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展望专题讨论”概要

2009-08-21 02:06
旅游学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代表应用型

(第六届中国旅游论坛,2009年5月13日,四川成都)

为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旅游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第六届中国旅游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旅游高等院校院长,系主任代表,并以“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展望”为题进行了讨论。与会14位代表围绕着四个大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一、旅游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二、学科地位、学科性质与课程设置;三、理论与实践;四、旅游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与会代表结合各院校自身的发展情况,畅谈了大陆旅游教育的发展困境,介绍了成功的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讨论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些属于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国内旅游教育发展的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不同专业层次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培养知识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在学科地位方面,在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中“旅游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之下“二级学科”的现状,约束了本专业的发展空间。讨论还涉及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等问题。

与会代表大多认同,除了博士学位教育以外,本科与硕士层面的旅游教育都应重视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的代表认为,旅游教育应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不同层次课程设置应该各有侧重,专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都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的代表强调,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的职业经理,并介绍了其院校学生生产实习的成功经验。华南理工大学的代表则指出,关于旅游高等教育核心问题的讨论,应该摈弃应用与理论的界线,突出学位教育与非学位教育引发的问题。旅游高等教育的学位教育在于教学内容的区分,本科侧重于运营,研究生侧重战略、政策与社会发展等问题。在学科性质上,要重视是否真的在搞旅游;在学科研究方向上,各校应结合自身传统在旅游管理大方向下发挥所长;在实践方面,应强调学生实习内容和实习岗位,从而达到实习目标。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代表认为,国内的体制约束了旅游专业的发展,不同层次院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然而无论什么层次,都要重视就业问题,业界和教育部应支持并参与其中。他还认为旅游高等教育应该重视基础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此,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代表也认为,旅游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淡化专业,在综合性大学中旅游专业要自己寻找发展空间。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代表对旅游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这位代表认为,目前酒店管理方向的学生培养目标针对性很强,而旅游专业定位不是很明确,各院校应思考自己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他们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侧重学生对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认识提升、沟通能力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

在探讨政府在旅游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时,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的代表谈到,云南省政府非常重视云南大学的旅游教育,学科地位比较高,作为文科专业,项目经费也很充裕。这位代表还介绍了如何争取项目经费的成功经验。在论及旅游管理博士点申报的问题上,她呼吁各院校凭实力竞争。

与会代表也讨论了各自办学的成功经验。在谈到中外合作办学及校企合作方面,天津商业大学TUC—FIU合作学院(天津商业大学一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较详细地介绍了他们。在学生反馈与评价、师资培养、旅游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成功的经验。这种模式还鼓舞了在座代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信心。同时,天津商业大学TUC—FIU合作学院还介绍了吸引企业投资捐助旅游教育、企业设立学生奖学金等校企联合的经验,也值得国内旅游院校借鉴。

与会代表虽然探讨了不少制约国内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困境问题,但是对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前景,大家还是充满信心。

(本次专题讨论由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肖洪根博士主持,研究助理王敏记录整理。)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代表应用型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