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跨越式跳高教学

2009-08-16 03:56
体育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橡皮筋动作方法

陈 忠

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是直线助跑后迈步起跳,两臂和摆动腿快速摆动配合,起跳腿充分蹬伸,过杆后摆动腿先着地,屈膝缓冲。整个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个环节。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先从腾空过杆和落地技术着手粗线条地教会学生跨越式跳高方法,再从助跑、起跳技术细线条地精加工,最后采用各种比赛和游戏方法进行完整技术的检验展示,这样很好地兼顾到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解决了以往一些学生“吃不饱”和“吃不好”的问题,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一、粗线条的教学,教会学生跨越式跳高方法——会跳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模仿练习为主、讲解为辅的教学策略,重点解决学生都能会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对所跳的高度不做要求。

1、左右垫步跨跳一定高度的橡皮筋

教学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确定哪条腿是有力腿。

2、连续原地跨越斜拉的橡皮筋练习

规定有力腿在前(多数是左腿)为起跳腿,另一条腿在后为摆动腿,身体重心在后腿上。跨越时摆动腿、起跳腿朝前上方依次摆动越过橡皮筋。教师先示范后学生练习并互相帮助指正。

教学目的:学生体验原地跨越式跳高的动作。

3、走两步跨越斜拉的橡皮筋练习

规定有力腿在前(多数是左腿)向前走两步后跨越斜拉的橡皮筋练习。教师先示范再学生练习,并互相帮助指正腿是否前摆跨越橡皮筋。

教学目的:学生体验走动中跨越式跳高的动作。

4、跑两步跨越斜拉的橡皮筋练习

方法同上,但是要求跑动跨越等节奏明显加快,落地时屈膝缓冲,跨越时不能碰到橡皮筋。要求摆动腿必须朝前上方摆动。

教学目的:学生体验跑动中跨越式跳高的动作。

5、跑四步跨越斜拉的橡皮筋练习

要求学生踩点助跑,跨越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高度。练习时方式多样,经常变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初步思考采用什么方法跳得更高。

二、细线条的精加工,完善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跳好

当学生都能会做跨越式跳高动作的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教学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教学策略。重点是完善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达到各自的极限高度。即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在某个环节上反复精雕细琢,最大限度地做好跨越式跳高动作,取得最佳跳高成绩。

1、过竿动作:两腿依次过竿

(1)集体进行连续跳起后摆腿触手的练习。

(2)分组练习连续跑几步跨越一定高度的橡皮筋练习。

2、起跳动作:滚动式起跳

(1)集体原地滚动式起跳练习。

要求有力腿的脚后跟着地,异侧手在前,身体重心在后。起跳时,重心前移,迅速蹬伸髋、膝、踝关节,使躯干充分伸展。

(2)分组练习两步和四步助跑后用滚动式起跳的动作跨越橡皮筋练习。

3、助跑动作:轻松、自然、有弹性,最后一步稍小,速度快

分组反复练习

(1)8~10步助跑,在橡皮筋前酾讨.

(2)8~10步助跑,在起跳点做起跳练习。

4、跨越式跳高完整动作:直线助跑接迈步起跳,两臂和摆动腿快速摆动配合,起跳腿充分蹬伸;过杆后摆动腿先着地,屈膝缓冲。

8~10步助跑,跨越一定高度的橡皮筋练习。

三、各种比赛和游戏教学,检验展示学生完整的跨越式跳高技术——评价

1、跳斜形橡皮筋。靠近助跑线路端低,远离助跑线路端高。

2、自选高度跳。几个场地自定高度跳或一个场地设置不同高度进行米字形跨越式跳高。

3、设置一定高度的橡皮筋进行跳进去钻出来的接力赛

4、小组对抗赛。

四、教学反馈

1、用松紧带或橡皮筋代替横竿,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还可以省去碰落横杆后扶竿、放置横竿的时间,从而增多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跳高的机会。

2、加强安全教育。课前教师认真检查助跑道,在落地区摆放缓冲垫;练习前指导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练习时提示学生不要站在跳高架两侧,以免跳高架倾倒或横竿飞落时被碰伤。

3、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法。如合理的将跨越式跳高技术分解成几个比较精细的目标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完成一个目标后,再进行下一目标学习,最后进行跨越式跳高完整的技术结构教学。

(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225002)

猜你喜欢
橡皮筋动作方法
下一个动作
生活中的小魔术
橡皮筋
快艇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捕鱼
自己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