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建筑修缮的几点体会

2009-09-03 09:55曹荣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修缮新材料新技术

曹荣生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古建筑类型和装饰艺术方面都非常丰富,在经历人为和自然破坏后,提出关于古建筑修缮的几个原则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原则;新材料;新技术

我国古代建筑在装饰艺术方面也做得非常丰富,如像建筑彩画、砖、石、木雕、泥塑、壁画、琉璃瓦兽、面饰、镶嵌等等。每种装饰艺术都有它们技术、艺术的特点。

古建筑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存,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前人轨迹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在经历了拆毁、改造、敲砸、污染、失火烧毁、环境破坏等人为破坏和如像风雨侵蚀、阳光照射、空气干湿变化、冷热缩胀、洪水、雷电、地震以及鸟兽、虫蚁、细菌的损伤等自然破坏之后,文物古迹,古建筑破坏得十分严重,所存不多,因此,如何保护古老建筑的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保护古建筑是城市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通过宣传教育、说服劝导和执行法律、命令、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等措施来加以防止人为破坏的同时,主要还是采取科学技术的方法,通过保养、维修、修理、修复以及灭菌、除虫、驱鼠、防兽、避雷、防水、抗震、控制温度、防止紫外线等等的手段来解决自然破坏。随着人为破坏越来越减少,防止自然破坏的任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 古建筑修缮的原则

为了使古建筑的维修工程能够真正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除了设计施工人员要充分理解保存古建筑的价值之外,还必须制定一些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规章制度。

1.1 保存现状与恢复原状(文物的原真性):

这是古建筑修缮(包括一切文物)的一个重要原则。某一建筑最初建成时的面貌,就是它的原状。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最初建成时的原状呢?前面已经谈到,文物是历史的产物,反映的是历史当时的情况,只有它的原状才能说明问题,才最有价值。

比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主要建筑东大殿是唐代的,但是金代重建的文殊殿价值也很大,决不能把它拆掉去恢复唐代的什么殿。有时在一个殿上也会出现各个时期所维修的不同风格的构件,如何恢复就要作认真的研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结构或形式上被后代修缮时篡改了,就应当去除其不合理的部分,恢复原来的形式。河北正定隆兴寺内的两座宋代建筑转轮藏和慈氏阁,在维修时就将后来增添上去的腰檐去除了,使建筑物的外貌恢复了宋初建时候的旧观。

1.2 四个“必保”

修缮古建筑的目的,既要以科学技术的方法防止其损毁,延长其寿命,更必须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在维修工程中如何才能保存其原有价值呢?我们认为必须保存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必须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古建筑的形制包括原来的平面布局、造型、艺术风格等等。各个时代、地区、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正因如此,它们才能作为历史的物证、多民族文化的物证,如果改变了原状,这个古建筑的价值就损失了。

必须保持原来的建筑结构:古建筑的结构主要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时期和各种建筑物的结构方式都有所不同,它们是建筑科学发展进程的标志。如果在修缮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结构,这一建筑的科学价值就会遭到破坏。

必须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前面已经提到古建筑中的建筑材料种类很多。它们都是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的需要而选择使用的,什么样的建筑物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材料产生什么样的结构与艺术形式,都是要合乎力学原理的。

因此,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建筑材料随着建筑的发展而不断产生、更替、组合,它反映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艺术发展的进程,反映了各种建筑形式的特点。

必须保存原先的施工工艺:要真正达到保存古建筑的原状,除了保存其形制、结构与材料之外,还需要保存原来的传统工艺技术,方可成功。

在这里我们也提倡充分地利用一些现代化工具与设备,使之为维修古建筑服务。

2 在古建筑修缮工程中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问题

上面谈到的古建筑四个修缮原则,其目的主要是保存古建筑的文物价值。因而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古建筑的修缮不仅不排除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而且还要高度重视和积极研究这一课题。但是我们在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时必须明确这样一个原则,即所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能更多更好地保存古建筑的原结构、原材料,更有利于原工艺技术的操作,也就是更有利于原来的古建筑价值的保存。

