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家庄速度推进供销合作经济科学发展

2009-08-27 07:05毕凤鸣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20期
关键词:供销社农民农业

毕凤鸣

2009年以来,石家庄市供销社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项目带动”两大主体战略,双轮驱动,六力齐发,推动供销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思想大解放增强发展的源动力。解放思想的力度决定着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创新的高度、发展的速度。我们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全新的眼光和理念来审视供销社,研究供销社的发展环境,谋划供销社的发展思路。各级供销社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努力在加快科学发展上出实招、求实效。争做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引领者。要进一步带头加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真正把握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定自觉地把思想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振奋的精神、崭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来谋发展、抓工作。争做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创造性地把上级精神与供销社的实际结合起来,全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突出问题和广大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要走出机关、深入实际,主动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创业、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争做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切实加强工作指导、教育引导和氛围营造,全力推动全系统思想再解放、发展上水平。

二、以网络大扩张增强发展的辐射力。网络是供销社的优势所在,是立社之基,兴社之本。按照统筹规划、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发挥市级龙头和区域龙头的带动作用,推进社属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合作,加快村级农资服务站、农家店等流通网络终端建设,彻底改变基层社网点和社属企业间相互分割、自我封闭的发展模式。让龙头抬起来,龙身壮起来,龙尾摆起来,实现市、县并网,超市、农家店联网,形成全市统一的现代营销网络。通过网络,把绿色农产品送入城乡市场,把农民所需要的物美价廉的生产、生活资料送到家门口,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逐步恢复供销社农村流通主渠道的地位。今年,全系统培育一批重点网络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规范发展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2,400家,农家店1,800家,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个,新建和改造区域性综合批发市场、产地专业市场、农贸市场10个。农资、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食盐等六大连锁经营网络覆盖全市农村,连锁配送销售额达到30亿元。

三、以项目大推进增强发展的支撑力。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以项目建设扩张经济总量,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抢抓机遇“争”。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要充分利用国家10大产业振兴机遇,扎实做好项目的筛选、立项、包装、推介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供销社,更多的资金投向供销社;二是扩大招商“请”。坚持“引进来”发展战略,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锲而不舍地引资金、上项目。不断拓展招商的领域和空间,把招商引资、招商引技和招商引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供销社系统现有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存量资产,着力引进和建设一批聚集效应、带动效应、引领效应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集中精力“干”。要倾全力抓好正定国际物流园、国际会展中心、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农资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四、以服务大农业增强发展的带动力。依托农合联,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是供销社创新为农服务途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一要大力发展示范专业社。按照《农民专业社行业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供销社在信息、科技、设施、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办、领办、兴办各类示范专业社,坚持在“特”字上下功夫,在“优”字上拓市场,在“强”字上找出路,在“大”字上挖潜力。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机制,以推进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规范化运作,让专业合作社成为创新技术、培育产业的基地,以推进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实现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的对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009年发展乡级农合联办事机构要达到150家,发展农民专业社达到400家,培育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专业社100家;二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围绕传统主营业务、当地特色农业和主导产品,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及经营服务网络,广泛联合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种企业、组织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积极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要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围绕订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等,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与农业、科技、农机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领办农民经纪人协会,使经纪人个体变成能人群体,扩大规模,形成合力,在解决农产品“卖难”上发挥更大作用;四要大力发展农业统筹保险业务。以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农村社会为目标,继续抓好农业保险试点,建立专业合作社的风险机制,切实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2009年试办农业保险要覆盖全市3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步建立起具有石家庄特色、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统筹互助农业保险体系。

五、以机制大创新增强发展的竞争力。把“石家庄速度”伸延到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供销社体制框架,为合作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一是深化县级社综合改革。按照“两个体系、一个中心”的体制框架,扎实推进县级社综合改革。应着重从三方面努力:首先,努力拓展“农合联”功能,延伸乡镇分会组织,增强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加快职能转变,提高为基层和“三农”服务的水平。切实履行好“三个职能”,即对系统指导、协调、服务和行业管理的职能,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规范、协调发展职能,对本级社有资产的出资人职能;搞活“三个经营”,即立足商品经营、学会资产经营、重视人才经营;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夯实基础,打造主体,壮大实力,真正让党政满意,职工拥护,农民实惠。二是加快社属企业改革。要通过企业产权的多元化、经营者的职业化、分配的多样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确保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三是推进基层社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科学实施”的原则,分类、分批把基层社改造成为“农民参与、体制现代、业态新颖、机制灵活、设施完备”的现代合作企业和经营服务组织。使基层社具有农产品收购、工业品供应和引领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功能,实现上与县域龙头企业对接,下与村级农资店、村级综合服务站、农家店连接,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成为为农服务的基层中枢,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关键环节,系统上下联合合作的有效载体,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六、以培育大品牌增强发展的影响力。实施“名牌亮社”战略,大力推进建名企、树名店、创名牌的“三名”工程。从2009年开始,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品牌门店和名牌产品,使品牌经济成为全系统发展的重要支柱。一是加快培育一批贸易型知名企业。重点引导中山日化、河北瑞天、藁城丰田等企业,推广国际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争创贸易型名牌企业;二是大力发展供销社特色著名门店。按照“五统一”的要求,规范建设农家店、农资综合服务站、食盐安全村零售店等基层网点,进一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中国供销社”统一标识,强化商品质量管理,做到童叟无欺、质量上乘、价格公道、服务热情,打造供销社诚信经营的名店形象;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名牌产品。通过引领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培育特色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引导专业社注册商标,争创名牌。努力培育“原村”土布、“甲壳素”大枣、万鸿塬蔬菜、灵洁食用菌、“芙润仕”梨果、“曦日”绿色食品、紫玉葡萄等一批具有地域、产业特色和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名牌。2009年重点培育3个市级知名的企业,树立20家品牌店。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供销合作总社)

猜你喜欢
供销社农民农业
温存记忆的供销社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