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施工标准与方法

2009-09-03 09:55马曲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关键词:园林施工

马曲梅

摘 要:园林工程包括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园林工程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委托给不同单位建造,因此在工程衔接及施工配合上常常存在问题。现就部分工程的施工标准与方法做一下总结,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园林;施工;标准及方法

1 园林植栽标准

1.1 现场整地标准

整地之地形必须配合植栽图面所示;整地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为粗整地及细整地。粗整地所回填的土应用不含任何垃圾的纯净土,完成浇水夯实后,方可再进行细整;细整地的回填土应加入植物所需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应不少于3立方/100平方;整地之地形应考虑泄水坡度及土壤安息角,如为坡地其坡度应平顺完整,除图面特别标示外不可颠簸凹凸不平;整地时,应在地形谷地处设置导沟,以便导引排水,避免地面径流直接冲刷。

1.2 种植穴开挖标准

植穴位置必须配合植栽图面及地下、地上土木建筑物电杆等平衡配置图,可以酌予调整株距,若考虑到将来树冠、根系的发展,可以稍作移位;植穴深度宽度,应按土球四周及底部平均预留10-20cm宽度的标准开挖,以便回填客土,余土除土质优良者不可回填。若废土量多而影响排水,整地时,应运离工地;植穴客土应为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其它均不得使用;客土和规定回填植穴内的砂质壤土,应检除石砾、水泥块、砖块及其它有害杂质才可以使用,加入的有机质应不少于总土量的1/4;大乔木的植穴深度最好为1m至1.2m;植穴最底层需有10cm至15cm厚的土层;灌木的植穴深度最好为35cm至45cm;植穴最底层需有10cm至15cm厚的土层;地被草坪的客土厚度至少10cm。

1.3 植物栽植标准

应配合植栽图面所示,先栽植较大型主体树木,而后配置小乔木及灌木类;植物材料应垂直埋入土中,植深应低于植穴上线5-10cm为原则,不得过深过浅,更应考虑新填土壤日久下陷的幅度;种植时植穴底部应先置松土10-20cm厚,回填应使用所定分量之肥料混合土,四周土壤应分次埋下,同时灌水充分夯实,夯实时应注意避免伤及根系及护根土球,然后表面再置一层松土,以利吸收水分空气。

1.4 支柱规格标准

支柱宜于定植时同时设立,植妥后再加打桩,以期固定;坡地栽植,应注意雨水排除方向,以避免冲失根部土壤;杉木桩长至少应2m,水平撑材长应60cm以上,末径应在5cm以上,并应剥皮清洁后刷桐油防腐;粗头削尖打入土中,以期牢固,打入土中深度应在50cm以上,并应在挖掘30cm后以木槌槌入;支柱应为新品,有腐蛀折痕弯曲及过分裂劈者不得使用;支柱与水平撑材间应用铁钉固定,后用铁丝捆牢;支柱贴树干部位加衬垫后用细麻绳或细棕绳紧固并打结,以免动摇。

1.5 后期管理、保护、抚育标准

树木花草保养保护期,自全部种植工程完工检验合格起算12个月。而补植部分自复检合格日起算12个月;

管理:承包商应负责保护保养管理一切工作。包括平时浇水,排水、预防人畜危害、风害、病虫害防治、修剪中耕除草等,浇水之次数视树种及天气而定,除非天雨,否则应在栽植后一星期内天天浇水一次,第二星期约二天一次,第三星期约每星期一至二次,最重要者为视土壤湿度而定。追肥须在栽植成活后60天方可施行,化学肥料则须在栽植成活三个月后方可施用,承包商并应按植物之习性决定肥料之种类及用量。如发现树木动摇或倾斜时,随时扶正踏实,重新固定支柱,捆扎用麻绳松脱时应随时重新捆紧,腐烂部分则应更新;定期查验;树木每月、草花每旬查验一次,并应作查验记录;承包商应在种植工程完工估验后半年内按原设计植物及其所定规格负无偿补植换植责任;完工检验时发现不符规定者,应立即换植。查验时发现稍端枯萎,有严重病虫害、折害等无复原希望者应立即换掉,发现枯死、半枯无养活希望者,应立即补植。草本花卉因带土或管理不良呈半枯萎状态影响开花时必须按照业主/顾问机构指示随时换植。

2 园林植栽的方法

2.1 有树木的保存

原有树木经确定需要保存,在土建施工以前,应采取措施暂时围起来,以避免由于踏实、焚烧造成损伤。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特别是行道树,有时由于更换便道板或树穴板,需要做垫层,石灰和水泥都会造成土壤碱化,危害树木正常生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先将树穴用土护起,做成高30厘米以下的土丘,避免石灰侵入。如果垫层需要浇水养护,应及时将树穴围起,或将水导向别处,禁止向树穴内浇含有石灰、水泥的水.

2.2 表土的采取和复原

土壤是花草树木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土粒最好是构成团粒结构。适宜植物生长的团粒大小为1至5毫米,小于0.01毫米的孔隙,根毛不能侵入。一般情况下,表土具有大量养料和有用的土壤团粒结构,而在改造地形时,往往剥去表土,这样不能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应保存原有表土,在栽植时予以有效利用。在表土的采取及其复原过程中,为了防止重型机械进入现场压实土壤,避免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最好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并按照一个方向进行,表土最好直接平铺在预定栽植的场地,不要临时堆放,防止地表固结。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施工时的地面状况应该十分干燥,机械不得反复碾压。为了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平铺时要很好地耕耘。

2.3 绿化地的整理

绿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拔掉杂草,该作业的重要性在于为树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养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机械碾压地面。首先要确保根域层应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平衡。一般来说,草坪、地被根域层生存的最低厚度为15厘米,小灌木为30厘米,大灌木为45厘米,浅根性乔木为60厘米,深根性乔木为90厘米;而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在生存最低厚度基础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厘米,浅根性乔木增加30厘米,深根性乔木增加60厘米。第二确保适当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适当可以保证根系充分伸长和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结。第三确保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时要确保团粒结构良好,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第四确保适当的PH值。为了保证花草树木的良好生长,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至7.0范围内或根据所栽植物对酸碱度的喜好而做调整。第五确保养分。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是矿物质45%,有机质5%,空气20%,水30%。

2.4 土建与绿化交替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

由于赶工期或其他原因,土建与绿化由不同单位交替施工时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在砌筑路边石、植物护框等细小环节上。路边石一般使用石材或预制混凝土制品,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按要求在路边石内侧(即绿地内)接缝处用混凝土加固,保持稳定。但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在达到稳定的前提下应加以控制,能够使草坪或色块等植物在正常生长后达到郁闭,不出现缺苗现象。路边石还应向栽植地面引导雨水,要注意周围部分的排水坡度和约束能力,提前设置导水假接缝等。

植树护框在制作过程中基础不要超过设计标准,以免缩小栽植面积,植树护框内混凝土及碎石在栽植前要及时清除。而有坐凳功能的植树护框,因高度多在地面0.5米左右,影响到植物的栽植深度,必须严格按照先做护框后植树的施工顺序,避免因树木栽植过深造成死忘。已有树木护框或树穴边缘石需要更换时,应结合树木根系的生长情况,确定护框大小和地下深度,不要为了护框美观而砍断侧根,发生风雨过后树木倾斜甚至连根拔起的现象,使绿化成果毁于一旦。

猜你喜欢
园林施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清代园林初探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