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FDI理论比较研究

2009-08-28 04:35尹小剑唐天伟
北方经济 2009年14期
关键词:区位东道国优势

尹小剑 唐天伟

摘要: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增长很快,其速度已经超过了国际贸易。通过对当前发展中国家的FDI理论进行比较研究,阐述这些理论提出的意义,并分析这些理论的局限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其能给我国FDI的实践活动以理论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国际经济理论FDI理论中国FDI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纷纷兴起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原来的国际主流FDI理论对此很难做出解释,为此,经济学家开始探讨它们FDI的动因、投资决策和投资方向,产生了不少FDI理论成果。本文按照理论发展所遵循的方法论展开,对发展中国家的FDI理论进行梳理与分析,其落脚点是看这些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我国FDI的实际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以期对我国的FDI有所启迪和借鉴。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比较综述

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异军突起,诸多疑问凸显出来:发展中国家在普遍存在资本缺口的情况下,为何能有资金对外投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并不具备垄断优势为何有能力对外投资?等等。传统的各种理论显然不能充分科学地解释,于是许多学者另辟蹊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和特点纷纷提出自己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理论。

(一)资本相对过渡积累理论

“资本相对过渡积累理论”是前苏联学者阿勃利兹若伊利提出来的。该理论运用产业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原理,辩证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资本绝对短缺与相对过渡积累的二元格局,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他提出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传统落后的农业部门与采用较新技术的现代工业部门同时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产业间在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经济组织形式上的差距使产业间联系减弱。同时由于传统农业部门在供给和需求上的低弹性使其无法对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经济发展机会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使产业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这样,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工业部门在远远未到规模效益要求的情况下,出现了结构性供给过剩乃至个别行业或企业的“相对过渡资本积累”或“相对资金富余”。于是对外投资就成为可能。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资本过剩的产物,或者说是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可称之为“资本过剩型跨国投资”。

(二)小规模技术理论

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Louis T.Wells)在《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一文中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该理论指出国际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即使对于那些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不够庞大的企业来说,参与对外直接投资仍有很强的经济动力和较大的市场空间。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2,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具有优势。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该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摒弃了那种只能依赖垄断的技术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的传统观点,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经济落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技术地方化理论

1983年,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aniaya Lall)在《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中提出了用技术地方化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行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尽管表现为规模小、使用标准化技术和劳动密集性技术,但这种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将引进的技术知识结合本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进行当地化。使其产品在当地或邻国市场产生竞争优势:二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紧密结合,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三是从产品特征上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往往能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当东道国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力。

(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Cantwell,John A.and Tolentino,Paz Estrella)提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用以解释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加速增长的趋势。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且可以预测。在产业分布上,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一体化生产活动:在对外投资方面,它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产业的传统产品,开始从事高科技领域的生产和开发活动。在地理分布上,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的影响,其投资方向遵循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道。

二、对我国FDI的启示

总结以上各种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可以看出!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各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时期国际投资领域的现象和特点,对产生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决定因素以及对各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这些理论可以为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各国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实践参考。综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际,笔者认为,对我国开展FDI有如下启示:

(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从发展中国家的FDI理论和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更多情况下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因为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多层次性,这为经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中等偏下的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实力基础和比较优势。

根据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技术地方化理论,世界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小规模生产技术和创新的引进技术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我国经过5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轻工、纺织、家电、重化工等加工业在世界经济中尤其是对于那些低于或接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目前我国这些产业技术和相应的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并且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梯度较小,易于为它们所接受。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资金、技术、管理总体水平上均要低于这些国家,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优势,如庞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相对缺乏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内部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产业空心化的倾向,经济发展受资源、资金的约束越来越大,这为我国向发达国家投资创造了契机。

(二)通过FDI重新配置生产

近年来,我国许多产业都面临着被控诉倾销、争取出口许可证、贸易壁垒的问题,致使相当多的企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处境困难,生产能力过剩。其实在这些过剩的生产能力中有相当一部分技术和产品并不落后,可以考虑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既可以使这些资产继续发挥作用,又可以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直接在东道国生产销售,从而既实现向东道国出口最终产品改为向东道国出口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转换,又可以减轻国内企业的困境。

(三)在FDI中充分发挥民族产业优势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深受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在国内也有很多厂商经营中餐、丝绸、中草药等产业,但大多数都仅限于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的模式,且缺乏自己的自主品牌。我国的跨国公司可以考虑在国外侨民集中的地区直接进行投资设厂,不但有华人市场,还可以在他国打响品牌名气。

(四)根据FDI动机,合理确定投资区位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存在密切联系,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不同。则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就会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扩大和占领海外市场利用国外生产要素、回避贸易摩擦、追随竞争者、企业区位分散化来减少风险等几方面的目的和动机。因此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首先应明确自己的动机,然后综合影响对外投资国别选择的各方面因素,如地理、文化与历史上的联系、国别地区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东道国政府对外资的态度和政策以及劳动成本、原料和零部件的供给等,进行投资区位的科学定位。一般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要经历国别区位选择一东道国国内区位选择一厂址选择等三个阶段,我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应遵循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即遵循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迹。

(五)通过FDI促进产业升级

从国外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在产业次序方面存在着一般规律。即企业对外投资总是由初级产品产业向制造业和第三产业转换,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换。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变化的跃升期,我们一方面通过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拉动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从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做起,一是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将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转移到国外,在形成企业自身利润增长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传递和市场扩展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内推外拉”促进国内产业结构提升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进而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跨越对外直接投资的各个阶段,最终在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竞争,成为有竞争实力的全球性公司。

参考文献:

[1]柳思维,杜焱.比较优势、大国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一2008年湖南商学院大国战略研究学术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08(12).

[2]李丽,徐明峰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新动向田投资研究,2007(6).

[3]谢建国.市场竞争、东道国引资政策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j]经济研究,2007(6).

[4]王娜.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新探[j]投资研究,2007,(1).

[5]聂名华.经济全球化中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j]财经论丛,2002(7).

[6]Lall,Sanjaya,1983.TheNewMultinationals.New York:Chichester and NewYork,Iohn Wiley.

猜你喜欢
区位东道国优势
矮的优势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蒙元京畿区位论
画与话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地理区位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