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粉系统粉仓温度高的原因分析

2009-09-03 09:55冯广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燃煤电厂探讨

冯广明

摘要:我公司自2003年12月2台125MW机组投产以来,1、2号炉经常发生制粉系统爆炸、煤粉仓粉温高等事故,多次造成重大设备损坏和严重经济损失,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制粉系统爆炸、粉仓粉温高的原因,提出制粉系统运行技术和设备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燃煤电厂;制粉系统爆炸;粉仓温度高;原因分析;探讨

大唐鸡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125MW机组,锅炉均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420/13.7-YM3型,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燃煤汽包炉。每台锅炉配置2套仓储式制粉系统,乏气送粉,均采用MTZ350/600低速滚筒式球磨机;每台锅炉设有2个煤粉仓,每个粉仓的容积为216m3,煤粉仓上部设一台型号为JX400的螺旋可逆式输粉机(绞龙),可保证两台炉的4套制粉系统相互输送煤粉,在每个煤粉仓上装有2根吸潮管。

自锅炉投产以来,制粉系统多次发生爆炸和粉仓温度高等情况,既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又严重威胁人身及电厂生产的安全,还对生产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至今,因制粉系统爆炸构成的考核事故就有3次,障碍达几十次之多。

1 煤粉仓温度高的原因分析

煤粉仓结构存在问题

由于原粉仓内壁面角度和内锥体角度太小(粉仓横向仓壁设计倾角为71.6℃,底部内锥体角度为65℃),使仓壁及内锥体易积粉,造成粉仓温度高。

粉仓顶部四周因安装时留下一段高约600mm,深约540mm,约45℃的死角,当煤粉落入粉仓内,比较细的煤粉会到处飞扬,慢慢落在该处,长时间堆积,遇上仓内温度高时,积粉便会自燃。

在粉仓顶部横向装有2个人孔门,其中北侧人孔门封闭不严,空气漏进粉仓引起煤粉自燃,高温气体聚积将粉仓顶棚烤裂。

用16 Mn钢板焊接而成的煤粉仓下部内锥体,将粉仓分成2部分,每1部分又分割成6个小的仓格,每1仓格同样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焊接成内锥体。由于粉仓下部所有内锥体的表面积达100m2以上,而锥体外表面又没有采取保温措施,再加上给粉间封闭不严,冬季环境温度低,造成粉仓内锥体内表面结露积粉。

人为因素影响

吸潮阀不按规定操作。在煤粉仓上部装有吸潮管,按规程要求,制粉系统运行时煤粉仓吸潮阀必须开启,制粉系统停运时吸潮阀应关闭。但在实行运行中,制粉系统到粉仓的吸潮阀,应开启而没有开启,备用制粉系统到粉仓(绞龙)的吸潮阀应关闭而未关闭,按规定在绞龙停止运行时吸潮阀应关闭,但在实际运行中,也经常在开启位置。该开的吸潮阀不开,不但潮气不能吸出,粉仓内的负压也很难建立和保证。该关的吸潮阀不关,增加了粉仓的漏风,为粉仓内可燃气体和煤粉混合物爆燃提供了必要条件。特别是当制粉系统频繁启停时,各吸潮阀不能按规定及时开启和关闭,就会加剧粉温的升高。规程同时规定,在排粉机由制粉乏气倒向近路风后,应及时关闭制粉系统各吸潮阀,但在运行中也常常没有按要求进行操作。

锁气器失去作用。细粉分离器下部有两道锁气器,它的作用一是防止漏风,二是在制粉系统爆炸后防止火源进入粉仓。由于有的炉只剩一道锁气器起作用,因而易引起粉仓起火,如在2005年小修中将一号炉细粉分离器下部第两道锁气器去掉,改装在木屑分离器下部,因煤粉经常从木屑分离器向外溢,故第两道锁气器重锤被人为地用铁丝拉起,使其处于开启位置。由于只剩第一道锁气器,封闭不严,加上换向档板不关,在粉仓温度高时,高温气体被吸上去,引燃木屑分离器小筛子上的木屑等杂物及锁气器内的积粉,以上火源又落入粉仓内引燃煤粉,形成恶性循环。

