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中质量监理工作研究

2009-09-03 09:55李爱民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控制监理要素

李爱民

摘要:本论文主要论述在施工阶段如何进行质量监理。阐述如何运用四大措施进行质量监理、如何做好建设工程质量形成要素的监理工作以及掌握三阶段控制原理,使质量监理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关键词:质量;监理;要素;措施;控制

建设工程质量监理是指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主要是运用经济、技术、合同和组织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质量控制包括工程建设中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控制。在工程建设中,监理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规范,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这是监理单位不可推卸的责任。

1 掌握如何运用四大措施进行质量监理

组织措施是从质量监理的组织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如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质量控制的任务分工、职能分工,编织详细的工作流程等。组织措施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不需增加费用就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合理确定监理方的监控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正规化。

经济措施是指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质量监理,如编织资金支付计划、制定奖惩办法等、对影响质量重要因素进行资金倾斜等。经济措施容易被人接受。

技术措施在质量监理中是不可缺少的,如编织监理规划、监理方案、监理实施细则等,针对新技术、新施工方案等采取针对性措施等。在决策采用何种监理措施时,要分析先进性、合理性,如果监理措施采取得当,质量控制效果很明显。

合同措施是指以合同为依据进行质量监理。如采用有力的合同模式、定时监督合同执行情况等。凡是出现违约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2 做好建设工程质量形成要素的监理工作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2.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参与建设工程的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生产技能、身体状况、专业水平、道德品质、法制观念等方面的个体素质。在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建设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与者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应该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和为社会、为用户服务的观念。

2.2 材料因素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优选采购人员,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2.3 机械设备

按照有关规定,工程所用的机械设备不仅要采取合理的安装,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必须经过有关专业部门验收才能使用。使用机械设备必须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2.4 方法因素

工程建设方法是否先进合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往往由于建设方法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建设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工艺先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5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影响至关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不利施工环境对质量的影响,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自然环境因素对建设工程影响一般难以消除,主要采取预防的方法。另外,对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3 掌握三阶段控制原理

在质量控制中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这三个阶段构成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这三大过程控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过程,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为了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工作,推行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的管理办法,要求监理时预先针对如何实现质量目标进行周密合理的质量计划安排,针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控制,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偏差的纠正。做好提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3.1 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监理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3.2 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应该做到“五勤”:即眼勤、手勤、腿勤、口勤、脑勤。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手勤,发现问题要常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记录;腿勤,常到现场查看;口勤,对于施工队易查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常交底;脑勤,要转动脑筋想办法保证工程质量。要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严格检查把关;处理问题要果断、准确,要以数据为说话依据;工作中要细致,做到一件事要实实在在,亲自去做,去检查,遇到质量问题要做实质性处理,要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难题。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须全天候的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临界项目,则要求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3.3 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监理方及时按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事后验收是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我们在工程项目监理中应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策一”的方针,通过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监理水平。站在对社会、人民、企业负责的高度上来认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大意义,使建设产品真正具有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吴涛主编:《施工项目经理手册》,地震出版社,1998年版.

[2]吴涛.《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编辑部出版,200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控制监理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
新形势下监理发展趋势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