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方式变了 教育的效果好了

2009-09-01 03:09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7期
关键词:张华学生会错误

徐 静

批评是对错误和缺点提出意见,目的是使被批评者的某种行为和心态得到纠正。在教育活动中,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固然重要,但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批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正确有效地使用批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思我们通常对学生的批评,存在着简单、低效、学生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等现象。对此,我认为教师应让批评“旧貌换新颜”——改变以往的批评方式,讲究批评的艺术性。

变直接批评为间接批评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班在开班会,老师正讲话时,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张华,别看书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到大声喊叫的同学身上。班主任只是朝他不满地看了一眼,继续讲课。班会结束后,老师问他;“你刚才喊什么呀?--张华在课桌下偷偷地看故事书,违反纪律!”“你想帮助他,是吗?”“是的!”“但为什么反而引起课堂混乱呢?”这位同学自感不对,但仍迷惑不解地问:“老师,难道我不该去劝告他吗?--你先听我讲个故事:瓷器店里窜进一只老鼠,一个过路人抄起一把扫帚穷追猛打,结果老鼠是打死了,可瓷器也全完了。瓷器店的店员到底喜欢不喜欢那个过路人呢?--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呢?”“因为他好心做了坏事”“对,做好事要有好的方法,才会有好的结果,张华上课看故事书,是不对的,但怎样做才能既不影响别人听课,又能帮助张华呢?--我私下提醒他一声就好了”“对呀!”

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只是“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并没有直接批评这名同学,而是在课后通过几个问题和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提醒了他,成功地运用间接批评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这种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外松内紧的间接批评的艺术有着极佳的教育效果,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大胆地把直接批评变为间接批评吧,这样学生会更乐于接受你的教育!

变当众批评为单独谈心

在批评时,应重视选择适当的场合。一般情况下,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学生的错误或缺点,也不要通知学生到办公室,在其他老师的面前严词说教,这些场合最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学生会认为老师让自己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产生不满情绪,反而会与老师公开顶撞。因此,我们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尽量采用单独谈心的方式,使学生在自然、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接受老师的批评和疏导,从而自觉地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变常规批评为讨论教育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老师就要对其进行批评,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可为什么某些老师的批评工作收效甚微,而有的老师却总能事半功倍呢。同样是处理一件事情,不同的批评方式会带来迥然不同的结果,下面就来分析比较两位老师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工作方式吧!

有位学生丢了钱,班主任通过了解情况已经初步确定是谁拿了钱。

A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后,“进来!”学生站在办公桌旁低着头。

A老师:“我已经知道这钱是你偷的,赶快交出来!小小年纪就知道偷,长大了还得了!这一回老师饶了你,可不能再偷钱了!”

学生:“哼!”(低头不语,慢慢地拿出了钱。)

B老师:班会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围绕下列三个问题进行讨论:①如果这钱是我丢的,我会怎样?②如果是别人拿了,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发展下去后果会怎样?③如果犯了错误现在该怎么办?(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讨论很热烈。课后,一位学生主动向班主任讲了事情的经过,并把钱如数还给同学。)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A老师用的是常规批评的方法,学生对此早已经习以为常,他虽然交出了钱,但却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说不定还会再犯。而B老师却采用了讨论教育的方法。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和启发,特别是犯错误的学生会从中受到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感悟,使他心灵深处产生了某种内在的思想冲击。并获得某种类似于正义战胜邪恶的内在愉悦,由此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由此可见,讨论教育能在淡化教育痕迹的过程中更全面地教育学生,使,犯错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这样的批评方式。既保护了学生自尊心不受损害,又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改正,同时还让全班同学在宽松的氛围中都接受了一次教育。因此,老师应视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变工作方法,使批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变明确批评为模糊批评

郑板桥曾慨叹“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老师进行批评工作也是明确难,模糊难,由明确到模糊更不简单啊!我比较欣赏下面这位老师采用模糊的批评方式来处理工作:

班长王某时间观念很强,虽然家离学校很远,但从未迟到过。有一天他却迟到了,按班级常规,班主任要在晨会课上点名批评。但老师却没有这样做。第二天,王某主动来到办公室,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你忘了点名批评我。”老师微笑着答道:“哦,我忘了,在我的印象中,你是从来不迟到的。”这种灵活的模糊批评,真是激人上进而不伤害学生自尊的一味良药!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时,老师在批评学生错误时不可赶尽杀绝,不留余地。而应使用模糊的批评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这样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育工作者应切记:批评的方式应革新,批评的分量要恰当,批评的语气要婉转含蓄,点到为止,让学生在你的批评中体会到“关爱”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批评发挥应有的效力,收到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张华学生会错误
冬天的风在说什么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