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身后,再无明朝

2009-08-26 11:03王国华
百家讲坛 2009年14期
关键词:清军皇帝

王国华

一般认为,崇祯皇帝在北京上吊自杀以后,明朝就算灭亡了。而事实上,在此后的18年时间里,南方各地一直有朱元璋的后裔打着明朝的旗号抗击清朝。特别是1644年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当时尚辖有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比南宋的面积部大,怎么可以说明朝已经灭亡了呢?弘光政权和此后在福州建立的隆武政权,各坚持了一年时间,都被清军铲灭了。而接下来在肇庆建立的永历王朝,则顽强地走过了16年时间,直到1662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勒死,所谓的明朝正朔才算彻底玩儿完。

三十六计,逃为上策

永历皇帝叫朱由榔,是万历皇帝的孙子。他的老爹当年被封为桂王,辖地衡州(今湖南衡阳)。李自成带兵攻破北京以后,天下大乱,清军与各地军阀还有数不尽的流寇们混战在一起。桂王带着家眷逃亡到广西桂林,苟度光阴。1646年十月,隆武皇帝被清军俘获后杀害,他手下的大臣们四散奔逃。这时,桂王已死,有人找到桂王的儿子朱由榔,请他出山监国。朱由榔落难此地,只为活命,忽然天下掉下个皇冠来,着实又惊又喜。倒是他老妈有远见,感觉这不是个好差事,一力推辞,说:“我家儿子太懦弱,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以各位的能力,还愁找不到一个好皇帝?”但大臣们不答应,再三劝进。好不容易逮着这么一冤大头,岂能放过他?年轻的朱由榔终于被说动了心——即使落魄的皇帝,终究也是个皇帝啊,那就当吧!

与此同时,隆武皇帝的弟弟朱聿鋵也在广州即位当了皇帝,年号绍武。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别看这些人在清军面前一触即溃,但搞起内讧来一点也不含糊。于是肇庆的永历和广州的绍武小小地掐了一架,后者获胜。但几个月后,清朝大军在李成栋的带领下攻破广州,这样,永历才成了蝎子粑粑独一份。

不过,这个蝎子粑粑当得很憋屈。在李成栋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永历皇帝惶惶不可终日,每天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逃亡。一年时间,他的脚板像抹了油,溜得比兔子还快。请看他的逃跑路线:广东肇庆-广西桂林-湖南武冈-桂林-靖州-柳州-象州-桂林。

都说乱世百姓不如狗,而乱世中的皇帝,充其量也就是一条狗,比不如狗的稍强一点吧。后有追兵,前有强敌,大臣们跟着永历,跟头把式地四处找寻落脚之处。而清朝大军的攻击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兵临城下,宣读战书,城内的县太爷立刻带着一班耆宿开门迎接,献上各种文字资料,然后剃发留辫,表示降服。也就说,清军几乎很难遇到有效的抵抗。只不过当时交通特别不方便,清军虽所向披靡,但在高山大川的阻拦下,进攻速度很慢。否则,也不可能让他们存活那么长时间。无休无止奔逃的时候,不知永历是否后悔了自己当初的选择,但战斗的过程,有时就是等待时机的过程。就在这乏味无趣的消耗战中,情势竟悄悄发生了变化。

回光返照,耀人二目

先是清朝镇守江西的将领金声桓和王得仁在江西宣布反正,二人拘押了江西巡抚章于天,奉永历为正朔。这样,明朝的地盘从两广的支离破碎状态忽然一下子明朗起来。紧接着,一直把永历皇帝追得惶惶不可终日的李成栋竟也派人来投诚。永历和他的大臣们坚决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们无法理解: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劲敌,为什么要来投奔我们呢?难道他不知道我们已是秋后的树叶?其实,这三个人的易帜都是其来有自,并非无缘无故。

大明将军金声桓和王得仁投降清朝以后,本来想凭功邀赏,官升一级,结果非但未能如愿,反而还要受中央派来的江西巡抚的节制,在那个“拳头就是硬道理”的时代,这无异于奇耻大辱。并且,王得仁原来本是李白成的部下,后来才投降清朝的。巡抚章于天派使者拿着手谕向王得仁催缴饷银,王得仁大怒,捶着桌案大喊:“我就是个流贼,大明崇祯皇帝就是我逼死的,难道你们不知道?回去告诉姓章的,我没银子,只有杠子!”说完,命人揍了使者30杠子。这大概就是最早的“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版本。可以想象,上下级关系搞到这么僵,不出事才怪。

李成栋原来也是李自成的部下,后来和李自成的一个妾私通,投降了明朝;弘光朝灭亡后,又投降了清廷。他的部队节节推进,屡建奇功。本来以为攻下广州后可以弄个总督当当,结果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他把缴获的所有官印都交了上去,唯独私自留下了总督的大印,每日抚摩,聊以自慰。因为郁郁不得志,他终于持刀挟持上司佟养甲,一起又投降了永历王朝。

金、王、李三人,看上去更像是敌人送给永历的礼物。两军对垒,有时比的是谁的力量更强大,有时比的是谁的内耗更多。大家都有内耗,而内耗更多的那一方就要暂时落到下风。如果你的内耗总是比别人多,那你就会比对手先完蛋。

金、王、李的加盟,一下子使得永历王朝局面焕然一新,他们和湖广总督何腾蛟团结在一起,向清朝展开大反攻,迅速收复了一片片失地,一时间,好像马上就要变天了。这一段时间,估计永历皇帝做梦都要笑醒。但清军很快调整了布局,各个击破,金、王、李、何在一年之内纷纷阵亡。刚刚吹起的肥皂泡,“噗”地一下碎掉了。清朝大军步步为营,枪尖眼看就要碰到永历的鼻子了,怎么办?是殉节,还是投降?

