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步行街区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2009-09-03 09:55荣夏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人性化

摘要:以人的情感及多样化需求出发,分析了当前步行街区规划设计人性化理念的欠缺,探讨了步行街区规划应体现人的情结,创造宜人的尺度以及体现大众文化的人性化规划设计的要求,提出实现人性化步行街区设计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城市步行街区;人性化;规划设计

1 引言

城市步行街区是城市人民生活活动的重要空间,伴随着机动车时代的到来,巨大的交通压力占据了人们的步行空间,步行街区是改善这个问题的理想模式之一,应该从使用者的生活、体验、感受出发,融入人们的生活空间,真正改善环境品质,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人在步行空间的主体性地位。

2 城市步行街区缺乏人性化设计剖析

缺乏人性化设计。现在很多步行街区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过于强调商业功能,只注重单一性的、重复的商业行为,而忽视了公共空间形态的多样化和人的活动需求的多样化,使得步行街区的商业目的太强,造成人活动的多样性被抹杀,最终导致步行街区的活力消失。

忽略人的多样化需求。人的行为模式多样性决定了步行街区功能的多样性,步行街区应该是购物、休闲、娱乐、交流、展示等各种公众活动的场所,但是现在很多步行街区单纯强调商业功能,忽视了公共空间形态的多样化和人的活动需求的多样化,使得步行街区的商业目的太强,导致步行街区的活力消失,造成人性化设计的欠缺。

缺乏人与空间互动的情感设计。目前步行街区与人的互动关系缺乏,某些步行街区有着大尺度的泛视觉化倾向,使人们的体验变成了一种脱离于身体的、唯视觉的抽象活动,人与空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缺乏人际交往的空间,人们很难读懂所在的空间,失去了交往体验的基础,难以产生场所感。

3 步行街区人性化规划思想分析

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来源于对规划思想的深入分析,我们提出的人性化规划方法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并不陌生,重要的是如何深入的分析人性化在步行街区规划中的融合与运用。在步行街区人性化的思想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并应深入的体现在规划设计方案中去。

步行街区规划设计要满足人的归属感。步行街区规划与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归属感,让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到这一切是熟悉的,是属于自己的,是属于这个城市的。那些具有历史意义场所中的建筑形式、空间尺度、色彩、符号以及生活方式等,恰恰与隐藏在市民心中的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因此,容易产生归属感。

步行街区规划设计要体现城市文化底蕴。步行街区规划设计要以历史文化作为链接,使人们今天的生活和历史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创造富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人性化空间,使之成为能够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的城市公共场所,成为人们情感的物质依托。

步行街道空间宜人的尺度设计。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强调“距离近到可以看清细节时,才能有可能看清每一个人”。一般来讲,10分钟或500~800m的步行距离是人的体力可以接受的距离,如果超出了这一距离,人就会有疲倦的感觉,因此中间应设置座椅来供居民休息。

4 人性化步行街区规划设计方法

4.1 步行街区人性化尺度规划

考虑人的尺度、人与建筑的距离,人与空间的对话等因素才是塑造人性化空间的基础。从人的行为特征、生理、心理出发,以人为尺度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步行街长度在800m左右为宜;步行街区路宽与两侧建筑高度之比为1左右时,可以让人有一种安定舒适的感觉,既保证了人流有一定的密度,又不显拥挤。街道过宽过长,以给人造成疲惫、厌烦的心理,太窄太短的街道宜给人造成压抑、无趣的空间感受。所以步行街区应当结合两侧的建筑高度、城市特色等因素综合考虑,营造出宜人尺度的空间,应对大的空间作适当的空间二次分隔和处理,使之产生宜人的尺度,创造亲切近人的尺度,增强街区活力。

4.2 步行街区活力塑造规划

步行街区应重视人的参与性与多样性功能,增强人们游览兴致,而并非以单纯创造商业价值为目标。它应是集合了多样化功能的休闲空间定位,这种多元化吸引着丰富的人群通过一定的行为参与,和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亲近空间,通过各种手法创造积极空间,增强空间层次性和领域感。步行街区应被规划成若干板块,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有商业娱乐区、餐饮区等;空间布局上建筑、室内外不同景观、交流节点等的合理衔接;线性空间、点型空间和面型空间的规划等,这些板块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相互叠合,共同营造多变化、多碰撞并具内在关联的步行流动空间。打破机械的空间格局,通过运用不确定的折线来创造多维弹性空间,那么步行者在视觉上会产生遮挡、引导、冲突、聚焦等,进而产生心理上的探求感,使复合的空间系统引发人们复合的心理愉悦行为。

4.3 步行街区文脉规划

步行街区规划设计中要保持对环境的认同感和方向感,认同感对主要是步行者对步行街区的心理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扬。要产生认同感就必须使人们在街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种割裂与城市关系的步行街区会无法让人们产生认同感和场所感。所以步行街区规划设计不能缺少文脉,要唤起人们的记忆体验,重视人们的审美惯性,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表达,试图体现具有情调的地域风格。

步行街区规划设计中要再现城市记忆,文化记载着人们生活的历史,浓缩着城市的过去,因此它是鲜活的,是让人怀念的。在有特色的步行街区上漫步,满足怀旧情绪的情感需求,是人们对情感缺失的重新审视,是一种文化体验,是一种更高意识上的进步。所以,步行街区规划设计要充分地考虑城市居民的情感因素,展现城市社会民俗、丰富多样性和地方文化个性,追寻一种亲密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氛围。使步行街区成为人们和历史对话的舞台,因此需要充分地寻找情结,挖掘历史记忆,营建步行街区历史、现实、未来和谐永恒的局面。

4.4 步行街区生态环境规划

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应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尽量运用自然要素,改变现代满眼的沥青,混凝土,马赛克,玻璃,钢材等工业化的面貌,运用绿色技术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创造一种人与自然相和谐共处的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绿色交往空间。生态化步行街区引入绿化植物等自然元素,改善步行街空间气候,创造舒适、生机盎然的步行空间,注重绿化的个性化设计。街区绿化能够提供视觉上的统一,保证街区在某些方面空间的完整性,甚至能够营造引起人们愉悦感体验的独特场所。如尺度比较大的步行街区,就应该有比较适合人性尺度而且密度大的行道树林立在街区两旁或集中布置于街区中央,这样不仅可以能避免心理感受上的空旷感,会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因此可以通过行道树、花坛、花架、花车、花钵设置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丰富空间层次,从而提高街道的空间品质,引发人们逗留的可能性。为市民的各种活动创造宜人的步行空间环境,享受自然所带来的愉悦感。

5 结语

城市步行街区是一个城市人们思想意识和文化体现的场所,具有人性化的环境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多样性的满足。本文以人性化的需求与情感分析出发,提出了通过人性化的尺度设计、空间活力塑造、文脉创造与环境生态化设计几方面的规划设计实现人性化步行街区的设计方法,试图把城市步行街区规划成为市民生活的舞台,重新焕发城市活力,从而使步行街区地位与功能在规划设计师手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2]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彭春.浅谈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J].重庆建筑,2006.9.

作者简介:荣夏明(1983-),男,本科,初级职称,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人性化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人性化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规划设计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浅谈人性化设计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