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中“1-1>1”“减法”思维的探讨

2009-09-02 06:43林纯威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榜样师生关系心理

林纯威

【关 键 词】减轻负担 树立榜样 正确归因 设计载体 自治自理 调整关系

【内容摘要】“1-1>1”“减法”教育工作思维是要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1-1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1就是达到提高了教育质量的目的

近几年,学生过重的负担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极为普遍,由其带来的危害更令人担忧。

如何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提高教育的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我觉得 “1-1>1”的“减法”教育工作思维是一个切入点。

在现在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重负担、低质量”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惯于行“家长权威”。

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得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至尊、至上的地位。在班级管理中,为了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听话”,许多教师都习惯采用各种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学生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意志和愿望,不能越雷池半步。这种”权威性”的教育,严重遏止了学生个性、情感和品格的发展。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喜欢循规蹈矩,不善独立思考,而且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易形成胆怯、懦弱的个性,缺乏

自理、开拓的意识。

二、施教过程有偏袒现象。

学习上的尖子生,可谓是教师“高质量”工作的明显标志;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可谓是教师辛苦工作的安慰所在。因而许多教师在工作中都存在着有意无意的偏袒行为,处事因人而异,不公正。而学生都有对教师特别信赖、当做榜样的心理趋向。所以教师的偏袒、不公正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上进心,加强学生的心理负担。个性较弱的学生,往往会因此形成情感压抑、孤僻自卑的心理特征;而个性较强的学生,则容易因此产生抵触情绪,使师生关系紧张,进而产生离心效应。

三、教师滥用惩罚手段,并近乎粗暴。

青少年学生由于身心特点,常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少数学生还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有的教师就认为他们是故意“捣乱、不可救药”,为了 “镇住”他们,就进行“严加管教”:训诫斥骂,站立墙角,罚抄“条则”,甚至于动手体罚。其实,这种惩罚手段严重违背了教育的规律。非但不能使学生少犯错或最大限度地控制放错的频率,反而会拉大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增大教育的难度。

几年来,我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贯彻了“减法”思维,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树立适合学生“胃口”的榜样。

青少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要按自身的内在需要、认知水平和感情因素等选择教育的影响,将其乐意接受的部分转化,然后纳入其品德的结构。所以在实施思想品质教育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寻觅合他们“胃口”的榜样。

我介绍给学生的榜样通常具有下列特点:他们的同龄人、兴趣广泛、坚毅自强、有所成就。这样的榜样,本来就是学生心目中理想化的“自我”,所以它具有无可取代的力量。在教育实践中,每推出一个榜样,就会激起学生澎湃的心潮。不少学生在周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下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慨。中考状元的刻苦勤奋,少年科大学生的鸿鹄之志,贫困家庭奋力自立的强者……,同龄人的成长史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无法舍弃小快乐的人,是得不到大快乐的;所谓突破者和平庸者之间的差距,就是由多一点决心和多一点努力拉开的。

通过一系列的学榜样活动,一种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积极进取、自强不信的精神,就以其强大的感召力,鼓舞着学生为将来成为有用之才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管是文体比赛还是学科竞赛,都鼓励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其中,从不轻易放弃任何锻炼能力的机会。

两年半来,全班百分之百的学生参加了团校的学习,其中32位学生加入了团组织;班级在学校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奖状四十多张,班里出现了各种人才:校学生会主席、县英语和自然竞赛第一名等等,并在学校大型的活动中发

挥着骨干作用。

二、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帮助他们正确归因。

我带的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一半左右原先在小学时都是学习上的成功者,常常体验到的是成功带来的欢愉。步入初中后,学业难度增大,竞争增强,相当部分的同学学习上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困难,而其中许多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非是显性的,所以往往不为他自身所意识到。

在施教过程中,我首先是把心沉下去作细致的调查,对隐性的问题作一番研究,将其分为四类:缺乏意志、“弃新厌旧”;只求作业的“体面”,不求学业长进;听懂、看懂但考不好;自卑、急躁、忽视“情感商数”。然后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解剖自我。最后运用科学的道理“对症下药”。比如我班里有位典型的“缺乏意志,弃新厌旧”的学生。他头脑聪颖、思维活跃,但无法忍受枯燥的训练,使得他学习成绩“屡战屡败”, 学习信心在慢慢失去了。我耐心地帮助他进行自我分析,引导他去认识:因为聪明,他不愿做重复和枯燥的事,因为喜欢新的有“刺激”的东西,他没耐心接受基础的训练,做事往往虎头蛇尾,事倍功半,最后的结果必然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充分的事实,到位的分析,使他心服口服,从中他既看到了自身的长处,又看到了“症结”的所在。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学业成绩又步入了“前茅”的行列。

教育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正确的归因,能卸下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以真切的帮助,使其顺利地前进。

三、设计各种载体,努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作为班主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采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教育和启迪。如根据我班大部分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旺,喜好辩论的心理,我每两星期一次采用辩论比赛的形式,让其在辩论中增见识、明道理,进行自我教育。我和班干部一起按“针对性强、适合学生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深受学生欢迎”三个原则设计辩题。让学生采撷新鲜的教材,注重知识的积累;又使许多学生克服了怯场的弱点,锻炼学生驾驭辩论所需要的心理品质;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使他们接受了正确的思想教育。

四、提倡自治、自理,努力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

我以提高学生自治、自理的能力为基点,着重建立一个充满创造性、充满活力的自我适应系统。我依靠群体意识,培植有爱、互帮互学的精神,使班集体产生共振作用。如:①实行人人轮流当值日班长制度。每日的值日班长主持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根据值日工作记录写出书面的情况小结,并在周一班会上进行全班性的总结。②形成健康的舆论。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等多渠道地正面宣传,指导学生自我评议,集体讲评。像八年级时学生中出现抄作业练习答案的现象。我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无所顾忌地谈自己的看法。再开班干部会集中讨论,去误存正。

五、努力调整师生关系,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初中生心理相对来说还比较幼稚,理智力较差,心理上适应能力和调控能力也都较差,所以,处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和群体风气中,很容易发生不同的类化,因此,同学关系、班级风气,尤其是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人格,都是深层次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成长的心理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①教师必须要变“师道尊严”为“师爱尊严”,对学生必须从关怀热爱出发,借助于情感沟通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否则,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和反叛行为,这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承认他是个活生生的人,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用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替代对他们的指责和惩罚。

我在具体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力避低层次的“压服”,而是与学生“互换心位”,探求有效的教育方法。例如遇到学生上课没带书时,我决不说“连书都不带,还读什么书呢”之类的话,而是严肃地指出:上课没带课本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书的主人没有晚间整理书包的习惯;二是明知自己没代课本也不设法去借,这说明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交际能力弱。这样处理既指出了学生错误的成因,还告诉了学生改正错误的办法,从而启发他们遇到困难时得想方设法地去解决。当学生上课走神时我不批评,只用暗示或通过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遇到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或答错时,我绝不训斥、冷淡,而是鼓励学生答对为止,帮助他们消除心理负担,进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师生关系变融洽了,学生在学习的路上就轻装上阵,就能做到快乐学习。

总之,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体现“1-1>1”的“减法”新思维,要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改善师生关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遵循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融洽、默契、平等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①《学习的自由》美国罗杰斯 山东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榜样师生关系心理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心理小测试
榜样
榜样
如何关爱学生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