绞龙下粉插板未关闭。在绞龙的下方设有4个下粉口,分别与4套制粉系统联接。在每个下粉口安装一只手动插板,只有在绞龙进行送粉时,需要授粉的下粉口插板才打开。但在实际运行中,各炉绞龙的下粉插板经常处于开启或半开启状态,特别是绞龙两端的下粉插板经常在全开位置。因此也就使粉仓形不成负压,绞龙内应封闭也无法封闭。

换向档板问题。在每台制粉系统的木屑分离器下方,设有一只手动换向档板。其作用是把细粉分离器下来的煤粉分别切换到粉仓或绞龙。当制粉系统停止运行时应使档板关闭粉仓一侧,以防止空气进入粉仓。但在实际运行中,当制粉系统停运时,此换向档板很少切向粉仓侧进行封闭。

2 煤粉仓温度高的防范措施

2.1 改进煤粉仓结构和保温

因为1、2号炉粉仓采用钢板结构,外部保温效果差,造成粉仓内壁结露积粉,粉仓温度经常升高,虽于2005年把粉仓外部的保温全部进行了更换,但因粉仓内壁为钢板结构,结露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后来就在粉仓内壁浇灌一层砼。由于顶棚烧裂漏风,在2004年4月份大修中将2号炉乙粉仓4架梁及顶棚全部进行了更换,在2005年小修中又将1号炉甲粉仓梁及顶棚全部更换。为了防止在高温下石子钙化后体积膨胀,将外部砼胀掉。采用耐火水泥配比,并将骨料由石子改为焦宝石。

由于原粉仓内壁面角度和内锥体角度太小。2005年利用1号炉小修时间,对甲、乙煤粉仓进行了改造,在粉仓内壁打出麻坑,浇上一层耐火砼,使两壁角度由原71.6°变为77°,又在原内锥体上加焊一层钢板,使底部内锥体角度由原65°改为70°,以消除积粉。

粉仓顶部四周安装时留下的死角,已用砼浇灌,使其与壁面平齐,根除了此积粉点。

原细粉分离器至粉仓下粉管之间设计为换向式档板,不严密,易漏风、粉,已将2台炉的下粉换向档板全部更换成插板式闸板门,解决了漏风问题。

因原绞龙改为链式输粉机后一直无法使用,为了减少粉仓漏风,现已将绞龙所有下粉口用砼浇灌封堵,原入孔门盖子为平板式,容易变形漏风,已将入孔门盖板改为翻盖式,采用不锈钢板外加硅酸铝毡保温,改变入孔门位置,由横向轴线布置改为纵向,在防爆门轴线两侧的粉仓内壁布置。

2.2 改进吸潮管通路及防爆门

原煤粉仓吸潮管出口与粗粉分离器入口的煤粉管道相接,因系统负压小,易被沉积的煤粉堵塞。为了提高其负压,现已将吸潮管出口从粗粉分离器入口管道改接到排粉机入口管道上,出口负压由3.0kPa提高到7.0kPa。但是煤粉仓内负压过大,漏风反而会增加,从1号炉改后的情况看,因负压大,第2道锁气器、木屑分离器等处的漏风明显增加,最好加装1只负压表,调整煤粉仓负压,维持在300Pa左右,不得大于500Pa。

原膜片式防爆门,在多次粉仓爆炸时均未打开,加之防爆门铁皮经常腐蚀漏风,难以起到防爆门的作用,现已全部用重力(翻版)式入孔门代替,采用铝板结构和黄砂密封,效果良好。

2.3 加强运行管理

控制好磨煤机出口温度,防止含水分过大的煤粉进入粉仓。定期降粉位,防止煤粉长时间在仓内存留。避免输粉机内积粉,特别是临时停炉,一定要烧空或密封粉仓,防止自燃。

参考文献

[1]锅炉原理.范从振.北京:水力电力电力出版社,1986年.

[2]电厂锅炉.金维强、涂仲光.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年.

[3]发电机组大修标准项目和验收质量标准确. 山东电力集团发布,1998年.

[4]#1、#2锅炉辅机检修规程.俊海.大唐鸡西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05年.

猜你喜欢
燃煤电厂探讨
试论燃煤电厂锅炉节能减排技术
如何准确测定煤炭的发热量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