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的探析

2009-08-19 09:01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5期
关键词:文字编辑学术性职业素养

刘 佳

摘 要:作为学术传播的重要媒介,学报在社会知性理论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学报编辑作为审核整理期刊发表内容的把关者,必须在各方面职业素养上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标准。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不仅影响着学报刊发内容的变化,更影响着学报在同界中的发展形势与走向,甚至对学术界的知识构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或牵制作用。那么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究竟涵盖了哪些内容要素,又应该朝向哪一种方向发展进步,本文将对此问题做简要探析。

关键词:学报编辑;文字编辑;职业素养;学术性

1 学报编辑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目的

学报编辑作为文字编辑的一个门类,承袭了编辑工作者固有的一切本质行为:审核、校对、整理编排等。而此外,学报编辑鉴于其对学术负责的职业特性,又与普通的纸制媒介文字编辑有着工作内容与目的的不同。

之所以强调比较范围局限于纸制媒介编辑,是因为现今的编辑种类中还包括网络文本页面编辑、电子书册编辑以及影像动态编辑等多种非纸质媒介编辑。这些编辑均属于将已经被审核通过的文字图像进行整理排版,不需要对所编辑内容进行再次调查。这些编辑不会被作为比较的对象。

1.1 学报编辑的工作内容与普通纸质媒介编辑具有相似性

所谓纸质媒介,从机构上讲主要包括报刊、杂志、图书;从内容上讲,主要包括学术性、新闻性、知识性、娱乐性、综合性等几个方面。

纸质媒介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对消息进行被动采集后,审核消息内容并进行文字校对,部分编辑需要进行页面排版。学报编辑除需要完成上述工作外,还需要在整个流程中将所编辑文章递交外界相关学术专家进行单独审核。这个审核过程是一般纸质媒介编辑所不具备的。

1.2 学报编辑的工作目的与普通纸质媒介编辑具有差异性

在市面上可见的纸质媒体具有不同的发行周期,其中以报纸的周期为最短——时限一天;图书没有发行周期。非学术类媒体在运营过程中会大量加入摄利手段,同时作为该媒介的文字编辑也需要在消息采集上有针对性的挑选一些具有经济卖点的信息。

学报编辑作为学术性编辑,也可以对所发表文章进行筛选,但是筛选标准是学术重要性与专业性。可以说,学报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将最真实、最符合时代特征的学术观点进行及时反馈[1]。这个反馈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反馈过程为非盈利过程。

2 学报编辑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

编辑业务素质的完善有助于日常工作的顺利完成,而职业道德的完善则有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在学报编辑范围中,两者又同时影响着学报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它们对于学报编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两个要素。

2.1 学报编辑应具有普通文字编辑所具有的业务能力

对于杂志等生活性传媒单位,如果出现了句法错误、文字错误一般不会影响到阅读质量与信息表达。甚至很多娱乐性媒介刻意标榜新兴语言,采用一些网络词汇、外来词汇和社会俚语。这样的行为手段对于学术研究类的学报期刊是不允许使用的。

学术分类从广义上讲分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两大方面。而学报在分类上也大多遵循这一原则。在该原则下,不同的学报依然还具有细致化的分类。例如理工类学报中有将有机化学作为立项重点,也有将其他化学作为立项重点。因此学报编辑在对自身定位上首先需要分清其所处的学报学术范围。

除了对所处学报立项重点上的认识外,学报编辑还需要深入了解学报自身体制,认识到其运行的重点所在,其中主要包括对稿件审核的评定标准认识与对外界关联审核专家体系的了解。

2.2 学报编辑需要具有文字工作者的敬业精神

在媒体传播发达的现今时代,媒介传播的内部职务组成越发细致,几乎每个工作步骤都存在有一个独立工种。以报纸为例,对稿件进行审核与校对的工作由文字编辑完成,但是对稿件信息的采集与编纂则由记者完成。

相比之下,学报编辑的日常工作范围则相对宽泛与模糊——既需要征集稿件,还需要对稿件进行校对,而与其他编辑有着本质不同的一点就是学报编辑还需要将对所审核的稿件递交给学报外界的专家进行另外一次审核。这次审核过程虽然不需要学报编辑的参与,但是从联系专家到将稿件复位仍然属于学报编辑的工作范畴。因此,学报编辑相对其他种类编辑的工作量更大,工作周期更长。

