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探讨

2009-09-02 06:43彭知明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学习氛围学习兴趣

彭知明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知识和方法的交接区;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关键词学习氛围 学习兴趣 交接区 学科情感

如何在物理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把物理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一些,将知识与生活、生产结合的更紧密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几点经验,供大家一起分享。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削弱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新课程理念彻底转变了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学习成为了能力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贵在善于引导和启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概念与规律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经典而巧妙的实验,教师可让学生从实验中寻找规律,也可让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规律。例如:高中物理第一册《牛顿第二定律》,首先要设置简单情景,如: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水平拉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质量,加速度,拉力三者之间的定性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猜测,它们成正比、成反比、不成比例等,然后指明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得出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来研究F、m、a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用实验法先确定m,研究a与F的关系;再确定F,研究a与m的关系,最后得出三者的定量关系。这样一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又例如:在学生学习超重和失重的之前,我们先准备好体重计,在电梯从一楼到八楼上下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读数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根据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教师做好引导。实践证明,教师有意通过蕴涵知识点的情景、故事、疑问能激发更多的问题,营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氛围,这种把鱼放入水中的情景式教学策略,极大的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授人以渔”。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应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献身物理学科的情怀,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多媒体模拟动态,显示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例如: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平抛运动》一课中,为了解决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特点,可以用动画来模拟。

1.两个小球从同一水平位置以相同的初速度,小球①做平抛运动,小球②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观察,然后分析,探究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运动特点;

2.两个小球从同一位置,小球①作平抛运动,小球②作自由落体运动。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一起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分运动的特点。同理还可以探究平抛运动的时间决定于下落的高度这一难点。

多媒体模拟动态,显示物理情景的方法可用于现实的实验不容易仔细观察,或理想实验现实生活和实践中不能观察到的情景。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比较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对比、分类、归类,易于把知识内化,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还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寻找知识和方法的交接区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新输入的信息一定含有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合的”部分,即“交接区”。这是学生对新信息进行调整、改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也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平衡并产生学习兴趣,驱使其主动探索,形成新的见解和思想的动力。例如:高中物理第二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这节与第一册《平抛运动》在知识与方法上都存在“交接区”, 那么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复习平抛运动知识点和处理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当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感到困惑时,可“等一等”再疏导;当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出现分歧时,可“议一议”再统一;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可“导一导”再纠正。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钻研、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物理学中类似问题很多,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寻找与原有知识与方法上的“交接区”,然后指导学生科学探索,一般基础可以的学生可得到结论。这不仅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在习题课和复习课教学中这点更为突出。例如:处理氢原子的玻尔模型与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动能、势能、运动周期问题时;处理所有能量转化与守恒类等问题时;这些在方法上都存在“交接区”,那么复习课要注重方法的归纳和前后的“顺应和同化”。

四、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在当前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阻,宛如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我们曾在高一入学新生中就物理学科的学习作过调查,其中一项是:“你对原来的物理老师怎么看?”结果发现:大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对自己原来的老师充满挚爱和尊敬,而成绩较差的不少学生则对原来的老师有厌恶、抱怨情绪。教学实践还表明,同一班学生对班主任教师所教的学科学得好一些,这也正说明了师生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科情感。

五、教师怎样培养学生情感呢?下面谈三点意见

1.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人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3.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曾在《力》一章后加“物体的受力分析”内容,并配以比较复杂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分析,结果不仅多数学生没掌握,而且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后改为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进行受力分析训练,学生便容易接受。因此有些知识宜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向深人,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总之,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实施课程教学策略的依据和指南针。每种教学策略的制定都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具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具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田良臣,刘电芝. 试论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体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2] 薛国凤,王亚晖. 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 高等教育研究,2003.

猜你喜欢
学习氛围学习兴趣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初探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