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再一次柳暗花明,这一回的幸运之神送来的是孙可望。孙可望本是张献忠的养子,举义于明朝,与明朝军队互相攻伐,自然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但是张献忠死后,他的四个养子一一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之间明争暗斗,互相不服。其时,四人已经占据了云贵高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有人给孙可望出主意说,你要想名正言顺地压过其他三人,就得有人封你才行,比如……比如永历就可以嘛!孙可望一听,是这么回事,于是派人向永历称臣讨封。这件事再次印证了那句话: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永历帝自然愿意,反正封号也已不值钱,于是封孙可望为“秦王”,随后永历君臣被安置在贵州一个名为“安龙哨”的地方。孙可望明明可以自己称王称霸,但为了追求名正言顺,而把一个与己毫无感情基础的皇帝请了来;永历为了寻个安身之处,不得不避于暴戾的军阀羽翼之下。二人互为对方的毒药,都是急一时之需而饮鸩止渴。

在安龙哨,永历备受凌辱,就像一头牲口一样。孙可望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有一搭没一搭地喂养着他,之所以还给他一口饭吃,不过是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的知府造银米开销花名册给孙可望,上面写的是:“皇帝一员,月支米若干;太子一口,宫眷八口,月支米若干。”其尴尬可想而知。

久而久之,孙可望不安于“秦王”之名,希望永历禅位给自己,自己当皇帝,永历当太上皇。此想法甫一暴露,自然有善拍马屁的人去探永历的口风。永历既不敢明确反对,又不愿受这个窝囊气,于是派人给李定国送密信,让他赶快来救自己。不料,信刚送走,消息就泄露出去。孙可望派人问皇帝是不是有这么回事。永历不敢承

认,也不敢否认,最后还是他那些大臣们勇敢地站出来,说,信是我们写的,跟皇帝无关!孙可望二话不说,只有一个字:杀!于是18个人头落地,顿时一片血雨腥风!

这真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窝!孙可望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指望呢?永历帝私下里不知抽了自己多少个大嘴巴。万幸的是,李定国不久终于带兵来到安龙哨,救出永历君臣。此后一直到永历死,李定国一直是他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臣子。

掉毛凤凰,不如土鸡

1657年,孙可望跟李定国闹掰了以后,赌气投降了清朝,兄弟反目闾于墙,开兵交战。此时永历的地盘就像牙膏一样,被清军一点点挤出中国,永历君臣被迫逃到了缅甸。在这里,他们被缅甸国王安置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而且已经与李定国的大军失散。到1660年,缅甸人供应的粮食越来越少,永历朝廷一贫如洗,甚至拿出皇帝的玉玺去换粮食吃。这时,他根本不在乎什么皇位不皇位的了,只要能继续活下去得到善终就是最大的梦想了。

此言不虚。1661年八月,新上任的缅甸国王命令所有永历官员渡过一条河,参加向新国王宣誓效忠的仪式。想当年,堂堂大明王朝何曾把这个烟瘴小国放在眼里?而眼下,掉毛的凤凰不如鸡,对方居然敢提出这样的要求!理所当然地,永历王朝的大臣们拒绝了。

第二天,大队缅人赶来,将永历君臣召集在一起撵出村子。而且除皇帝外,15岁以上的男人全部被杀掉,包括皇族中的人。屠杀完毕,皇帝、太子和皇后夹杂在剩下的300多名寡妇孤儿中间,被饿了三天三夜。估计永历皇帝已被这一次次的变故折磨得彻底麻木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闷着头忍受着,等待着那未知的明天的到来。

1661年末,吴三桂带领一队人马进入缅甸。他们事先警告缅甸人不要作无谓的抵抗。缅甸人很听话,不但没抵抗,而且给予了积极的配合。第二年年初,永历皇帝的枯枝败叶们束手就擒。见到清军将领的那一刻,永历的心中,也许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清朝虽然一直在进攻明朝残余,但他们自始至终也没有说要灭亡明朝,反而一直以明朝的恩人和朋友自居,因为是他们消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替明朝报了弑君之仇。现在,明朝的皇帝落到他们的手上了,该如何处置呢?若是带着他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北京,一定会引起人们的怀旧之心,重新激发暴乱也未可知。于是,清廷给吴三桂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在云南悄悄地处死永历……

综观永历帝朱由榔颠沛流离的一生,有一些小小的惊喜,但每一个小小的惊喜过后,都是巨大的哀伤和失落。他在大势已去、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期待着那一个个小的惊喜。而事实上,他是什么性格,内心里有着什么样的恩仇,别人都无从知道。他这一辈子没有自己,只是在汹涌壮阔的大潮中随波逐流,飘飘荡荡。当他回首这一切的时候,一定是有点恍惚,有点陌生,仿佛旁观别人的一生。一切终于结束了,对他或许是件好事。他是一个模糊的终结者,在他之后,再没有那个叫作明朝的王朝了。

猜你喜欢
清军皇帝
清军中火器的来源、使用情况与作用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郑成功兵围南京城
呼玛河围困战
浅析后金军(清军)攻城方略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浅析清军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的火器装备因素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