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四十四

2009-08-26 11:03
科技智囊 2009年8期
关键词:易经数字

小 易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从这句开始,就进入了《易经系辞上》的第九章,也是《系辞》中对数术最集中阐述的部分,当然这种数术的运用已经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此言何出呢?有人说,离开了《易经》确立的二进制和十进制数,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就没有了根基。还有人言,《易经》对当今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之所以没有被充分认识,是因为对这一章内容的解读不够。那就让我们从对本章的译文和解说开始好好研读一下《易经》精妙的数术。

天和地两两对仗,天为乾,地为坤,在《易经》中,天即阳,地即阴,阳数奇,即一三五七九;阴数偶,即二四六八十。阴阳之数各有五个,五个奇数五个偶数各自对应,又各相参合。天数(奇数)五个,地数(偶数)五个,五个方位拥有这些数字并且与特定的数字吻合,由此形成了我们所知的神秘的河图。汉代经学家对这十个数有一定的解释。如郑玄说:“而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为后。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这段话是讲,天和地的五个数字与方位的结合,同时各自参合、天地合并,形成五行的流转和玄妙莫测的运算。

早在西周末年,中国已经有了“五材说”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国语·郑语》有云,“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左传》中又说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尚书·洪范》中分门别类地指出,“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曰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成,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由此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它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

在战国晚期,邹衍提出了五行相克、相生的思想(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且已把生克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黄帝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中药中的用药分量也是按阴阳来的,如五克,就是补阳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黄帝内经》把这里的数字清晰地表达为万物的生成描述。

到了汉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认为木为仁,火为礼,土为信,金为义,水为智。

“五行”的推演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在数术的基本运算和大道运行的数量推算上,《易经》堪称渊薮,时至现代,在数理化革命性的提升方面,也已经演化出了分形五行集,及五行分形集的分数维数等等。下一节我们再具体详述!

猜你喜欢
易经数字
我所认识的《易经》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占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