2.1 新材料的使用不是替换原材料,而仅仅是为了补强或加固原材料原结构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进行古建筑的修缮工程时,许多问题都好处理。比如在木构建筑的维修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大梁或柱子等构件糟朽、劈裂的情况。修缮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是把它换了,还是想办法不换而保存下来,需要认真地考虑。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是一座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的建筑,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早期木构建筑之一。大殿的柱子大部分被白蚁蛀蚀,在修缮时可采用三种办法,一种是换水泥的,这种办法绝不能采取,因为它大大降低古建筑的价值,广州光孝寺大殿已是一个失败的教训了。第二种是用新木材来替换,这种办法虽然也是保存了木结构的本质,但是原来那些柱子九百多年的经历就一扫而光了,况且与原来那些柱子质地相同的木料也不容易找到。于是采用了第三种办法,即用环氧树脂配剂予以灌注、充填,这样既保住了九百多年的大殿主要构件,又解决了柱子的加固问题。环氧树脂配剂还可用于粘结木料、拼镶一些原来构件的残缺、糟朽部分;石建筑、石窟崖壁的粘结加固和灌注填充。但使用环氧树脂也必须慎重,由于它的不可逆,因其一经用上就很难改正了。钢、铁、铜、锡等金属材料用于古建筑的维修和加固,本是我国古建筑加固的传统材料,在我国古建筑的实物中经常可以看到。如用于木结构梁柱劈裂加固的铁箍,梁柱拔榫加固的铁扒锯、铁拉扯,梁头榫卯加固的铁托垫等等,其效果都非常显著。金属材料加固的最大优点,是它不改变原来材料的本质,而只是作为附加的东西;也不改变原结构的性能,只是起辅助加强的作用。

2.2 新技术的应用

在古建筑维修工程中应大胆地采用新技术,但是这种新技术的采用必须有利于保持原来的工艺效果,有利于施工,有利于保持原状,有利于维修加固效果。

新的测绘技术和仪器应广泛采用。因为测绘的目的是要准确、方便、迅速地把修缮之前建筑物的情况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制作设计方案。它对古建筑本身毫不影响,只会有利,应当加以应用。

现代化运输和提升机具的采用。运输和提升机具在古建筑维修工程中所占的劳动量往往很大,古代劳动人民曾经创造性利用各种自然的条件,完成艰巨的运输、提升任务。但主要还是靠艰苦的人力劳动。现代化的运输工具、起重机等的应用,大大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运输速度,有利于维修工程的进行,应当视条件予以采用。

2.3 现代化电动、机动锯、刨、钻、磨等新工具的使用

这在古建筑维修工程中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还能提高工程的质量,如钻孔、磨砖、刨平等。但在采用这些新工具时,千万注意不要改变原有的工艺效果。如像原来是用锛斧砍出的板面就不能把它刨得光平,原来是用手锤垛平的石面也不能把它磨得光亮。当然,如果运用新工具新技术,仍能表现出原来的工艺效果,那是可以的。

2.4 关于修补部分的“做旧”问题

古建筑,包括其他文物,在修补之后是否把新修补的部分按照原样做旧,现在世界各国专家们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和两种不同的办法。一种办法是将修补的部分完全按照原来的颜色、质感、纹饰等做旧,达到“乱真”的效果。另一种意见是新修补的部分要与原来的有所区别,明确表示出它是新修补的,不要与原来的相混淆(具有可识别性)。五十多年来的许多维修工程中,基本上是采取按原状做旧的办法。凡是新补配的斗拱、梁枋都按对称的和相邻的部分做旧,使之协调。石刻和壁画的修补部分也是按原状做旧的,如云冈石窟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和龙门奉先寺阿难头像的修补部分,在做旧之后,很难分别出来了。永乐宫壁画在搬迁复原时,也将切割的缝隙予以描绘复原,看不出切割的痕迹。这是一种好的做法,不然的话,如像永乐宫的壁画,在复原时仍保持着满壁切割的痕迹,那就太不雅观了。

还必须强调一下,我国维修古建筑还有许多宝贵的传统技术与工艺。如像打牮拨正、偷梁换柱、拼镶补缺、墩接暗榫、剔砖等等,都必须很好地继承,有的还需要大力研究和发掘,绝不应该让它们失传。

参考文献

[1]《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中国古代建筑史》.

[3]《古建园林技术》.

[4]《中国建筑结构与类型》.

猜你喜欢
修缮新材料新技术
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