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新思路

2009-09-03 09:55陈巧云席志荣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水土资源水土保持流域

陈巧云 席志荣

摘要: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是集土壤学、水文学、生态学于一体的一门学科。文中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水土保持;新思路

水土保持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域实施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工程、植物和耕作措施,是集土壤学、水文学、生态学等于一体的一门学科。以往的小流域规划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设计都是由各级主管部门自行完成的,规划设计标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项目只有规划而无实施设计,并且在规划内容的叙述和图例标注等方面也很不规范。长期以来形成的这些习惯同样也体现在了这次设计之中。设计规范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将来得组织实施和管理,也影响到工程的效益评价和工程的概预算。

1 示范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

1.1 基本情况

某流域为黄土梁状丘陵地貌,流域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植被稀疏,流域海拔在1061-1976米之间,相对高差915米。流域总面积20.8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模数6000吨/km2.a,沟壑密度2.7km/km2,流域内年均降水量500毫米,降水比较集中且容易形成自然灾害。流域全为水土流失面积,旱涝灾害频繁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小流域土地资源的破坏和人居环境、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平衡失调,上壤肥力降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灌溉而积减少;人畜饮水困难;水上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2 规划思路

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的自然修复理念融入到小流域水上流失综合治理中,由对应治理向条件建设转变。立足于该小域水土资源的实际,根据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在划分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基础上,将治理的重点和资金的投向集中到生态恢复、生产用地的水土保持改造和生产力的提高上,通过水土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促进生态用地的最大化,通过消除水土流失人为因素,实现生态用地的植被恢复,进而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根据项目实施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特征和水土流失的有关情况,确定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为以水系配套工程、生物治理工程、生态村建设、坡改梯、农机路建设,对项目实施核心区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充分发挥各项工程的系统综合功能,搞出小范样板,为今后的小流域治理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1.3 规划布局结果

小流域规划综合治理水上流失面积15.17 km2,其中新修水平梯田577.27hm2,栽植优质葡萄679.76hm2,营造水保林259.62hm2,同时,新修6米宽的农机路6条,总长70公里,修建淤地坝1座,布设谷坊150道,沟头防护工程580处,修建水窖915眼,新建上水工程三处,蓄水坝1座,建雨水集流场1处,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76 hm2。

2 通过治理后的启示

2.1 必须遵循水土保持基本建设程序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程序一般为: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后期评价等阶段。藉河示范区二期工程从程序上已到了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就必须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以小流域为单元,将各项治理措施落到具体地块,并进行工程设计、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投资概算、效益分析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水土保持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上,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提出的可行性评价,是项目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和变更,若在只要内容上有变动,应上报原审批机关复审同意。

2.2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过去治理水土流失更强调的是改造自然、人定胜天,向大自然无止境地索取。现在我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要求凡是都要尊重自然规律,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且还会制约了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中,山、水、田、林、路的统一规划要符合当地的自然规律;在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应充分研究气候、降水、植被等自然条件;在农、林、草、水域、荒地、道路、村庄等用地比例调整中,注意相互协调、相得益章;在规划生产发展方向时,农、林、牧、副等产业必须与当地资源条件和优势相适应,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发展;在林草品种的选择上更应适地适树,不能盲目。转变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高层次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使水土资源得到高效、可持续利用,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2.3 充分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坚持“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进一步树立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坚持依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同时,更要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搞好封育保护工作,减轻生态压力,依靠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恢复植被,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从主要依靠人工治理向人工治理与生态自然修复并重转变。实现工程建设防治模式的转变,即要“因地制宜、综合防治、高效开发、美化环境、科学管理,实现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4 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效益

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粗放的治理模式向现代化、高科技、集约化的治理方式转变。加强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科技水平与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大力推广“3S”技术的应用。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研究推广各种实用技术,采取示范、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普教育,增强农民的科学治理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治理的质量和效益。

2.5 科学规划、精心施工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按照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乔灌草结合的原则,集中连片,一次到位,科学规划,逐级建立完整、综合、高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在工程建设中,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高效益的思路,以创特色,出精品为目标进行严格的施工。

2.6 检查验收,严把质量

为了确保小流域建设的工程质量,除了抓好前期规划工作外,还要狠抓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在施工中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巡回检查。坚持按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评定工程质量。

猜你喜欢
水土资源水土保持流域
基于CRITIC-TOPSIS的许昌市农业水土资源评价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罗堰小流域
水土保持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水土保持
宁夏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成功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