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LEs支持下的儿童灾害教育网络平台设计

2009-08-21 07:35翁科波章苏静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7期
关键词:儿童

翁科波 章苏静

【摘要】SCLEs强调的是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境脉中进行,使得知识能在实践中快速迁移。通过对SCLEs的分析和理解,初步构建出SCLEs支持下的学习平台的设计模型,并结合学龄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SCLEs支持下的儿童灾害教育网络平台,使儿童在玩中学并能更有效掌握防灾避险知识。

【关键词】SCLEs;情境学习;灾害教育;儿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7—0099—03

引言

“512”汶川大地震给无数的学龄儿童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我国灾害教育的不足,许多人都缺少必要的防灾避险常识。学生的灾害教育大多集中在一两节课上,或教师照本宣科,或下发所谓的“手册”,显得枯燥且时效性不足。知识仅被“灌输”给学生,却不被学生“加工”,因此根本无法学以致用。英国哲学家怀特海[1]在《教育的目的》中就提醒我们:“呆滞的思想——这种思想仅为人脑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

由于儿童认知心理特点的特殊性,灾害教育既不同于成人,也不应只在课堂中进行,而是应该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多途径多方位的合理渗透,以他们可接受、感兴趣的方式吸收。SCLEs即“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就是要让学习者在情境化的境脉中,认识到知识的实践效用和利用知识去理解、分析、解决真正世界中的问题的需要,自然而然地发生学习,日后能快速进行知识的迁移。本文重点研究的就是在SCLEs的支持下,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出专门针对儿童的灾害教育平台,以期对我国灾害教育信息化有所启发。

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SCLEs)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习理论的发展呈现从行为主义范式向建构主义范式的转向,主张弥补正规学校教育与真实情境生活之间差距的情境学习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学习理论[2]。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关于“学习环境”的研究,通常会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真实的”、“以学习为中心”、“情境化的”、“开放的”或“建构主义”等限定语相联系,兰德(Land)和汉纳芬(Hannafin)[3]将这些模式统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s—SCLEs)”。

1 设计SCLEs的基本要素

当代美国教学设计领域巨擎戴维•H•乔纳森(David. H. Jonassen)[4]概括出SCLEs设计模型的几个基本要素:问题/项目空间、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知识建构)工具、对话和协作工具。

2 设计SCLEs的原则

对于SCLEs的设计可以有多种模式,但这些模式所共享的关键价值观,包括:(1)学习者的中心地位,(2)情境化的、真实化的境脉的重要性,(3)个人看法和多种观点的协商和解释,(4)在意义建构中学习者的先前经验的重要性,(5)运用技术来支撑高级的心智过程。

3 SCLEs与传统学习环境的不同

SCLEs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情境认知和活动理论,但它与传统的建构主义学习在设计上又有不同的特点。SCLEs更加强调支持实践应用的境脉学习,避免学习过程中对问题孤立的思考或是过于简单的理解,使学习者可以在远迁移或是新任务的问题中,灵活地加以推理和应用。

(1)技术观

SCLEs是一种依赖于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但它所依托的技术观与传统的技术传递观截然不同,它强调的是将技术看作学习的支撑工具、一种学习伙伴,而且尤其体现在对知识建构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的促进与支持上[5]。因此,SCLEs对技术的应用重点表现在对认知工具和协作对话工具的设计上。

(2)问题/项目

SCLEs强调的是以问题来驱动学习,这与传统学习环境中,将“问题”作为为巩固教过的概念和原理而设的例子或是应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SCLEs中,学习者学习领域中的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也充分体现了知识和学习在SCLEs中被赋予情境化的特点。因此,SCLEs中的问题是结构不良的,以基于疑问/话题,基于案例,或基于项目等的形式出现。

(3)信息资源

不同于传统学习环境中先有知识再应用的过程,SCLEs中实践和知识获得是相互支持的,即用有关现象的额外信息来支持实践。因此,必须给予学习者充分的信息资源。在传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往往先提供所有相关信息或理论知识,再通过解决问题将它们付诸应用;而SCLEs中的信息资源将只在问题解决活动的情境中才能获取。

二 SCLEs支持下的儿童灾害教育网络平台设计

1 设计思路与系统架构

根据上述对SCLEs要素、原则和特点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构建出对SCLEs支持下的学习平台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分别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这样使系统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如图2所示。

2 系统结构与内容

儿童灾害教育网络平台的入口使用的是一般的网页形式,可直接访问的模块分为三大类:学习资源、在线情境式教育游戏和基于问题/解答知识库。在线情境式教育游戏中将体现对认知工具、策略工具、学习资源的设计;基于问题/解答知识库相当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体现的是对会话/协作模块的设计;对学习资源的访问既可以基于网页也可以在情境式教育游戏中习得。如图3所示。

(1) 学习资源设计

根据儿童的认知心理和信息加工的特点,在内容上以儿童喜爱的漫画、动画、儿歌、游戏等形式作为隐喻,体现“玩中学”的理念;在界面上,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的操作,以减少儿童的认知负荷。在色彩、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感官刺激下,更易引起儿童注意力并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不仅易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得信息的接收途径多样化、信息加工更加有效。

(2) 在线情境式教育游戏

该在线情境式教育游戏将借鉴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的形式,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将认知工具、策略工具和学习资源有机结合,构成情境化学习的基础。

认知工具是指可以让学习者完成任务,或者检测他们是否完成任务的工具。学习者在游戏开始时选择角色,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将遭遇各种在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和紧急事故,学习者通过真实境脉所获得的知识具有很高的熟悉度和迁移性。整个游戏都将以问题、项目或任务为核心展开,提供宏环境(macro-context)——即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置于故事里,如对话或画面蕴含中,不再另外孤立地呈现和进行练习。

一旦引入了宏环境,学习者自己形成子问题,因为问题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当学习者需要求助时,可启用策略支持系统。策略工具作为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的接口,可以根据学习者遇到问题的情况,提供不同等级的帮助提示和资源,如给出寻找相关信息的线索;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调出与问题相关的学习资源等。

(3) 基于问题/解答知识库

通过问题/解答知识库的运作,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适合学龄儿童之间的交流学习,并实现学习资源的动态更新。该系统类似于“百度知道”、“新浪爱问”,以人工智能系统作为技术支持,基于编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引入积分激励机制。在提问/回答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提问、评价、回答、选择“最佳答案”等环节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专家只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并适当给予意见。系统在问题结束后将问题/解答按照分类纳入资源库,儿童可以按照个人需要创建个人知识库,通过推荐主题定期建立主题资源库。

基于问题/解答知识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三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SCLEs)的分析和理解,初步构建出SCLEs支持下的学习平台的设计模型,并结合学龄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出SCLEs支持下的儿童灾害教育网络平台的结构和内容。

设计方案已在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游戏基地开始研发,该基地对网络平台和教育游戏开发均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但在开发过程中,也有不少困难。首先,游戏脚本的设计按照SCLEs的原则和特点进行,融入全新理念后游戏支架和脉络变复杂;其次,对策略工具的开发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游戏情境作判断后使用各种决策,也给开发带来了难度。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SCLEs支持下的儿童灾害教育网络平台会愈来愈完善。

参考文献

[1]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 2002:2.

[2] 李翠白.西方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6,9:20-24.

[3]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7:35-41.

[4] [美]乔纳森主编.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13,85-91.

[5]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动物们的儿童照
儿童故事
“六·一”——我们过年啦!
选购儿童强化食品要注意什么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预防儿童龋齿要尽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