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2009-09-03 09:55许唯唯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认知个体情感

许唯唯

摘 要:数学焦虑在我国中小学生中不仅存在,而且还比较严重.文中阐述了焦虑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分析了数学焦虑形成的背景和因素,最后提出预防和克服数学焦虑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数学焦虑 认知 情感 个体 环境

笔者是一名普通高中的高二数学教师,目前在对所教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在122名被调查者中大部分学生有中度以上数学焦虑,并且有37.5%的学生对数学有过度紧张、忧虑的现象.许多人把数学焦虑现象归为兴趣缺乏,因此重视研究如何激发数学兴趣的问题.而事实上,数学焦虑是数学学习的一种“病症”.分析焦虑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及产生、形成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预防和克服数学焦虑的良方.

一、数学焦虑的含义与分类

心理学中的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且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而数学焦虑可以认为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病态的恐惧症.

根据焦虑的程度与反应特征的差别,数学焦虑可分为:

(1)高度焦虑型:无论何时接触到数学或数学的某部分,都会产生过度紧张、忧虑、沮丧、恐惧、思维混乱等不良情绪和反应,有时还伴有头疼、易发脾气等症状.

(2)适度焦虑型:在数学活动中伴有适度的不安与紧迫感,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思维紧张而不紊乱,行动迅速而理智.

(3)低度焦虑型:对数学学习持有无所谓或冷漠的态度,缺乏紧迫感,情绪消沉,行动松懈,反应迟钝.

二、焦虑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不考虑学习内容的难度,而从一般的学习效果来考查的话,高度焦虑会妨碍学生的学习,低度焦虑使学习缺乏活力,而适度的焦虑水平则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最佳水平.高度的数学焦虑,阻碍了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其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数学焦虑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

数学认知是个体解决数学问题时潜在的心理加工过程,以及有关数学知识的心理表征.国外有研究表明,数学焦虑对数学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解题正确率,低数学焦虑被试仅用253毫秒解决进位加法问题,而高数学焦虑被试却要用753毫秒, 高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有时会与低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一样快,但会以大幅度降低解题正确率为代价.

(2)数学焦虑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知识记忆效率

数学焦虑者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分散对前任务的注意力.随着数学焦虑程度的增加,学生的记忆容量减小,反应时间变长,正确率变低.

(3)数学焦虑会损伤学生自信心,压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丧失对数学的信心.

三、数学焦虑形成的原因

数学焦虑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我们可把成因分成两大类——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

(一)认知层面

1.知识因素:学生掌握知识并非是作为客体的知识简单复制到自己的大脑中,而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接受新知识.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知识链断裂、知识零碎、知识单元错误或残缺不全的问题.

2.观念因素:人的观念是可以习得的,也可以是自身经验概括化的结果.周围人对个体观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概率时就说“其实,我在大学时,也没有学好概率!”话一出口,学生便想,老师怎么会学不好概率呢?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还能有信心学好概率吗?

3.能力因素: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准确性等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果一个学生天生是一个慢性子,那么这样的同学在一个竞争激烈、嘉奖尖子生、排斥弱者的学习环境里,他们就容易形成数学焦虑.

(二)情感层面

1.家庭因素:对于一名走读的中学生,在校与在家的活动时间之比约是1∶1.对孩子学习上的困惑、失败,父母是漠不关心、横加指责,还是耐心开导、安慰鼓励,不同的态度方式将给孩子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

2.教师因素:在学生看来,数学与数学教师是一个整体,教师的不合理批评、指责等会伤害学生的感情,也会同时伤害学生对数学的情绪,甚至对数学有厌恶的情绪.

3.班集体因素:一个积极向上、互爱互助的班集体会使成员感到温暖.一个消极自弃、相互挖苦讽刺的班级,只会让人孤独无助.例如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转入一个毫无温暖的班级,他会被同学讥笑与挖苦,结果使他心理紊乱,上课分心,同学对他的疏远使该学生成了高度焦虑型的学生.

四、数学焦虑的解决途径

针对数学焦虑形成的原因,其解决途径可分成两大方面.

(一)学生个体方面

1.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

2.关注学生的自我效能的培养: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在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之后不一定会去从事某种活动,因为要受到自我效能的调节.

3.引导学生对成就行为科学地归因:不少学生把数学的学习成绩归因于努力因素,而数学学习成绩的归因可能有:努力不够、方法不当、解题策略不完善等,使学生进行积极而正确的归因,提高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克服无助感,可避免数学焦虑的产生.

4.注重数学学习意志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伟大的目的的实现源于伟大的毅力”,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丰富与发展.

(二)周围环境方面

1.创建祥和、充满爱意的家庭气氛.

2.建立健康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建设,注意培养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教师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许多违反纪律的现象不是少批评引起的,而是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持之以恒地执行制度.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紧张适度、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不要让过强的竞争淹没了他们积极性与主动性.

数学焦虑是一种病症.对待疾病,医学的口号是:以预防为主,尽早发现,及时治疗.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用自身对数学的态度去感染、熏陶学生,从而减少数学焦虑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英和,耿柳娜.数学焦虑研究的认知取向[J].心理科学,2002,25(6).

[3]李求来,马伯准,章光裕.中学数学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李兴虎主编.困惑与超越[M].香港:香港讯通出版社,1993.

[5]熊建华.中学数学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

[6]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廖银燕]

猜你喜欢
认知个体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情感移植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