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的“四化”与“五个一”

2009-09-03 07:03刘成勇
出版参考 2009年13期
关键词:四化出版单位渠道

刘成勇

目前,大多数国内出版单位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出版资源的数字出版形态,没有开发出适合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数字出版产品,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数字出版产品销售渠道,没有在数字出版领域实现赢利。对于电子书、数据库、在线教育、按需印刷、手机出版等不同的数字出版形态。其赢利模式差异很大。一些国外成熟的模式在我国未必一定可行,国外没有的模式在我国也未必不能成功。

我们认为,传统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工作成功的四个要素是“四化”:

1、数字化

对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是传统出版社进行数字出版的第一步。出版资源只有在数字化后,才能开发出不同形态的数字出版产品,实现增值利用。现在出版社所拥有的资源,即使是在纸质图书排版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档,也并不适合大多数数字产品的要求,均需进一步加工。数字资源的加工方法主要有OCR识别、拆分、标注、校对、转换等,这需要相当的成本投入。

2、产品化

数字出版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要形成可供用户使用的数字出版产品。因此,在启动出版资源数字化之始,就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认真规划,从而开发出满足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数字出版产品。同时,数字化内容必须用不同的媒体形式进行包装转化,以软件、手机或互联网站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最大限度地推向市场和占领市场,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化收益。

3、平台化

数字出版产品的平台化比孤立的数字产品更能够导向成功的商业模式。孤立的数字出版产品,现在看来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传统出版社要想在数字出版领域有所作为,必须搭建具有一定技术门槛、拥有特色内容的数字出版平台。

4、规模化

从国内外数字出版的发展来看,规模化、集约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不仅体现在海量的出版资源和高集中度上,而且只有在用户数量、访问量都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之后,数字出版的成功才是可以预见的。

搞数字出版除了要实现“四化”外。还必须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首先要有一个成熟的运作模式。我们认为,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五个一”:

1、制定一个清晰、可操作的数字出版战略

面临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出版单位必须把制定数字出版战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分析本单位的优势出版资源,选择合适的数字出版形态,并慎重选择进入数字出版的路径。路径一:加强与技术提供商或搜索引擎公司的合作,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开展电子书等数字出版业务,最大限度地营销自身的产品。路径二:主动向内容服务提供商、数字出版商转变,独立开展数字出版。

2、建立一个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体制机制

传统出版单位的现行体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等,目前很难适应新的数字出版的要求。出版社如果想在数字出版领域与技术提供商同台竞技,就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出版管理体制的新机制、新政策。数字出版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律,不同于传统出版的规律。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并敢于承认这一点。

3、培养一支通晓技术,出版,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数字出版在技术要求、知识结构、产品形态、出版流程、市场营销、销售渠道等许多重要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出版,需要兼具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传统出版单位现有的人才结构很难适应数字出版工作。解决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匮乏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能在数字出版实践中培养。

4、打造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数字出版产品平台

数字出版,产品为王。这在现阶段对传统出版单位来讲是绝对正确的。理解这一点,对目前传统出版社开拓数字出版意义尤其重大。数字出版强调的是最终要形成数字化的产品,出版数字化不等于数字出版。没有产品,赢利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产品更多的是以在线平台的形式出现。事实上,一家或几家传统出版单位拥有的出版资源往往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巨大的数字出版平台,无法满足数字出版对海量内容的要求,这也是大多数出版社自主发展数字出版业务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出版社之间进行内容资源整合。

5、建设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销售渠道

渠道建设至关重要。从数字出版长远发展来看,必须建立自己可以掌控的销售渠道。当然,面对数字出版商已经形成的相对成熟的营销渠道,出版社要打造自己的销售渠道,必须组建数字产品销售队伍,花大力气与数字出版商进行面对面的竞争,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壮大。同时,还要积极发展代理商,利用其渠道资源,合作共赢,尽快占领市场。

猜你喜欢
四化出版单位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中国最美的书
渠道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