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2009-08-19 09:01袁智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5期
关键词:和谐发展感恩教育大学生

袁智杰 阮 飞

摘 要:感恩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情感冷漠,缺失了应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忧虑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挖掘感恩教育的时代意义,分析大学生感恩思想的现代缺失与成因,深入探讨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呼吁“人人都有感恩之心,必将带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思想观。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和谐发展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处世信条和“扇枕温衾”等二十四孝故事。然而,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物质生活实惠的同时,部分大学生缺失应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人间情感冷漠,感恩意识淡薄,背离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新时代下,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和创新点,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工程。

1 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所施的恩惠及方便由衷认可,并设法报答的心理感激和情感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唤醒被教育者的感恩意识,促使其采取感恩行动,以达到构建爱心社会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其本质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2 感恩教育的时代意义

2.1 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基础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但要有感恩之心,还要有报恩之行,则必将需要施恩之力。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自立意识, 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 完善其生命。一个具有感恩思想观念的人更容易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也更能够为承担责任和完成义务而努力。

2.2 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尤其崇尚感恩,在这方面留下了许多佳话。例如,“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及“知恩不报非君子”。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样,既能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又能使之明白做人之道。

2.3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引导大学生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3 大学生感恩思想的现代缺失与成因分析

3.1 社会环境客观影响。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利”字当头的社会氛围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扭曲,导致艰苦意识淡化,人际情感淡漠,感恩意识弱化。

3.2 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

在中学中,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潜意识中都有“德育是软指标,智育是硬指标”的倾向;高校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德育老师不但数量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青少年情感教育上的漏洞。

3.3 家庭教育溺爱过度。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错误观念和“父母代劳,无需回报”的模糊认识,滋长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只知“我要怎么样”,不知“我该怎么样”。安逸的生活让他们难以体谅父母的艰辛,唯我独尊,骄娇二气,只知抱怨,不知报恩。

4 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4.1 挖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来感恩意识,长久以来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三字经》、《弟子规》《颜氏家训》等都是古代教育的教科书,其相同的核心内容,就是感恩。我们应该挖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思想意识,使他们基本成人、成才、成功的必备素质。

4.2 构建“感恩”主题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针对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和行为误区,高校有条件也有氛围做好引导、宣教工作。第一,高校要抓住“两课”教学主渠道,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第二,高校可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激发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促使他们获得感恩的动力和积极性的方法。如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知名人士讲座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怎样感恩,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感恩情怀。第三,高校感恩教育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直接的体验。如开展寻访“我们身边的孝子”,通过学生自己挖掘的榜样力量来熏陶、培养大学生感恩情怀;

4.3 教师要在学校感恩文化的形成中发挥表率作用

教师要充分发挥“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是现在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而只是强化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教育一旦离开了人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学生对老师的单向的“师道尊严”思想,树立“教学相长”思想,对于学生优秀的表现,促进教师认识和发展的事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感谢;对学生可爱的一面,充满人情味的方面给予积极的配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这对于学校“感恩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

4.4 强化家庭感恩教育的补充功能

家庭教育史人生教育的第一课堂,亟需加强伦理情感教育和感恩思想教育,因为家庭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感恩不是教会的,它需要具体生活引导和体验。因此,家长要认真做人做事,从自身形象上影响孩子、示范孩子、感染孩子。让孩子动脑想事、动手做事,让孩子在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中识恩、知恩、报恩,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并使孩子在具体生活中从“知恩”走向“施恩”。

4.5 塑造良好的社会感恩教育大环境

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人们普遍太自我关注,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也不在意社会的发展,渐渐地淡忘了取得幸福的根源。在我国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好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报刊、媒体、广播等舆论阵地作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大力开展感恩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营造人人“饮水思源”的感恩氛围。

参考文献

[1]冯光.论大学生的幸福及其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05.2.

[2]胡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J].教育评论,2007.4.

[3]朱会丛.感恩教育的现代缺失与重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曲建武.对当前大学生德育的思考[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3.

[5]洪娟.浅谈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J].高等职业教育,2007.3.

[6]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2.

[7]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6.7.

[8]颜氏家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9

[9]唐晓龙.感恩的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感恩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