解该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内容一选择听讲、观察等认知策略一听讲、观察等学习行为方式的呈现一设置联结阶段的目标或重新回到认知阶段的目标……”

同样,就某一类学法而言,如听讲法、观察法、练习法等,每一类学法也都应该符合体育学法完整动态结构。如观察类的学法动态结构中应该包含有观察目标、观察内容、观察策略和观察行为方式。其运动轨迹之一可能是从设置观察目标开始,再到确立观察的内容,然后到观察策略的选择,再到呈现出什么样的观察方式,最后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再进入下一个新目标的设置,当目标未达成,有可能回到原点重新学习;运动轨迹之二可能沿着先确立观察内容,再设置观察目标,然后到观察策略的选择,再到观察方式的呈现,最后根据内容掌握情况再进入下一个新内容的学习或重新学习原内容。值得说明的是,目标引领式较为常见。

4、结束语

由于体育学法具有层次性、外显与内隐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动态发展性等多种特性,因此,体育学法所具有的结构也是复杂的。本研究认为,体育学法是由学习目标设置、学习内容确定、认知策略选择和行为方式呈现等四个方面组成的动态结构。该动态结构包含两个运动轨迹,无论是沿着哪条轨迹运行,运动技能的学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但会随着教师教法的改进而发展,还会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而改善,更重要的是会随着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等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作者简介:于素梅(1969-),女,副教授,博士,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论研究。博士导师:毛振明教授,博士后导师:董奇教授。

猜你喜欢
学法动态结构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汪曾祺专辑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