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管理人员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发展探析

2009-08-28 09:09杜玉霞贺卫国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发展

杜玉霞 贺卫国

【摘要】中小学管理人员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发展状况,影响着中小学实施信息化教育的文化氛围、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提高中小教育主管人员、中小学领导及技术管理等人员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可以为信息化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人力保障,促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顺利实施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管理人员;信息化教育能力;发展

信息化教育的开展,使信息化教学资源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支持教师的教,也支持学生的学,同时也支持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在中小学有效地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不仅要有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物质保障,还要有懂得信息化教育,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方式的人员作为人力保障。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过程就是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教师、学生和中小学的管理人员等等。其中,中小学管理人员在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具备良好信息化教育能力的中小学管理者才能够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出学校实施信息化教育的共同愿景和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教育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支持教师、学生参与信息化教育。

提高中小学教育主管人员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能力

教育主管人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电教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等负责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相关人员,这些人员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起着领导作用,他们通过对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进行规划和督促实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主管人员要树立以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观念,营造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文化氛围、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

教育主管人员了解国家颁布的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针和政策,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规划。教育主管人员要通过分析调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人力、财力现状,在了解教育信息化系统的组成、系统的适用特点的基础上,整合当地各类社会资源并统一调配使用,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规划,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

教育主管人员要加强对本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熟悉本地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能将本地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统筹管理,指导本地区的教学资源中心对所有信息化教学资源建立目录管理,建立资源使用与管理的门户网站,探索与外部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交流与共享的途径,引导地区内学校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同时,加强学校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需求的调查,组织力量开发建设不能通过购买或共享方式得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根据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及时更新。

教育主管人员要掌握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理论,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能对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做出正确预测和判断。制定相关制度引导学校对信息化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制定并实施促进当地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机制,对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信息化建设计划,帮助和指导学校解决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并持续地实施教师培训计划,组织和指导本地区教育的教研活动,通过教学资源中心为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支持服务。

提高中小学校领导管理和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形态,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中应用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推广的过程,一项创新要得到组织的采纳,组织的领导人作为权威决策者起着关键性作用。决策者要决定是否采用一项创新,需要对创新的属性有全面的了解。

信息化教育是教育适应信息时代变革要求的表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呼唤并倡导信息化教育,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信息化教育却仍难差强人意。学校领导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对整个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不仅要实施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要求,还要深刻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这种新事物的属性,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和要求,贯彻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去,身体力行地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创新属性,是采纳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前提,是学校领导推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起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创新属性有五点:一是相对优越性。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处理数字化、存储海量化、管理智能化、显示多媒体化、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良好的交互性等特点,具有传统教学资源所没有的优越性;二是相容性。信息化教学资源对于促进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理念实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符合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而且,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与传统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使用,更好地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三是复杂性。是指理解和使用创新的难度,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所开发的资源,要求使用者具备相关的能力,由于使用者能力不同,对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的复杂程度感受不同;四是可试验性。试验是消除使用者对创新疑虑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进行多次试验,优秀教师的经验也可供其他教师借鉴;五是可观察性。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恰当应用后的效果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观测的,是可靠的。

学校领导在深刻理解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相对优越性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相容性后,就会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结合起来。由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学校领导在提高自身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并通过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提供借鉴的榜样。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试验,根据信息化教学的特点,选择不同于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善的方法与措施。

学校领导肩负着促进学校发展的使命,要管理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行学校管理的信息化,采取与信息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评价、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手段。学校领导要明确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方向,解除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迷茫感,倡导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学校组织结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模式和流程、信息技术投入与学校内部各种利益协调等的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学校领导应切合实际地考虑学校如何实施信息化教育,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师生的发展。同时,学校领导要全面了解本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需求,选择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模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提出建议,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资源。在教师短缺的一些西部中小学,学校领导通常也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学校领导要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方法,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自主研修提高应用能力。

提高中小学技术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教育的支持能力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撑,需要技术人员建设和维护信息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一些中小学由于师资紧张、经费短缺等问题,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农村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的安装和维护一般由乡镇或者县级电教站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条件较好的学校由信息技术教师为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版)》的要求,对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电教人员、各级电化教育馆、各级教学资源中心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人员,需要按照教育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与维护的能力,提高对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能力。他们要能够帮助教师获取、整理和加工信息化教学资源,加强与教师和教研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中提供技术支持,并能够帮助教师和教研人员选择恰当的技术来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协助学校制定或选择技术解决方案,负责当地或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搭建、日常管理和技术更新,负责当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下载、整理和传输,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

中小学教育主管人员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营造区域内各中小学实施信息化教育的文化氛围、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小学校领导管理和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能力的提高,有助力于中小学校的领导深刻把握信息化教育的特征,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和要求,贯彻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去,身体力行地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在提高自身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同时,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同时,采取措施,提高中小学技术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教育的支持能力,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综述.教育信息化,2006(7)

[3]杜玉霞.西部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应用研究策略研究.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发展
加强工程资料真实性的思考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