过程中所需要的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认真评定稿件是否属于所在学报的研究范畴、积极寻找相关专业专家以及在稿件进行专家审核前后的多次校对整理。

2.3 学报编辑需要具有客观公正的研究态度

作为学术期刊稿件的把关者,学报编辑在面对收集来的稿件时必须保持有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2]。

这种态度的体现形式为:将一切工作重心放置在对文章进行学术性的研究与验证。学术论文是否具有可发表的价值需要通过相关专家的审核得出结论。学报编辑的个人喜好与对该文章作者的其他看法不可能成为稿件刊发与否的判定标准。

为了着想于所在出版社的经济利益,编辑在对待众多征集的稿件时会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而将一些不具有关键性乃至与事实产生了一定违背的事件认定为可刊发信息。这样的行为是学报编辑所不允许的。

2.4 学报编辑需要具有完善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日常工作中,学报编辑和其他编辑一样会遇到难以对收集稿件进行综合性定夺的情况。在此时严谨专注的工作作风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很多在学术界可能引起轰动的重要论调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

学报编辑当对一项学术观点产生质疑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即将对文章进行审核的专家人选[3]。假使在此前无法确认该文章是否符合所处学报标准,也应尽力寻求上级领导或其他学报编辑的帮助,综合相对全面的意见后再做结论。

2.5 学报编辑需要具有为学报负责的责任心

学报编辑作为学报刊发文章的第一道审核关卡,大幅度的影响着学报整体刊物的文章质量。而刊物的内容质量是其生存下去的唯一影响要素。因此学报编辑的责任行为关乎到学报的发展与进步。在这个环节中,学报编辑必须本着对学报认真负责的态度。这种态度和敬业性、严谨性、公正性一样成为学报编辑职业道德的准则之一。

3 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的发展方向的建议以及对其进行培养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对于职业道德的概括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项概括是对全职业的职业道德总结,也是对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综合发展指明的一个方向。

学报编辑应针对自己所处学报涉及的知识范畴尽力补充相关知识,完善其知识架构。因为专家在审核过程中往往只针对论文的学术观点与论述过程进行判定,而不会将其中所出现的句法错误一并指出。这就需要学报编辑在专家审核完成后再次进行校对。校对时为了保证不更改原文观点与论述,学报编辑应该尽力了解论文中所讲述的事实。

学报编辑为保持对文字的敏感性,应经常进行文字培训。这种培训过程可以通过外出实践学习完成,也可以通过独立练笔写作完成。保持对文字的高度掌握能力是编辑进步的唯一出路。

学报编辑在对自身素养进行培训的同时,也会连带出很多其他的积极意义。首先即为提高了学术界流传的学术文章的阅读质量。这一点的延伸意义就是有利于学术进行更新与新理论的诞生。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是颇具益处的。

其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的完善与提高是打造学报内部优秀团队的重要一环[4]。学报的构成并不是只有学报编辑。但是编辑工作却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报编辑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学报内部的综合实力与学报的发展前景。

最后,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的完善与提高也是对编辑自身的一种升华。学报编辑作为职业的一种,其担任者同样具有相关的生存需要。而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则有助于使其在业内知名度与被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这将引起其生活现状的更变,并以此在学报编辑行业中树立优秀的典范与榜样。

参考文献

[1]《实用学报管理》邵东华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6.

[2]《学报编辑与编辑学》周晓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

[3]《编辑专业化:介入或退出》陈锬.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1.

[4]《论编辑活动的主体性》王晓初. [A]编辑工作论丛[C].1997.4.

作者简介:刘佳(1981-),女,助教,黑龙江大学新闻学毕业。现主要从事学报编辑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文字编辑学术性职业素养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新媒体时代新闻文字编辑的创新与实现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网页学术性算法研究
电视台新闻节目文字编辑技巧浅谈
浅谈如何培养文字编辑的工作素养
试论数字出版环境下文字编辑的责任
《军事历史》应以学术性为主
学术性要更加深化 知识性要更加丰富——《军事历史》1988年第1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