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我”去听课

2009-08-16 03:56阮会芹廖忠钰
体育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棍棒教研员陈老师

阮会芹 廖忠钰

体育教研员经常郁闷:精心组织了教研活动,教师们评课发言时,却往往互相推诿,即使发言,也是以表扬和恭维居多,偶尔蜻蜓点水似地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指出建议,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执教教师是宠辱不惊,只是庆幸自己终于完成了一次教研任务。活动结束之后,参与活动者依然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不能引起全体教师感同身受地去思考“我”的课堂。而现在,我们区教研室要求教师带着“我”去听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抛砖引玉,使我们的教研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教研实录“自编棍棒操”课后

教研员:“你认为这节课中哪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合适、不妥当,有什么改进意见?”

听课教师A:“我认为。这套棍棒操按上肢、全身、跳跃、伸展、整理运动的编排顺序不合理,应当遵循编操的原则,即从头、上肢、肩、胸、腰、髋,乃至整个上、下肢和躯干,身体运动由局部到整体来编排。”

听课教师B:“我认为,学操的队形不能站成四边形,成四列横队效果会更好,学生容易分清左右,在改变方位时会清楚明了。”

教研员;“上周在XX学校,陈老师也用到了体操棒,你认为,陈老师的课中有哪些优点这节课可以充分利用?”

听课教师c:“我认为,上节课中陈老师用体操棒做了几个游戏,如立棒接力就可以在这节课利用。”

听课教师D:“我认为,陈老师分发体操棒和回收体操棒是利用小游戏串连的,这节课的开课也可以采用。”

教研员:“如果是你来上这节课,你会怎么上?”

听课教师E:“如果是我上,伴随音乐慢跑进入操场后,先利用彩棍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然后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三节棍棒操,接着就进入新操的学习。”

听课教师F:“如果是我上,因为棍棒操的运动负荷较小,在游戏部分,我会选择运动量较大、运动强度较大、竞争性强的游戏,如赶猪接力等。”

听课教师G:“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得有待商榷,如本课是第四至第六节棍棒操的初次学习,技能目标不能是‘掌握棍棒操的动作要领,而用‘初步掌握四至六节棍棒操的动作比较恰当。”

教研过程

这是一节《自编棍棒操》后教师们的发言记录,执教者是一位参加工作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在区教研员的主持下,每位听课教师分别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把自己对这节课的感悟、反思和建议充分地“亮”出来。这种带着“我”的听评课方式,使体育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主动、积极、有效。带着“我”听课,有四个要求:

一、读文表,“我”有观点和疑问

每次教研课之前,听课教师提前拿到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和教案。阅读《教学设计说明》,听课教师充分地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白了教师选择主教材和教具的理由,清楚了本节课教学过程的独特之处;通过阅读教案,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组织教法和场地安排一清二楚。同时,因为要带着“我”去听课,所以在没有听课之前,听课教师的脑海中除了本节课的流程,也有了自己的教案、观点和疑问,带着这些观点和疑问去听课,听课就变成了深度对话。

二、听现场,“我”看细节抓问题

现场听课时,听课者仔细地观察执教者的教学过程,从讲解示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评价与纠正错误的方式、场地的利用、组织调队、学生参与及效果等,大到教学环节,小到专业术语、语音语调、口哨的利用,从中发现有待商榷的细节,并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产生自己的见解。这些听课瞬间爆发的思维火花,听课者都一一记录在听课本上,从而保证了评研环节做到有问题、有反思、有建议。

三、研与评,“我”来反思提建议

研评课前,执教者先说课,把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后反思在全体同仁面前阐述,使听课者更加明了执教者的意图,也让“我”的问题和建议更加有了针对性。

研评时,先从青年教师开始,让青年教师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其他教师不断补充或发表不同的观点,让思维的碰撞不断迸发出新的观点,并逐渐梳理几条不同教学模式。发言时,就如“教研实录”里一样,用“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亮出观点”的以“我”为主语的格式,这样,就使每一个参与者都用“如果是我”的方式在脑海中构建了自己的一节课。

四、写综评,“我”要内化渐成长

听了、评了,还要写。写什么?写收获。把“我”对这节教研课的观点、建议、收获进行系统反思和归纳,形成文本的方式。这个写的过程,是提炼,是升华,同时也是深层次的进一步反思。它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字表达能力,综合素养有着更直接的效果。从一次写的过程中,教师会反复地斟酌、思考,把原来仅存在于大脑中的杂乱的思想整理清晰,有针对性地寻求理论支撑,最终得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成果。

就此,一次教研活动告一段落。

教研效果

一次教研活动,使一次听课变成一个教材多个版本的教学设计大讨论,并最终形成风格迥异、渐趋完善的几种授课模式,让所有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在今后遇到相似的教材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最优化模式。

带着“我”去听课,一个简单的要求,却使所有的教师站在“我”的立场上,客观地主动地去思考同样的教材如何改进并达到最优效果。这种“带着我”的区域体育教研模式,帮助全体听课教师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下,使教研课不再困囿在浅层次的重复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水平。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教研室443001)

(湖北省宜昌市李家湖小学443001)

猜你喜欢
棍棒教研员陈老师
燧石和棍棒
燧石和棍棒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我的科学老师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